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的传统门第氏族于明代已然衰落,然而因科举而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地方士绅群体却崛起了。他们凭借科举形成纽带,借由同年、师生、故旧、同乡等关联结为党派,相互呼应,在朝纵论国事,在野应对时势,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东林党和复社。但不知您是否留意,如此强大的士绅群体在清代骤然沉寂,其缘由在于大清初年对他们的整肃,即著名的奏销案。
一、关于奏销案的定位
大清入关之际,有一重要事件即奏销案出现,然而因大清造就的震撼世人的“大事件”众多,致使这一相对温和的事件遭到淹没与淡忘。实际上,奏销案不但是清朝稳固统治的重大事件,也与明清民国以来的社会关系、阶层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而言,奏销案产生的影响并不逊于大清入关。
奏销案主要针对士大夫阶层,然而有关此案的资料颇为稀缺。现今,我们能够从有限的史料里描绘出奏销案的大致情况,这得益于民国大师孟森。
孟森所著《明清史论著集刊》中有《奏销案》一章。孟森于前言称:奏销案于辛丑年(顺治十八年、1661 年)在江南发生,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出身的官员士绅一万数千人均受牵连,鉴于案情规模巨大,《东华录》未敢记录。大清二百余年,众人皆知有奏销案,然而奏销案究竟如何,无人能够明晰。就连活跃于嘉庆、道光时期的大文人张穆,凭其“博雅”亦无法收集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厘清奏销案,故而孟森言“可见清世于此案因讳而久湮矣”。
经由孟森的前言可知,清廷对于奏销案甚是讳言。然而,相较于入关初期频繁出现的大屠杀、圈地、逃人以及投充等情形,奏销案无疑要温和得多。既然这样,清廷为何对奏销案这般警惕?
二、关于奏销的名称与年代
由于清廷刻意隐瞒奏销案,致使奏销案诸多问题含混不清。首先,孟森称奏销案始于辛丑年(1661 年)的江南。现今研究者认为此说法有误。奏销案的起始点应在庚子年(1660 年),地域并非局限于江南,而是清廷所占领的汉地诸省,故而奏销案应称作“顺治十六年各省奏销案”。当下人们所能见到的仅有当时江宁巡抚朱国治奏报的江南奏销案,因而人们误认为仅有江南存在奏销案。事实上,1667 年龚鼎孳向康熙进呈的上书中就提及“乃顺治十八年内各省奏销十七年绅衿欠粮等案”。足见此案牵涉全国。
在此言及,那么何为奏销?奏销乃是各省巡抚于年初将上一年其辖地钱粮的征收、起运、存留、拖欠等状况撰写成报告呈交中央。其性质类似于当下省政府的年度财政决算。朱国治的奏销于 1661 年 3 月完成,所涉内容为 1660 年的财政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奏销案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奏销案因何产生?简而言之,大清入关后,国库财政困窘,然无法令八旗老爷将掠取的财富交予朝廷,于是朝廷只得向汉人谋财。为此,清朝凭借各省过往的拖欠账目,迫使各省偿债。此种逼债之举自大清入关便已开启,只是直至政局大致稳定的顺治十七年方才全面严苛起来。对于如此重要之事,孟森称《东华录》《清实录》“未着一字”,故而我们唯有从私人笔记探寻。
活跃于明末清初的上海人士叶梦珠所著《阅世编》,对奏销案有着最为详尽的记录。其称,顺治末年,江宁巡抚朱国治因历年拖欠粮食无法征齐,遂将罪责归于胥吏与地方士绅。故而自 1661 年 5 月起,朱国治责令苏、松、常、镇四府,但凡乡绅,不论财产多寡,一概剥夺其士大夫身份。由此,具官身的张玉治等士绅 2171 人,于府学挂名的史从哲等士子 11346 人,皆遭革除。其后,朱国治将江南“刁民”情形呈报中央,中央降旨“严查”,此万人之中,又有数百人被押解至北京予以处分。据曾羽王《乙酉笔记》所记,朱国治“革进士、举人、贡监生员一万三千余。”其中 800 余人被押送至京师判处。作为江南核心的南京(彼时称江宁府),因有朱国治坐镇,竭力催逼,故而南京士绅得以幸免。
其后,中央施恩,未对这一万多人予以更严苛的政治惩处,被押送京师的数百人亦获判释放归乡,但其功名身份已然丧失,家庭财富亦须供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据叶梦珠所述:奏销案过后,江南人心惶惶,中产及以上之家皆惧成为下一个受击目标,故而纷纷“变产难售”;胥吏亦恐担追查不力之罪名,遂凶如虎狼,强逼士绅缴纳钱粮,“押吏凶残似虎狼,士子无异于俘囚”。
