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中国石化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展现近期经营情况。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万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1.7%;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371亿元,同比增长2.6%。
在财报中,公司宣布其绿色企业行动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中国石化碳排放强度较2017年下降23.8%,全年捕集二氧化碳175万吨,回收甲烷8.7亿立方米,碳履约率100%。
与此同时,公司制定《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围绕降碳、减污、提效和增绿四个方面,以2028年为时间节点,制定了以下主要行动目标:
碳排放强度、甲烷排放强度分别较2023年下降5%、20%,实现捕集利用二氧化碳250万吨/年,碳履约率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100%;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3年下降5%,污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
在财报中董事长致辞一栏,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公司将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实际上,作为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中石化十分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愿景目标。
为此,中石化着力推广使用生物航煤等生物质能源。
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便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于2011年12月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
2013年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并在之后完成国内商业飞行和跨洋飞行,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
2022年,中石化开发的我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
图:镇海炼化生物航煤装置
2024年4月,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HOA),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开发23万吨/年可持续航空燃料产能,并将由双方共同运营。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石化也加强了对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2023年9月,中国石化重大科技项目“生物基单体与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启动会在南京召开,由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和高校共同申报。
该项目旨在突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卡点”,逐步实现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化示范,为中国石化争当国家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链链长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1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简称北化院)开发生物基异山梨醇关键单体制备技术,完成中试技术开发和千吨级工艺包编制,产品达到聚合级,可成功制备异山梨醇聚碳酸酯,正在推进工业化落地。
—The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