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几个月的时候有一个新闻,说是欧洲那边又开始“来劲”了。装模作样说我们的电车产业,是怎么怎么的“破坏”了他们的市场了,要对我们进行一个所谓的“反补贴”调查。最后还说要对在我们这里产的都,“加收”一定的额外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不只是我们中国的企业成了他们的目标,居然连他们“自己”的都不放过。而且你还别说,打他们“自己人”还挺狠的!我们国家的企业,有些都只加到了17%左右的水平,结果正宗的欧洲厂商大众居然要加到20%还多。这操作直接给他们干“破防”了,而与此同时美国的特斯拉却只有仅仅9%堪称是“低到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咱也不清楚,这个所谓的“保护性”措施,到底是在保护谁的利益保护谁的产业!很难想象一份欧盟进行的“反补贴”措施,结果最后对一些欧洲企业加了美国企业两倍还要多的税,简直是离大谱!难怪人家大众直接就开始狂喷制定这玩意的欧洲官员们。其实到现在,大家也不明白他们是为什么这样做,这背后难道是有什么隐情?我们的应对又是什么?

1

所谓的“反补贴”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他们这东西本质上就是来“搞事情”的。这一点你从他们这个所谓的“调查方式”就能看出来端倪,人家是怎么界定这个水平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比你在俩市场上面价格的区别,意思就是如果同样一个东西,你在中国卖1块,但是去到了欧盟却卖了5块,但是你作为商家又不可能亏钱卖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非常的抽象?但这就是人家的逻辑,根本就不看自己其实才是公认所谓的“补贴大户”。经常动不动一个车就补贴几千欧元所谓的“绿色奖励总不能换个名头你这实际的“补贴”就不是补贴了吧?但是人家就是用这个逻辑来进行所谓的“调查”,然后认为需要进行类似于“惩罚性”的关税,来遏制这种行为,从而“保护”欧盟的相关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你搞就搞吧,结果还搞了一个“区别对待,也就是要求这些企业接受他们的“调查”,然后可以酌情进行调整。这背后的“玩法”可就太多了,毕竟这东西很大程度还是他自己怎么说的。在他们宣布要开始对从达他们那里的电车调整关税以后,特斯拉就展开了“配合调查”果然“成果斐然”,一开始说要加20%多,结果现在直接成9%了甚至比一开始还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人家到底做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那估计就只有天知道了。而与之相对的是,那些“欧洲血统”更加纯正的公司,反而没有那么的好运了,甚至有的到了最后落了一个比我们本土一些企业还要高的数字——20%还要多。有人可能觉得他们这是闹得哪一出啊?实际上其实是不太懂欧盟里面的那堆弯弯绕绕的东西。

2

欧盟内部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给视为一个“整体”,但是其实要说的是人家只是一个“联盟”而已。虽然各方面的“互相开放”程度很高,但是事实上还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共同实体”。在这中间其实可以区分为很多不同的利益方的,别看我们天天说法德“领头羊”理论,但事实上欧盟内部很多小国家其实对这俩态度很微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也很简单,这俩国家的各种技术和实力,对比自己内部的那一大堆“小弟”那就是各种的碾压啊。比如同样的产品,人家做出来的可能质量又好成本还低。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开放”的联盟,你还没法对他进行什么“关税”制裁之类的操作,包括欧元这东西,其实在欧盟内部也是对那些大国更加的有利,当然这其中的道道就太多了,展开讲估计几千字也讲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点说就是,其实欧盟内部的那些中小国家,对于上面那俩“大哥”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离不开他们的各种支援和帮助,一方面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才技术被他们拿走,自己国家和他们有竞争的产业基本上很难维持下来。而他们想到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引入“美国”这个强力外援来牵扯,这也是冯德莱恩为什么“稳坐”宝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操作,其实就是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攻势”,对我们国家的电车产业进行打压。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德国更多的还是把配套的体系留在欧盟的内部,然后还希望中国更多的厂商也去那里做配套。但是对于德国的厂商们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毕竟目前电车的各种配套在中国是非常成熟的,他们和谁合作不是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家自己不清楚内部那一堆“大爷”们都是什么情况么?真要和他们搅合在一起,恐怕就要彻底的错过这个“转型机遇期”了!这也是他们内部为什么迟迟无法达成一致的原因。而我们的反制手段也非常简单,首先就是选对了目标。要明白到底是哪些人在推进这个事情,主要就是没有汽车工业,或者主要是做配套的那些国家,然后从痛点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是数额上要对等,我们每年出口到那里汽车的规模大概就是八十多亿美元左右的一个水平。而选择的这俩产业——猪肉,部分乳制品这些相加差不多也是70-80亿这个规模,数量上是差不多的。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汽车产业,即便是加了税还是有很大的竞争力,因为能生产的国家真的不多,而他们的这些东西可以替代供应的就太多了!比如说俄罗斯就已经瞄准这些产业,开始扩大猪肉和乳制品的生产,准备从中分一杯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