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营养均衡,马铃薯(兰州人俗称:土豆、洋芋)、玉米(兰州人俗称:苞谷)这些昔日的粗粮,日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食,走向了“前台”,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现如今,除定西、张掖外,兰州市的榆中、永登、皋兰等地都有马铃薯生产基地和玉米制种基地,进而诞生了久负盛名的“北繁南种”种薯品牌,共同成为我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拳头”作物,铺就了群众的致富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原种基地“洋芋花”竞相绽放

日前,记者在永登县坪城乡万亩马铃薯(小麦)制种国际出口基地看到,成片的马铃薯郁郁葱葱,朵朵“洋芋花”竞相绽放,随风摇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妖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1年建成的马铃薯基地,从当初的千亩发展到如今的1.2万亩。基地不仅盘活了撂荒地,还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增长。目前,有20多人在基地上班,年收入有1万至1.5万元。在我们村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还有百余人定期不定期在这里务工。”坪城乡中塘村党支部书记俞树平如是说。

甘肃高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福说:“今年是我们种薯基地建成种植的第三年。这里是国内海拔最高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也是兰州市唯一的马铃薯原种种植基地。2023年,我们公司向约旦、安哥拉等国家出口种薯达千吨,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中国高质量的原种生产基地。”

谈及当下我市马铃薯种薯的种植情况时,兰州市种业监督中心副主任胡朝栋略显兴奋地说:“兰州市马铃薯亩产量现在平均已达到3000多斤,这种规模化生产的种植基地,亩产量已达到4000斤以上,尤其今年的降雨量相较去年同期多了三成,产量应当比往年还要好。”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种植马铃薯4000多亩,品种有大西洋、甘引1号、甘引9号、荷兰15、费乌瑞它、夏波蒂等抗病脱毒种薯,还有高级别的原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市场需求。基地实施3年轮作生产方式,每年可生产马铃薯原种1.2万吨左右,其他作物1000吨,年产值约4000万元。

兰州马铃薯种薯产值达3.2亿元

兰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土层深厚,气候干燥,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1500至3300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属于全国马铃薯生产种植优势带,这里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高海拔冷凉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在永登县的武胜驿、民乐、中堡、龙泉、坪城,榆中县的贡井、甘草店、高崖、中连川、小康营、清水驿和皋兰县的石洞、黑石等高海拔冷凉区域,全力打造马铃薯“北繁南种”种薯生产基地。

在此过程中,我市紧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按照“种薯生产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的要求,积极扶持企业加强新品种的研发和基础种苗培育,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在高海拔地区建立种薯生产基地,开展种薯生产对接。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进行良种繁育,支持企业建立稳定的“北繁南种”种薯生产基地,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培育了2家种薯生产企业和40多家马铃薯专业经营合作组织,年生产微型薯达8000万粒,良种扩繁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良种7万余吨,为开拓外地种薯市场提供了可靠保障。

目前,兰州种薯生产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成为继兰州高原夏菜之后又一增收产业、小康产业。据统计,2023年,全市马铃薯种薯产业产值达3.2亿元,种植户亩增收500元至1700元。

良种配良法扩大增产技术覆盖率

在推进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中,我市积极争取省马铃薯产业项目,邀请国内外马铃薯知名专家,建立人才科技团队开展新品种联合攻关试验,筛选推广优质品种,提升种薯生产水平。在高级别种薯提质扩量中,依托甘肃大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提升了原原种生产能力。以打造“北繁南种”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为目标,精心培育马铃薯冬播区、西南混作区种薯市场,把发展冬播区或混作区种薯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引进重庆、福建等外省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建立种薯基地,实现马铃薯“北繁南种”合作共赢,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按照县域不同的气候类型,连续多年在永登、榆中、皋兰三县设置试验点,开展不同生态类型的引种试验和栽培试验,探索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抗旱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脱毒种薯应用及繁育等实用新技术,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做到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扩大了农业增产技术覆盖率。同时,围绕品种选择、种薯处理、田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收获贮藏等重点环节,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社、种薯扩繁企业等相关人员,适时观摩示范田,开展田间课堂,直观展示增产效果,提升种薯繁育能力。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加快马铃薯种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我市致力于开拓兰州种薯销售市场,打造兰州“北繁南种”种薯品牌,本土农业企业、合作社还在全国马铃薯大会、全国农作物种子双交会等大型展会上推介兰州种薯。目前,兰州生产的种薯在满足本地市场基础上,主要销往福建、重庆、广西、广东、江西等马铃薯冬作区,对外销售种薯5000余吨,种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种基地玉米长势喜人

眼下,在皋兰县水阜镇玉米制种基地里,墨绿色的玉米排列整齐,长势喜人。

年过花甲的王文亭正在地里锄草松土。“我60多岁了,外面打工可以说是没人要了,就在家门口找了这份工作,一年也能挣两三万块钱,我感到很满意,”王文亭笑呵呵地说。

2020年,甘肃润泽佳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皋兰县水阜镇长川村、水阜村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同时,与天津德润佳禾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鲜食玉米制种合同,每到玉米播种、去雄等关键时节,天津育种企业都会派遣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跟踪指导种植户田间管理。

今年以来,水阜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模式,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

“在东西部协作的政策引领下,我们与天津种子公司达成了合作,通过引导合作社土地流转、订单生成、吸纳务工等方式,把农户紧密嵌入玉米制种的产业链中,带动了农户稳定增收。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当地建设玉米种子的烘干厂房,解决玉米种子烘干难的问题。”甘肃润泽佳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童说。

近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制种条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基地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种业发展环境等措施,不断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制种基地,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发挥皋兰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灌溉条件,在低海拔保灌区建设杂交(鲜食)玉米制种基地,为扩繁玉米亲本、组合材料以及杂交玉米种子提供了良好的制种基地。

玉米种业成农民增收特色产业

据兰州市种业监督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市把杂交玉米制种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充分发挥皋兰县“沟岔地”自然隔离条件好、适宜小品种玉米制种的区域比较优势,先后引进北京垦丰等9家外地种子生产企业到皋兰县建设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制种基地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迅猛,杂交玉米制种已初具规模化,由2022年的3000亩增加为2024年的8000多亩,预计产值3360万元。

为加强全市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确保种子质量,我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监管,建立制种基地监管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抓好制种过程管控,从源头上强化对制种基地的监管。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玉米制种种植技术指导与服务。针对当年气候情况,及时赴田间地头对制种企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并结合品种实际情况,指导企业人员根据父母本花期差异及出苗情况,错期播种,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营养调整等措施,以保证花期相遇。同时,提醒企业及早购买农业保险,做好风险防控管理和防范,有效保障生产种子质量,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据悉,我市将通过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制种基地监管,打造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提升全市种子生产科技水平,促进种子产业升级,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责任编辑:马和相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