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

这是毛主席在审阅、修改一本书的出版时,在序文中所添加的一段文字。

当时,负责编著这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还特意为“光昌流丽”一词请教了文学大师俞平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1959年,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新中国当时也面临着艰难的局面,苏联背信弃义与我们反目为仇,许多外国势力也对建立不久的人民政权虎视眈眈,心怀叵测。

对这种情况,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议:“中国古代的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现在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

毛主席是希望借助书中的故事,鼓舞全国人民不怕“鬼”、不怕敌对势力强权压力、不怕外国无理干涉中国内政的勇气,让这本书成为斗争的工具。

毛主席亲自指示,由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负责这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何其芳接受任务后,立即着手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编写。几个月之后,他将这本名为《不怕鬼的故事》的初稿交给毛主席审阅。

百忙之中的毛主席对此书非常重视,几次亲自审阅、修改,并为此专门两次约何其芳到住处,与他探讨该书的细节。

第二次见面时,毛主席对何其芳说:

你写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现在的形式联系起来了。这篇文章原来政治性就很强,我给你再加强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你再增加几句,讲半人半鬼的问题。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经过改造,又会走到人。

何其芳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对书稿数次进行修改。最后将定稿打印出来,再次送给毛主席审阅。

毛主席看后批示:

何其芳同志:此件看过,就照这样付印,付印前,请送清样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周扬、郭沫若五同志一阅,询问他们是否有修改的意见……
以上请酌办,第八页第一第二行有一点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对《不怕鬼的故事》送审件的批示

经过反复修改、校对,《不怕鬼的故事》终于在1961年2月,正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毛主席对此书的出版颇费心思,可谓精雕细琢,煞费苦心。

文韬武略的毛主席能指挥枪杆子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同样,运用笔杆子斗争的威力也锐不可当。

关于毛主席与何其芳在《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商榷,马靖云在所著的《文人相重》一书中就有详细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芳

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文人相重》一书,是时下百花争呜中的一股清流,本书作者马靖云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达三十多年,长期与多位文学大师、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耳闻目睹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丝丝缕缕和取得的卓然成绩。

郑振铎、何其芳、俞平伯、钱钟书、老舍、沙汀、路遥……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在作者自然、细腻的笔下,展现出性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本色人生。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马靖云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她长时间接触到的这些文化“大佬”,更多表现出的是相知相交,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共度时艰,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真情,说“文人相重”比较贴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钟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马靖云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她没有用过多笔墨去渲染这些名家学者的辉煌成就,而是以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把他们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钱钟书的名字是由周岁时“抓周”抓到书而得来的,何其芳有一把非常宝贝的“名扇”,老舍还是一个养菊名家……

《文人相重》文笔真诚,作者亲切自然地讲述了亲身接触到的一些文学大师的为人、为文的点点滴滴和一些鲜活的生动琐事,令人读来妙趣横生,不忍释手。

在当下日新月异、喧嚣繁杂的时代中,能让人耳目一新、沉心静气的《文人相重》值得一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