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于我国古代,皇太子乃皇位的首要承继者,被称作“储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或“国本”,其地位极为重要。通常来讲,皇帝出行巡视,由太子监理国事属于常规配置。如此行事的益处显而易见,在京城留存一套备用方案。倘若皇帝遭遇不测,太子能够马上继位,国家便不会陷入大乱。
例如在明朝开国之际,朱元璋命开国功臣李善长等人同时兼任东宫管属一职,其目的在于确保自己外出巡幸期间,朝廷重臣与太子东宫之间不会出现矛盾。
乃向善长等人言:“朕于东宫官属未另设府僚,而以卿等兼任之。缘由在于军旅未止,朕若于外有事,必留太子监国。倘若设立府僚,卿等身处内廷,事务应当禀报。太子或有判断不明,且与卿等见解不合。卿等定会认为系府僚引导所致,嫌隙便会由此产生。” —《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在永乐年间,朱棣决意迁都北京后,安排身处南京的皇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分批次北上,其目的显然是避免二人同时遭遇意外。
然而于明代历史内,曾存有两次皇太子千里巡行的记录。这两次外出之行,皆对朝局造成重大影响,今日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朱标巡抚陕西】
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公元 1355 年)九月,乃太祖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嫡长子,其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倾注了近乎全部的心力,在朱标六岁时,就延请当世大儒宋濂为他讲授经学。
吴二年(公元 1368 年)正月初四,吴王朱元璋于金陵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定年号为洪武。当日,十四岁的吴王世子朱标获册立为皇太子。于册文里,老朱一方面着重指出“国家立储,礼依长嫡”,另一方面又对朱标寄予了甚高的期望:
汝生于王宫,乃首嗣之身,为天意所归。今正居东宫之位,当敬天慎行。且抚军监国,乃汝之职责。六师与兆民,应以仁信恩威,使其心悦诚服。务使邦家永固,尚需谨慎戒之。—《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实际上,朱元璋称帝后,仅在部署攻打元大都之际,长途跋涉北上前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一次,其余时候大致均留在南京,至多短途前往凤阳祭祀祖先。
至于太子朱标,曾在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洪武八年(公元 1375 年)、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 年)前往凤阳祭扫皇陵,还在洪武十九年(公元 1386 年)前往泗州修护祖陵,总体而言未曾远离南京都市圈。
然而在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公元 1391 年),明太祖朱元璋却陡然令朱标巡抚陕西,所给出的理由极为奇特,下面来予以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乙丑日,皇上晓谕皇太子道:“天下的山川,唯有秦中称得上险峻坚固。从前命你弟弟分封于该地,已历经十数年。你应当前往游历一番,以此视察风俗,抚慰秦地民众。”——《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一》
此处的“汝弟”,乃是朱元璋的嫡次子朱樉,于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获封秦王,在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 年)就藩陕西西安。通常来讲,朱元璋此次令朱标前往西安,存有两个目的。
其一,南京地处偏隅,并非朱元璋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建都之选。西安作为汉唐故都,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是否适宜迁都至此,朱元璋期望自己的继任者亲自予以考察。
彼时,撒马尔罕驸马,即传闻中的“跛子帖木儿”,实力日盛,渐生与明朝一较高下之念。朱标抵至西安之际,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以及凉国公蓝玉皆聚于陕西,明廷向西域出兵的态势颇为显著。
其次,秦王朱樉于关中的作为糟糕至极,专宠次妃、欺凌正妃,还与镇守陕西的长兴侯耿炳文兵戎相向。朱元璋在把他召回京城之时,令朱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往实地察看,以最终确定是否废黜秦王之位。
太子启程未久,朱元璋鉴于其“自幼至长未尝远出”,特遣人赶赴叮嘱,令朱标“慎举动,节饮食,严宿卫”。彼时“一旬之间久阴不雨”,依占法,此乃“主阴谋事”,故而朱元璋内心始终惶惶不安。实则老朱之担忧甚为合理,太子于十一月底抵南京,旋即卧病在床。
归返之后,进献陕西地图,遂罹患疾病。患病期间呈言经略建都事宜。—《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 年)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标离世,终年三十八岁。同年八月,其祔葬于孝陵东侧,谥号为“懿文”。
朱标之亡,对明朝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大影响。站在稳固江山的层面来考量,将次子秦王立为新太子,原本应是最优之选。然而正如上文所述,秦王着实不堪托付,老朱断不敢将江山交予他。
最终,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次子朱允炆,在众多叔父中脱颖而出,被册立为皇太孙。为保障皇太孙日后得以顺利继位,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 年)二月挑起“蓝玉案”,将大部分武勋贵族铲除。
鉴于中高级武官出现严重断层,日后朝廷应对造反的燕王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屡屡陷入无将可用的困局。故而朱标此次巡抚陕西,为其自身乃至子孙后代均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恶劣后果。
朱瞻基留守南京】
朱瞻基,于建文元年二月(公元 1399 年)出生,乃仁宗朱高炽之嫡长子,其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彼时,建文皇帝朱允炆正全力筹谋削藩事宜,朱瞻基之父朱高炽、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尚于南京充当人质。换言之,朱瞻基堪称其祖父燕王朱棣的“吉兆”,因有他在,方有了指望,否则朝廷将朱家三兄弟处决,朱棣又何谈造反?
