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悠久的农耕文化,让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粮食的特别重视与眷念。
粮食问题,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要接受的教育内容。
比如,在校园课本上必然会出现的科普: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在粮食问题上,中国山地比重大,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低,自然条件其实算不上友好。
但中国人还是交出了令人心安的产量成绩单。
202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这背后,13个粮食主产区——黑龙江、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西、辽宁功不可没。
如果从地域上浓缩,那就是一片黑土地+两条母亲河。
1.东北粮仓,黑土地的馈赠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也被形容为“一两土二两油”。
它以纯黑色为显著特征,只能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因此又名寒地黑土。
在我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这一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馈赠,让东三省和内蒙古都晋身我国粮食主产区,广袤黑土地上,千里大沃野,稻花飘香,玉米金黄,大豆“摇铃”,粮食满仓, 也让东北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
粮食生产冠军省的黑龙江,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有着“中华粮仓”之称,生产总量、商品量和调出量都连续多年位于全国第一。
2023年,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占我国的12.4%,粮食总产量达1557.64亿斤,占全国的11.2%,不仅自己实现“二十连丰”,也连续14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地处黑龙江最南部的五常市,以其优质的五常稻米而享誉全国。
尽管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水稻种植面积却占到了黑龙江全省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中国人每十碗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每十碗大米就有一碗来自五常大米。
吉林省2023年粮食产量达837.3亿斤,粮食产量由全国第5位上升至第4位,单产更是在全国粮食主产区位居第1位,连续三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人民。
2023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791.6亿斤,多种粮食作物生产都非常给力,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1亿亩以上。
辽宁省2023年的粮食总产量也达到了512.68亿斤,粮食播种面积达3578.4千公顷。
其实,在这充满丰收感的“北大仓”上,必须感谢那些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尤其是在曾经的“北大荒”上战天斗地的人们。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挺进北大荒,将荒地变成良田,让“北大荒”实现“北大仓”的华丽转型,才有了今天大河流淌,千里沃野。
2.中部力量,母亲河的滋养
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从古至今都是国人生长的源泉。
沿着长江、黄河流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我国中部地区这一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除了“黑土地”四省和河北,其余都离不开长江和黄河的滋养。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忽视“中部力量”。
位列全国粮食主产区的中部5省也是各有特色。
河南是“中原大粮仓”,粮食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黑龙江,小麦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位,是全国小麦输出第一大省。安徽被誉为“江淮粮仓”,粮食总产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湖南是水稻种子研发高地,水稻总产量处于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黑龙江。湖北水稻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五位。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被称为“江南粮仓”,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超430亿斤,不仅是国家输出大额商品粮的8个省份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河南作为“中原大粮仓”,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秋粮产量增速居更是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一。
河南省南部的周口,就是中国粮食生产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南省拥有8500万亩的小麦种植面积,占据全国产量的1/4,而周口独占1100万亩,占河南省小麦面积的1/7,也因此有着“中国小麦第一市”的美誉。
至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山东、四川、江苏三省,更是在中国农业上耀眼了数千年。
山东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 是司马迁笔下“膏壤千里”之地,坐拥山海,既有辽阔的腹地,又有海岸线,气候也是不冷不热,适合万物生长,可以说是上天眷顾的好地方。
2023年,山东粮食总产量1131.1亿斤,占全国8.1%、居全国第三位。但在事关老百姓“菜篮子”的地位上,山东又是以全国蔬菜产量第一大省的排名,稳居c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受益于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就开始成为著名的粮仓,也让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的诱人魅力。
2023年,四川全省粮食总产量718.8亿斤,比上年增长16.7亿斤,创出26年来的历史新高,打造新时代的“天府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的历史民谚,就是江苏古往今来在中国粮食生产江湖上的传说。
今天的江苏,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工业生产领跑全国,在粮食生产这一传统技能上,同样也是毫不含糊。
2023年,江苏省粮食总产再次突破750亿斤,达到759.5亿斤,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鱼米之乡”的头衔,稳稳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民以食为天这一片天,是粮食主产区们的担当,更是靠神州大地上每一双的辛劳耕作辛勤生产的双手撑起来的。
正是有了他们,中国人才可以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装自己的粮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