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暗的实验室深处,我们被关在冰冷的金属笼中。发热、昏迷、疼痛,已经成了常态;脚趾粗细的针头打进皮肤里,更是每日必修课。人类每日全副武装来看我们,因为我们身体里流淌着「致命病毒」。

一天晚上,实验室的笼门意外地被打开了,紧急警报响起,红色的灯光闪烁着,照亮了我们惊恐的眼睛。是失误?还是停电?我不知道,也不在乎。

我只知道,这是我们逃脱的机会。我们一个接一地溜出了笼子,躲避着偶尔出现的人类,渴了就偷喝你们的可口可乐,饿了就偷吃你们的汉堡。

我们蹑手蹑脚地穿过草地,穿过树林,将体内携带的病毒,带向更远的地方 ……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2015 年《今日美国》(USA TODAY)发布了一篇调查报告,标题为 「Inside America's secretive biolabs」,即「美国秘密生物实验室的内幕」[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SA today[1]

文章中除了讲述携带致命病毒的实验鼠逃跑,文章还提到了野生啮齿动物被发现在实验室周围的区域使用研究废物材料筑巢。

这表明实验室废物管理可能存在问题,进而增加了病原体通过这些动物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的风险。

「跑鼠」远比想象中严重

其实,实验室发生实验动物出逃事件并不少见。在 2013 至 2014 年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发生了 8 起实验小鼠逃逸事件,尽管在 54,000 次操作中的逃逸率仅为 0.001%。

但是这些小鼠中有些携带 SARS 或 H1N1 病毒,便立即引起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度关注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SA today[2]

NIH 指出,该校的预防措施并未能有效,要求立即制定行动计划,加强工程控制和培训。

记录显示,逃逸发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小鼠跳到研究人员身上并跑到冷冻柜下面。研究人员经常使用扫帚柄来围堵这些之前已感染多种病原体的逃逸小鼠,但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实验鼠「出逃」事件在国内也发生过,北京市疾控中心就曾对一群「越狱」到奥林西路路边的 SD 大鼠进行了通报和追捕。

最终,对捕获的 96 只大鼠中的 7 只活鼠和 9 只新鲜死鼠采集血液或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后,未发现异常指标,造成游园群众、周边居民疾病传播的风险较低。

这次实验鼠出逃事件所幸发现及时,事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没有严重事故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北京科技报社 疾控人员在奥森公园捕捉白鼠

3 步及时抓鼠,避免跑鼠

究竟如何抓住「出逃」实验鼠?成了科研人员的一大心病。实验室小鼠可能会出逃的概率很大,在日常换垫料、打药、做基因鉴定、小鼠行为学实验时,都有跑鼠风险。

一旦少了一只鼠,科研人心率就会直逼 160,心惊肉跳的程度堪比坐过山车。

不过先别慌,如果真的遇到了「跑鼠」,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现场封锁以及小鼠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第一步立即封锁现场:

立即关闭所有可能的出入口,包括门、窗户和通风孔,以防止小鼠逃离实验室区域。

确保所有的门都关闭并上锁,包括实验室的主要入口门和任何紧急出口。

关闭所有窗户,如果窗户可以打开,确保它们被锁住或固定。

检查实验室的通风孔和通风管道,关闭或封闭所有可能成为小鼠逃跑通道的通风孔。

检查所有大型设备和仪器,如离心机、冰箱等,确保它们的门或盖子都关闭。

第二步准备捕捉工具和防护装备

比如:捕鼠夹、捕鼠网、手套和厚纸板等工具。

捕鼠夹,使用时确保夹子的灵敏度适中,避免对小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放置在小鼠可能出没的路径上,用食物作为诱饵。

捕捉笼,是一种可以吸引小鼠进入并自动关闭门的装置,适合长时间捕捉。

粘鼠板,不到迫不得已不建议使用,用上了粘鼠板,你的实验鼠基本就无力回天了。

以上抓鼠神器,淘宝都可以买到,如果你的实验室里小鼠较多,又要经常做实验,不妨说服老板买上几套,以防万一。

最后记得准备一些厚实、耐用的手套,以保护手部在捕捉过程中不被咬伤或刮伤。

第三步细致搜索

根据实验室的布局,确定一个合理的搜索顺序,通常从逃跑点开始向外扩展。

区域划分:将实验室划分为多个小区域,逐一进行搜索。

检查隐藏处:仔细检查每个可能的藏身地点,包括设备下方、架子间隙、垃圾桶内等。

由于小鼠喜欢隐蔽的地方,因此建议按照以下检查清单,依次寻找:

  • 检查区域——设备下方

检查所有实验设备、工作台和储物柜的底部,注意不要移动设备以免损坏或受伤。

  • 检查区域——架子间隙

检查多层架子的中间层,确保检查每个架子的间隙。

  • 检查区域——垃圾桶内

检查所有垃圾桶,包括废物回收箱和生物危险废物容器。

  • 检查区域——管道和电缆通道

检查所有管道和电缆的通道,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带电的电缆。

  • 检查区域——通风系统

检查出风口和进风口,注意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死角。

  • 检查区域——实验材料和试剂架

检查存放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架子,特别是堆放杂乱的地方。

  • 检查区域——植物和装饰物

如果实验室内有植物或其他装饰物,检查它们周围和内部。

  • 检查区域——暗角和阴影区域

使用手电筒或头灯照亮暗角和阴影区域,注意寻找可能的藏身之处。

  • 检查区域——移动物品

如有必要,移动轻的或可移动的物品,检查它们下方或背后。

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事件,还要根据逃跑事件,评估并加强实验室的预防措施,如改进笼锁设计、增加监控等。

你的实验室有跑过鼠吗?最后抓到了没?你有什么更好的抓鼠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参考资料: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2015/05/28/biolabs-pathogens-location-incidents/26587505/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2015/05/29/some-recent-us-lab-incidents/25258237/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