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英雄的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把红旗插上雪山,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西藏建设时期,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人才,传承“老西藏精神”。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对口援藏的重大决策。 对口支援西藏30年来,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从“老西藏”到对口援藏,数以万计的祖国各族优秀儿女为了建设国家,远离家乡、远别亲人,和广大藏族同胞一起团结合作,共享甘苦,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献给了那片雪域高原。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但是援藏的故事却是跨越了几代人的接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萨市实验小学原校长 叶静:我是1962年进去的,去的时候是19岁不到。8月15日离开上海, 我们到9月2日才到达拉萨。布达拉宫很高,远远看到的时候大家就很激动,我们要到了,大家就唱起来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就是我们的志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上音乐课,既没有音乐教材,又没有一台琴,体育既没有操场,又没有任何运动器材,连个沙坑也没有,我们就带着学生到拉萨河拉沙子回来,就从这个起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学生是来自于西藏各个地区的,全部住校。因此我们去了以后既当老师也要当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给我父亲写的信就说,学生们都回去了以后,我会觉得很空荡。我父亲还回信给我,鼓励我,说这个很好,说明你已经融入了学生,希望我能够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没有航空信,他寄过来路上走两个星期,我再寄回去两个星期,一个月才只有一封信,他不管我有没有回信,他每个星期六肯定给我发信的。等我回给他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不知道第五第六封信都已经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到西藏才4个月,他就离开了,他人已经走了,信还在路上。我父亲像一盏灯照着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走,这盏灯熄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西藏一共38年,西藏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7月20日至23日,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上海等15个省市重点对口支援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原校长 张阳:我是第五批援藏干部,上海市教委在日喀则重新建了一个上海实验学校,选派一位校长。

这所学校原来叫南郊小学,是整个日喀则市最差的一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从这一刻起,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一定要把这个学校打一个翻身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原校长 张阳:要想让孩子受益,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当时也邀请了上海各个区的老师到西藏来,把他们的经验教给西藏的老师。整个日喀则的教育水平要整体好才是好,我尽量多地把日喀则其他学校的老师,一起送到上海、山东去学习,几乎每年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8年的中考的时候,西藏600分以上的有11个人,我们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占了9人,而且包揽了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让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和平均海拔4米的上海,变得不再有差别,让不同环境的孩子,有了一样的起跑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烟台市第八批援藏领队 田长青:我是2016年6月进藏的,当时在聂拉木县,可以听到五湖四海的口音,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摘掉贫困的帽子。一共44个村子,其中有40个村子要拆掉重来,县城基本上80%以上的要拆掉重来。而且又面临着我们脱贫攻坚的倒计时,我们走了很多的乡村,脱贫攻坚要给老百姓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就解决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争分夺秒的24小时不停地施工,我们整个的县城,就是一个大的工地,三年的时间,基本上在工地上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18年的教师节,我们的孩子们终于回到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搞了一个隆重的开学典礼,大家都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烟台市第八批援藏领队 田长青:在我们这一任之内,能够见到聂拉木(县)浴火重生,我们感觉也是非常光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记得当时我们开县委常委会,大家提议灾后重建广场就叫人民广场,因为318国道的起点在上海人民广场,而我们聂拉木县是318国道的终点城市。两个人民广场,共同见证我们一同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