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美国海军的官方媒体《海军新闻》发布了海军观察家萨顿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表示,“全球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已经在中国武汉的造船厂顺利下水。萨顿长期关注我国的潜艇技术发展,可以算是关于中国潜艇发展比较权威的国外观察家,他的这番话无疑引发了各方关注,同时我国武汉新下水的潜艇,自然也引发了各方注意。

(国外卫星拍摄到武汉码头上的不明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卫星拍摄到武汉码头上的不明潜艇)

武汉下水的解放军最新潜艇,最初是由美国海军专家汤姆·舒加特在今年7月通过卫星照片率先发现,通过照片判读,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新式潜艇是解放军039C型常规潜艇的升级版本,而039C型是目前已知的解放军039潜艇家族中最新的型号,也是解放军目前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039C型潜艇无疑是现代常规潜艇的巅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9C型潜艇无疑是现代常规潜艇的巅峰作品)

039C型潜艇最早于2021年在网络上曝光,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称,该艇于2022年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服役。039C型常规潜艇沿用了039系列的水滴型艇体,但其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独特的“斧型”指挥塔,这种设计以往仅在瑞典海军的A-26型潜艇上出现过,该设计的目的是增加主动声呐回波的散射效果,从而提升潜艇的“隐身”效能,降低敌方主动声呐的探测精度。但瑞典仅在一艘A-26型潜艇上进行过测试,就封存了技术,而我国在039C型潜艇上是大规模应用,很显然中国的斧型指挥塔技术已经成熟。

(拖船牵引着039C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拖船牵引着039C潜艇)

从技术角度上说,039C型潜艇已经是当今常规潜艇技术的巅峰之作:该潜艇敷设有消音瓦,可以有效降低潜艇噪声,增强其隐蔽性;同时该潜艇也配备有AIP装置,可以长期在水下活动,不必频繁上浮充电;该艇还配备有完善的中国潜射武器装备,例如反潜反舰两用鱼雷、潜射鹰击-18远程反舰导弹,潜射CY-8反潜导弹等等;再加上该舰先进的斧型隐身指挥塔设计。可以说全球没有任何一种常规潜艇能够在综合性能上超越039C潜艇,甚至连与之相当的潜艇都没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出现的全新潜艇和039C相比,又能有什么升级呢?

(潜艇配套的X型尾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艇配套的X型尾舵)

从网上公布的卫星照片上不难看出,武汉“新潜艇”的指挥塔前半部分和039C潜艇基本相同,包括指挥塔也同样采用了斧型设计,但是在指挥塔后面的部分,“新潜艇”明显比039C型潜艇要拉长了一截,估计有个10~12米左右,同时“新潜艇”采用了先进的X型尾舵设计,这是中国大型潜艇首次采用X舵设计,此前中国的潜艇除了进口的“基洛”级采用T型舵外,自研潜艇大多采用十字型舵。X型舵的效率要高于十字形舵,而且在浅海水域活动时,X型舵能够更好地被艇体遮挡,从而减少刮擦的危险。我国此前虽然没有在潜艇上应用X尾舵,不过现在看来这项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我们才敢放心的用在大型潜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潜艇专家们认为,武汉新潜艇增加的舱段是用来装填潜射导弹的)

至于说“新潜艇”拉长的舱段,目前有两种推测:以萨顿为首的美国海军观察家普遍认为,这个加长的舱段是一个导弹垂发系统,很有可能装备了4套大型潜射垂发系统或者8套小型潜射垂发系统。萨顿推断大型垂发系统可以装填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而小型垂发系统则可以装填包括鹰击-18、长剑-20等多种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新潜艇”的火力水平,这客观上也符合解放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舰船》发布的可以携带潜射弹道导弹潜艇,由此不难看出,巨大的弹道导弹要塞入狭小的常规潜艇并不容易。所以武汉新潜艇上是否能装填弹道导弹,也值得怀疑)

不过另外一种分析认为,这个增加的舱段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动力舱段,而如今的“新潜艇”实际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潜艇”,而是一种以常规动力为主、核动力为辅的“小核潜艇”。之所以会有这种推测,有两个原因:

(常规潜艇的动力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规潜艇的动力系统)

第一,AIP装置的性能有很大缺陷。虽然AIP装置可以让常规潜艇连续在水下潜伏12~20天时间,远远超过使用“柴油机+蓄电池”的传统常规潜艇。但是由于AIP动力系统功率偏小,所以潜艇虽然可以持续一二十天在水下活动,但是航行速度却只能保持4~8节的水平(1节=1海米/小时=1.852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基本就和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一样,这样的速度在茫茫大海上活动,和蜗牛也没啥区别,所以不具备什么战术意义。

(AIP潜艇最大的特征就是要带上一罐子液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P潜艇最大的特征就是要带上一罐子液氧)

第二,AIP装置所能提供的潜航时间终究有限,所以让常规潜艇始终无法与核潜艇相比,而且一旦AIP装置携带的液氧消耗完了,要么只能回基地补充,要么就像老式潜艇一样,每天定期上浮充电。而且由于AIP装置功率小、航速慢,所以AIP潜艇一旦出海,一般需要3~5天抵达巡逻海域,这样一来一回就要消耗十来天时间,剩下可以巡航作战的时间只有不到10天而已,作战持续性很差。

(MS-2000技术验证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S-2000技术验证艇)

针对AIP潜艇存在的“腿短”的问题,其实我国很早就已经立项研发专门的“小核潜艇”,这种潜艇同样以柴油机和蓄电池为主,但增加了一个小型核反应堆舱段。这种小型核反应堆的功率也不大,不足以像专用核潜艇那样驱动潜艇高速活动,但其功率可以保障“小核潜艇”能够以12~18节的速度持续巡航,这比AIP装置控制下的4~8节的航速已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至少已经满足的潜艇的日常战术巡航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就在651型常规潜艇上测试性安装过辅助核动力装置)

其实“小核潜艇”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就曾经在651型常规飞航导弹潜艇上测试过小型核动力辅助装置,不过受技术限制,效果并不太好,所以就此放弃。不过随着现在技术的进步,新式微型核反应堆不但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性能相当吸引人,例如我国不久前公布的民用小型核反应堆——玲珑一号,因为其体积小巧,输出功率巨大,也被称为“核电宝”,这种小型核反应堆如果稍微改装一下,用在常规潜艇上,不但可以完全替代AIP装置,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潜艇的性能。

划重点:核常兼备,以核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重点:核常兼备,以核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海军节上,央视采访海军某潜艇部队军官时,对方明确表示了,未来中国海军潜艇发展方向是“核常兼备、以核为主”,但是由于核潜艇的建造周期漫长、技术复杂、成本高昂,所以大力发展性能适中,但建造周期更短且成本也更低的“小核潜艇”,或许正是解放军最好的选择。所以从武汉下水的新型潜艇来看,如果单纯只是加强火力,虽然有一定意义,但是对于现有已经功率不足的AIP装置而言,再增加个几百吨的排水量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为新式潜艇配套辅助的小核动力装置,反而是更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