朱棣靖难成功后,永乐二年(公元 1404 年)二月,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九年(公元 1411 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需指出,部分“专家”称朱棣于太子在世时册立太孙系乱为,不懂礼法。然而,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写道:“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朱高炽难道不是皇太子?朱瞻基难道不是其嫡长子?此责不应归咎于朱棣。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 年)七月,朱棣于北伐归师途中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同年八月,皇太子朱高炽依遗诏登基。十月十一日,时年二十六岁的朱瞻基获封皇太子。不过短短两个月之后,监察御史胡启先便呈上奏章,提议让皇太子留守南京。
丁未日,监察御史胡启先奏称:“南京具龙蟠虎踞之态势,有长江天堑之险要,乃国家根本之所在。倘若委使臣下镇守,实乃授其控御之权柄。恳请命皇太子留驻,以凝聚人心,稳固邦国根本。”——《明仁宗实录卷八》
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九月,朱棣宣告自次年正月初一日起,北京正式成为大明王朝之京师,不再称作“行在”。诸如礼部,原本在南京的那套班子称为“礼部”,北京的那套班子则称“行在礼部”。迁都以后需加以变更,南京的班子称作“南京礼部”,北京的班子方为“礼部”。
(http://www.nxvit.cn)
来源:http://www.cp377.cn
(http://www.wxtu.com.cn)
来源:http://www.flunch.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0lk.com.cn)
来源:http://www.lxi8.cn
(http://www.ds4b.cn)
来源:http://www.fppq.com.cn
(http://www.799909476.cn)
来源:http://www.cp923.cn
(http://www.yhbkj.cn)
来源:http://www.g6i.com.cn
(http://www.ccv5.cn)
来源:http://www.cowwm.cn
(http://www.zgkfsp.cn)
来源:http://www.dqbpw.cn
(http://www.wapao.com.cn)
来源:http://www.viyuann.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21tv.com.cn)
来源:http://www.chunmianfei.cn
对于新君而言,其统治基础立于南京而非北京。先帝虽不久前作出迁都之定,然朱高炽仍欲还都南京,故而胡启先之提议正合皇帝心意。洪熙元年(公元 1425 年)三月,朱高炽正式遣朱瞻基去驻守南京。
辛未朔,皇太子奉命往祭皇陵、孝陵,并留守南京,钦天监受令择日启程。—《明仁宗实录卷十二》
对于仁宗的这一举措,后世众说纷纭,甚至存在有人揣测,皇帝将太子遣往南京,乃是由于二人不睦,朱高炽欲废黜朱瞻基。
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二人政见存有差异,此事并非新鲜之事,诸多史书记载均可作为佐证。然而,言及皇帝欲废黜太子,实乃过于危言耸听。
首先,朱瞻基身份甚为尊贵,朱高炽对此亦直言不讳:“尔乃朕之嫡长子,亦是皇考太宗皇帝嫡长孙。”
其次,朱棣之所以对朱瞻基“最为钟爱”,乃因其将之视作“可成大器者”,认为其能够“担当社稷人民之重任”,故而册立其为皇太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朱棣为栽培朱瞻基费尽心思,既令其单独“居守北京”,又携其参与北伐,还为其构建了兵力为普通卫所五倍的皇太孙亲军。这林林总总,皆足以稳固朱瞻基的政治地位。
在朱瞻基出发未久之时,朱高炽向南京太监王景弘下达了一道敕书,其中清晰表明将于明年春天迁回南京,令其立即着手修缮南京皇宫。换言之,朱瞻基前往南京,乃是为其父皇先行筹备。
甲辰日,敕令南京太监王景弘:“朕将于来春返回京城。现今派遣官员工匠等人前来,你需提督九五殿各宫院,但凡存在渗漏之处,应酌情予以修葺。只需能够居住即可,切勿过度追求整齐而加重人力负担。”——《明仁宗实录卷十四》
然而,五月十一日朱高炽骤然“患病”,紧接着于次日逝世。皇太子朱瞻基在获遗诏后,匆忙赶赴北京继承皇位。
结语:在明代,这两次皇太子的千里巡行,均造成了极为严峻的后果。
朱标早逝,通常被认为是巡抚陕西途中过度劳累所造成。甚至存在阴谋论观点,称这位“懿文皇太子”在途中遭人暗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怎样,朱标之逝,犹如在南美洲振翅的那只蝴蝶一般,深度扭转了整个明朝历史的进程。倘若朱标未亡,蓝玉等人便不会丧生,朱棣亦不敢举事反叛。明朝是否会迁都西安,亦存有极大的变数。
朱瞻基自南京赶赴北京继承皇位,实则面临极大风险。汉王朱高煦的封国位于山东乐安州,其这位二叔从未打消争夺嫡位的想法,确也派人伏击大侄子,只是未获成功罢了。
让我们加以设想,朱高炽猝然驾崩,朱瞻基又半途亡故,那么明朝的发展趋向将会怎样?身处北京城的张皇后能否稳住局势?汉王于外起兵,赵王于内呼应,大明王朝即刻便会陷入天下大乱的境地。
因此历经此次教训,此后的明朝皇太子们,再未如朱标和朱瞻基这般远离京城。国本若不稳,天下则危,此理无论何时皆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