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7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民法院闽宁人民法庭庭长董琳(左)在法庭调解一起劳务费纠纷案件。
“董法官,你们喝茶。”马飞边说边把一杯八宝茶递到了董琳手上。热乎乎的一次性纸杯中,茶叶和枸杞、桂圆、红枣等簇拥在一起,占据了一半空间。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民法院闽宁人民法庭庭长董琳第二次来到马飞家。当事人马飞的案子结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董琳想再来回访看看马飞的伤恢复得怎么样了,赔偿款有没有按时拿到。
案件回访是董琳到闽宁法庭任庭长以来始终坚持的工作习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是一个移民示范区,居住着来自西海固地区的6万多名移民,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镇子南北狭长,两头的村子到镇中心有些距离,移民来一趟法庭很不方便,所以董琳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
马飞家所在的武河村是闽宁镇最南边的一个自主移民村。几年前,马飞带着一家人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到了这里,买田、置地、盖房,一砖一瓦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他相信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但一场意外,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三年前,马飞找到了一份给农田铺设水管的工作。在一次施工时,马飞一不小心,双脚踩空,摔成了骨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医疗费用也成了难题。雪上加霜的是,劳务公司的赔偿也迟迟没有到位。
马飞的妻子不识字,也没什么技能,常年在家抚养四个孩子。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马飞的受伤,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法官,多亏了你们,要没有你们这些‘攒劲’人,我们老农民打官司太难了。”
马飞的话,把董琳的思绪拉了回来。
“攒劲”是西海固方言,是了不起、厉害的意思。董琳到闽宁法庭后,为了和移民走得更近,用半年时间攻克了“方言关”。如今,村里不少年长的人见到董琳,总是会笑眯眯地对她说:“这女子‘攒劲’,办事‘么麻达’!”“么麻达”,也是西海固方言中一句赞美的话,指一个人办事靠谱。
挡不住马飞的热情招呼,董琳和同事们端起茶喝了起来。
太甜了。纸杯不大,马飞又放了足量的糖,茶其实已经甜到有点腻,但大家谁都没有吭声。因为他们清楚,八宝茶,是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能拿出最高的待客之道。在马飞看来,给法官们端上一杯甜甜的茶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心意。
马飞的案子起初并不顺利。董琳和同事们从镇政府驻点司法所的同志口中了解到了马飞遭遇的事故和家庭情况,但立案之后一直都联系不上雇佣马飞的劳务公司。董琳便和同事们一趟趟地跑,一遍遍地问,后来终于和劳务公司取得了联系。
调解前前后后经历了五次,一开始劳务公司不肯松口,董琳便从马飞的伤情、家里的困难入手,反复和劳务公司沟通,最后考虑到劳务公司也有一些实际困难,双方便商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对马飞进行赔偿。
案子虽然圆满结束了,但董琳一直放心不下马飞一家。
“马飞,别忙了,我们来就是看看,赔偿款对方有没有按时打给你,你的伤现在咋样了?”
“钱他们按时打着呢,我好多了,只是等着做取钢板的二次手术,还不能出去打工。”
董琳和同事们商量,就马飞一家的情况,看能不能帮助申请低保。但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立刻被马飞摆摆手拒绝了。
“不用,我现在在家养牛,也能有点收入。”顺着马飞的指引,大家看到一头体格健硕的黄牛正在院子里悠闲踱步。
“马飞,你才是真‘攒劲’!”
“嘿嘿,法官,你们这么为我们一家人考虑,我也知道感恩,咋能再给政府添麻烦,能靠自己就要靠自己!”
听到这,董琳没有再继续劝说。她了解当地移民的脾气,他们决定的事,就一定会尽力做到。
2024年是董琳到闽宁法庭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东家进,西家出,聊家长里短,断鸡毛蒜皮案,早已成为董琳的日常。有时为了移民的一件小事,董琳磨破嘴、跑断腿、操碎心,但从不抱怨。她常说,那些像马飞一样,在闽宁镇扎根奋斗的移民,总是以他们质朴而坚定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她,让她坚信: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一切付出都值得。
那天返程时,董琳端走了那杯没喝完的八宝茶,那杯茶续了好几次水,依然很甜……
(文中马飞为化名)
来源:人民法院报
采写: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