在2024年,备受瞩目的《莫高窟》第二组小型张以530万枚的发行量亮相,这一数据再度引发了邮迷和收藏者的热议。

与去年“平遥古城”的576.25万枚以及2022年“洞庭湖”的590万枚相比,《莫高窟》的发行量虽然在逐年缩小,但依旧难掩行业的萎缩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票市场的降温,已不仅仅体现在发行量的减少,更在于这一策略无法真正拯救邮市的颓势。

发行量的变迁

放眼过去的邮票发行历史,《莫高窟》第二组的发行量已接近1988年的水平。

然而,与1993年发行量高达4330万枚的《竹子》小型张相比,这一数字仅为其八分之一,显得微不足道。

回溯至1992年,邮票发行经历了六年的爆发性增长,但自那时起便进入了二十年的减量期。

尽管如此,这些数据仍未能弥补当年的激增,市场表现也印证了减量策略的局限性。

在曾经的邮市巅峰,量少品种通常与高溢价直接挂钩。

但如今,这种现象却逐渐消失。

尽管小型张的发行量不断创新低,但市场上的热度却难以见到一丝波澜。

小型张之外的其他邮票类型,如小本票、版式二、特殊版的发行量也早已跌破小型张的量级,市场价格却未能如预期那般高涨。

市场的反响

例如,发行量达到480万本的《 癸卯年 》小本票目前售价不到发行价的16元,而100万本的“百年”长卷版邮票也只有发行价的七折,50万张的《包公》四连体小型张更是贬值至售价的三折。

这些数据显然表明,邮票的实际市场表现远未达到预期。

虽然《莫高窟》第二组小型张的发行量创下了编年小型张的最低记录,但与《封神演义》一组小型张530.2万枚的差距微不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全国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点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稻城亚丁》邮票中包含的小型张预计发行量也将维持在530万枚左右,低于500万枚的可能性不大。

减量策略的反思

发行量的减少曾被寄予厚望,然而现实却揭示了这一政策的局限性。

即使发行量缩减至集邮者人数以下,邮票的售价依然难以得到市场的支持。

大量的邮票品种跌破发行价,显然反映出市场对邮票的需求已经大幅下降。

真正的困境在于,邮票的价值已经不再由发行量决定,而是受到实际需求的严重影响。

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其价值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

然而,现如今邮票的功能已经逐渐被邮资机戳和标签机所取代,邮票的便捷性也随之消失。

邮票的其他属性,也因此逐渐失去光彩。

没有实际的使用需求,邮票的市场也自然会萎缩,这正是当前邮市所面临的困境。

未来的展望

减量政策虽然持续了25年,但似乎远未能解决实际使用量减少的问题。

消费者对琳琅满目的特供邮票感到厌倦,对投资邮票的赔钱事实更是不满。

邮票的总存世量不断增加,但无论发行量如何减少,不消耗邮票就等同于增加,谈论发行量的意义也逐渐丧失。

邮市的低迷,不仅仅是发行量的问题,更是整个邮票市场的深层次困境。

未来,邮票的市场是否能够复苏,是否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市的复兴是否只是一个空话,还是需要彻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拯救?只有面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邮票市场才能迎来真正的转机。

来源:集邮之家

免责声明:本文章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不代表本平台最终观点

注:以上为中国邮政集邮网厅入口,本号仅提供资讯及直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