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龙池镇是红色文化博采之地,人文资源富集,历史悠久。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昌邑市龙池镇聚力打造“龙乡文韵”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积极探索“红色+乡村”的发展新路径,凝聚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叫响“红色文旅小镇”品牌。

中小学生在马渠村史馆观看“红色话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生在马渠村史馆观看“红色话剧”。

用好红色资源,助推红色精神传承

龙池镇北临渤海,先秦时期属纪国,名为鄑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采邑于此。它带着红色的印记——龙池镇革命风云激荡,昌邑第一支抗日武装在这里诞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在这里组建……

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马渠革命旧址、八路军七支队联络处旧址等8处红色文物入围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依托这些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龙池镇积极开展红色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工作者、老党员讲解授课,通过讲述自身体会经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形式开展红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诠释着红色热土上的精神传承。

激发内生动力,助推美丽乡村振兴

“过硬支部人人赞,红色基因代代传”“信仰过硬,唤醒民众觉悟,播撒革命种子”……在瓦东村村史馆外,各种红色标语引人注目。村史馆大厅里以展板和实物展出了发生在该村的红色历史故事,悬挂着从村里走出的革命先烈事迹的图片。

村史馆是“看得见的乡愁”,一册册保存完整的档案文书资料及各个时期的证照、印章等实物中,有粮票、售棉证、农用柴油供应证、脱粒机牌等,记录着村庄历史的变迁。

“在组建村史馆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挖掘向上向善的家风家训,寓革命教育于家风家训中。”龙池镇瓦东村党支部书记赵中伟介绍。除此之外,瓦东村积极探索党员“红黄榜”管理,明确党员认领项目,做好量化积分评定,以“红榜”树优、“黄榜”促后不断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村里在新修的道路两边种上了黄杨球、海棠,花开时节,一幅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新景象。村文体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再加上宽敞干净的道路、修葺一新的农户庭院,村庄处处凸显出美丽宜居的新面貌,绿色生态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党员群众在马渠村史馆接受红色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员群众在马渠村史馆接受红色教育。

讲好历史故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瓦城曾经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的食邑,相传农历正月十四是孙膑生日,每年这一天,瓦城村民自发在庙前广场举办“发大牛”祭拜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发大牛’活动蕴含着多种村落文化传统,在2016年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池镇瓦北村党支部书记赵怀志对记者说。

“从扎大牛、赶庙会、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到发大牛,这些活动促进了亲邻关系、家族关系以及周边的村际关系,对于民间传统习俗的传承、现代乡村文化的重塑也有着重大意义。”龙池镇党委政法委员、人武部部长褚方文说。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龙池镇积极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瓦城的孙膑庙、马渠赁铺胡同、齐氏牛街、龙乡客栈、霍比特部落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造富有纪国古韵特色的田园乡村,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我们还充分挖掘本村致富能手、创业人才资源,探索建立了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织后备力量的‘三培养’机制。”赵怀志说。

赵迎军就是瓦北村的一位党员先锋致富带头人,创办的迎军家庭农场,带动230户群众共同“奔富”,实现户均年增收5500元。他定期组织对群众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实现增收致富。

红色,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更是坚守初心的鲜亮底色。进入新时代,龙池镇正以红色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磅礴的红色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