倘若家中财务状况一时难以清偿所累积的欠款应如何处理?无需担忧,大清官府开展高利贷业务,“每月利息加二加三”,意即利息为 20%至 30%。
若花呗逾期无法偿还该如何?无妨,利息滚存罢了,按日计算,元朝时期的羊羔利您可曾听闻,“乃利上加利,有雷钱、月钱等称谓”。叶梦珠言,借款十两,扣除各类手续费后,实际所得仅七两。
倘若朝廷所要求的欠款得以补齐,然而高利贷无法清偿又当如何?不必担忧,大清会提供上门索债服务,以家中祖田冲抵债务即可,倘若田地不足,房屋和儿女亦可用来填补;若仍不够,哪怕一张厕纸也能用于抵债。足不出户便能偿债。“一月之后,营兵追索”、“百亩之产,将家中日用器皿、房屋、人口全部籍没”。
倘若此仍不足以偿债那当如何?无妨,大清会施展暴力之法,即“鞭笞萦缚”。故而彼时众多中产之家“当日多弃田逃离。以能脱身为准”。
(http://www.weifenghui01.cn)
来源:http://www.yes21.cn
(http://www.whytmm.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ttp://www.rgoog.cn
(http://www.hffkjf.cn)
来源:http://www.wwwj8aoc.cn
(http://www.ddmfy.cn)
来源:http://www.332040.cn
(http://www.858099.cn)
来源:http://www.ssnanxing.cn
(http://www.oybw.com.cn)
来源:http://www.tkju4x.cn
(http://www.52ov.cn)
来源:http://www.12638.com.cn
(http://www.toutiaobang.cn)
来源:http://www.5vyk.cn
(http://www.chenyurong.cn)
来源:http://www.b3i.com.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cqssmj.cn)
来源:http://www.hkzhongheng.cn
此种严峻债务,自顺治末年起,延续至康熙六年,康熙六年之后稍有宽缓。直至康熙十四年,大清公然施行卖官鬻爵之举,美其名曰“捐纳”制度,规定在奏销中被除名的乡绅能够花钱将功名赎回,然而捐纳数额颇高,仅有少数人能够认缴。这般情形之下,奏销案方得终结。
四、关于奏销案的深层探究
奏销案覆盖全国范围,然而于江南的苏、松、常、镇四府最为严厉苛刻,其中既存在个人方面的因素,也包含统治方面的因素。
个人原因自然在于江南碰上了大清的忠仆朱国治。朱国治系辽东人士,出身汉军旗,乃大清最为忠实的仆从,坚决捍卫八旗主子的利益,故而采用了极其严苛的方式,处置江南“刁民”。
而奏销案奏效的深层缘由在于维护大清统治,对汉族士大夫予以警示。奏销案的直接起因系各省“刁民”拖欠朝廷赋税,然此仅为托辞。盖因拖欠朝廷税赋者,不单有士绅,普通百姓亦存此况。以士绅拖欠税额最多的松江府为例,松江士绅拖欠额仅占全府百姓拖欠的十分之一。顺治十七年年度赋税为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66 万 4223 两,江南四府富人欠税占千分之二;江南赋税为 460 万 2739 两,四府士绅欠税占百分之一。实言,四府富人拖欠之数额甚微,即便大清财政窘困,亦不至着眼于此微末之数。
故而奏销案绝非单纯的经济案件,实乃政治案件!孟森于《奏销案》一章伊始,便把奏销案与反清复明相联系,其言巡抚朱国治认定江南人心向明,遂借拖欠之名把这些士绅纳入其中,对江南士大夫予以恫吓、施压和威胁。
文史君言
在《亮剑》里,为何田墨轩这类人最为可恶?在日本人占领与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们噤若寒蝉,缘由是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确敢杀人;而解放之后他们却态度强硬,只因我党推行法治,不可随意杀人。田墨轩与明清江南士绅如出一辙,面对强者便显懦弱。奏销案着实震慑了江南士大夫,毕竟大清敢于杀人,于是这些士绅不再有明朝万历时期抗税打死宦官的壮志,只得忍辱含垢,变卖田产,接受大清教化,成为大清的顺民。他们也丧失了明朝时期纵论天下、掌控地方的壮志,江南从此安宁,再无风浪。奏销案冲击了江南在籍士大夫,其后又历经摊丁入亩改革,士绅一体缴纳钱粮,曾在明朝呼风唤雨的地方经济、政治特权群体——士大夫,最终衰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丹戈:《论清初奏销案的历史意义》,载于《中国经济问题》1981 年第 01 期。
马耀明:《于“奏销案”“哭庙案”等窥视清前期的税收治理》,《中国税务》2021 年第 0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