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来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此时孔子正值62岁,是周游列国的第7年,居住在蔡国、陈国中间。
楚昭王听说孔子在这里,于是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携带众多弟子,前往楚国拜见回礼,并且继续他的游历。
陈国、蔡国的一些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却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
于是这些大夫就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断粮七天,和外面不能联系,连粗劣的饭食都吃不到。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孔子的大部分弟子,都比他年龄小,为什么这些弟子们都撑不住了,孔子的状态还这么好呢?
在两年多年的历史中,儒生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一开始的儒生,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的。
据《列子·说符》和《吕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这里的“关”是指关闭城门时,插入上墙和地面的孔中所用的木头。
意思是孔子能够把国都城门里这跟粗、长、重的大木头举起来。据《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西周的度量衡来计算,孔子有191厘米,在那个的时代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大了。
孔子的身材高大有力,又博学多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样样精通。孔子还要带着众多弟子,四处辗转于各个国家,历尽艰辛。
孔子本身就身体强健,再加上知命通达的心态,精神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