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封建王朝的所有开国皇帝中,赵匡胤绝对是一股清流,他用温情脉脉的手段,干着篡夺帝位的狠事,他篡夺了后周帝位,却做到了“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在整个封建王朝中可以算是独一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匡胤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日益坐大,尤其是黄巢之变后,地方藩镇势力彻底失控,于是,唐王朝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取而代之。朱温称帝后,自然要杜绝其他节度使也效仿他称帝,就不断扩充禁军,使得禁军兵力膨胀到了20余万人。

此后的皇帝不断效仿朱温的做法,把自己在藩镇时的嫡系部队加入禁军之中,扩充禁军的力量,到了后唐时,中央禁军的实力已经超越了藩镇军队,中央终于有了驾驭地方的能力。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将驾驭不了兵,帅驾驭不了将。

自唐末以来,藩镇兵是由节度使花钱雇来的“雇佣兵”,他们打仗不咋地,最擅长的是时时逼着老板也就是节度使给他们发钱,一旦老板没有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立刻兵变,废了这个老板,再拥立一个新的老板。这些人摇身一变成了禁军,将驾驭不了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将驾驭不了的兵,总有头头子成了将,他们做了禁军将领之后权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这数百年间挣脱了士族门阀束缚的人们都想过过皇帝瘾,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发自卒伍的猛人,这些猛人一旦条件成熟,自然而然就要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大气候之下,士兵要发财,将领要称帝,大家都激情四射,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鬼政治伦理和统治秩序?真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赵匡胤就是生在这样一个皇帝换得比衣服还勤的时代里,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唐禁军低级军官,日子过得不错,而且当时唐明宗算是五代时期屈指可数的有道之君,这就让赵匡胤有了个快乐的童年,能骑马,有书读。

公元946年,19岁的赵匡胤亲眼目睹了都城开封发生的兵变,大受刺激,就出走开封闯荡社会,想要在这个乱世里寻找一个机会。4年后,赵匡胤成为河北枢密使郭威帐下的一名禁军士兵。

也就在这一年,猜忌重臣的汉隐帝刘承祐派人追杀郭威,郭威被迫起兵。为了获得士兵支持,郭威许诺开封破城之日,放纵士兵劫掠数天。郭威兵变成功,建立后周,这就是后周太祖,赵匡胤因功晋升为警卫军队中的一个小班长。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病死,养子(也是郭威妻子的亲侄子)柴荣即位,这就是周世宗。这年2月,北汉联合辽军进犯后周,周世宗亲征迎敌,作为亲卫的赵匡胤跟随上司张永德(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护卫皇帝。北汉军与后周军在高平相遇,两军开战,后周军队溃不成军。

眼看敌军步步紧逼,周世宗被逼得亲率亲卫军上阵杀敌。在这关键时刻,27岁的赵匡胤向上司张永德献计,由张永德率军占领西面高地为掩护,自己率2千精锐骑兵冲入敌阵,再两面夹击。此计果然奏效,赵匡胤力挽狂澜,打得敌军狼狈溃逃。

周太祖郭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太祖郭威

高平一战让赵匡胤深获张永德的鼎力支持,此后,他成为周世宗的重点培养对象,追随周世宗南征北战,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也由此又获得了周世宗的充分信赖,受命选练禁军,这成为赵匡胤后来称帝的根基和起点。

后周禁军分为两支:一支是侍卫亲军,一支是殿前军。侍卫亲军包括马军和步军,兵力雄厚,是禁军对外作战的主力。但鱼龙混杂、纪律涣散,战斗力大打折扣。高平一战中溃败的就是这支侍卫亲军,而掌管这支侍卫亲军的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此人能征善战,周世宗对他颇为忌惮。

殿前军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的警卫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士卒强悍,战斗力彪悍。掌管这支殿前军的是后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但张永德殿前都指挥使的级别却低于掌管侍卫亲军的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

赵匡胤是以殿前军“二把手”——殿前都虞侯的身份负责选练禁军,他利用这次机会选拔了大量精锐将士,还把部分侍卫亲军也划入了殿前军。不久,殿前军实力大为跃升,皇帝特意为最高长官张永德增设了一个殿前都点检的职位,张永德终于和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同级了。

至此,殿前军与侍卫亲军成为旗鼓相当的力量,张永德与李重进也内斗不已,两方形成稳定的制衡关系。周世宗在殿前司与侍卫司之上专门设置枢密院,负责调兵遣将,并派心腹文臣王朴出任枢密使。王朴能力强悍、为人强势且富有手腕,赵匡胤等禁军将领都对他颇为忌惮。

赵匡胤正是借着练兵之机,结交了禁军中许多中高级将领,和他们称兄道弟,甚至还和其中9名最出色的将领结为金兰,号称“义社十兄弟”,初步形成自己的势力。此外,赵匡胤还提拔了大量新入伍的基层官兵,他们对赵匡胤更是死心塌地效忠,这就使得赵匡胤在禁军中形成了无人能及的势力,为他后来篡夺帝位提供了强大的实力。

公元959年3月,王朴暴病身亡。5月,周世宗在北伐辽国途中一病不起,他立四皇子郭宗训为继承人(周恭帝),安排郭宗训的外祖父符彦卿(实力雄厚的天雄军节度使)以及首相范质、亚相王溥、枢密使魏仁浦辅佐周恭帝。

此外,周世宗又安排忠于皇室的宿将韩通主持侍卫司,让心腹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接管殿前司。做好了这些,周世宗仍然不放心,正准备安排他数次想要任命为宰相的王著出任宰相,此人性格耿直、能力出众,但周世宗还没来得及发布命令就驾崩了。

之前,周世宗跟前的红人是王朴,王朴为人极为强势,王著为避其锋芒,只好每天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周世宗驾崩后,出于私心,首相范质当然不愿意王著来分他的权,就对另一位顾命大臣赵匡胤说,王著整日烂醉如泥,岂能当宰相?于是,周世宗关于王著的任命就这样被范质废掉了,而这又成为赵匡胤要挟范质的一个把柄。

周世宗柴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世宗柴荣

959年7月,7岁的郭宗训即位,这就是周恭帝。趁着新帝即位封赏百官的机会,赵匡胤拼命在两司安插了大量自己的势力。赵匡胤以周恭帝的名义把侍卫司一把手李重进派驻去了扬州,真正会对赵匡胤形成阻力的只剩下了侍卫司二把手韩通。韩通为人脾气暴躁,遇事动不动就瞪眼珠子发作,这么一来,使得赵匡胤很轻松就把韩通给架空了。

赵匡胤想到了,要想改朝换代,就必须要把禁军带出都城开封。而这就要枢密院的配合,掌管枢密院的三位宰相,首相范质已被赵匡胤抓住把柄不得不接受胁迫;亚相王溥也倒向了赵匡胤;末相魏仁浦和赵匡胤结成了亲家,自然也倒向赵匡胤。专职枢密使吴廷祚也无意为难赵匡胤。这么一来,周世宗临终前费尽心机布下的制衡格局被赵匡胤一一瓦解。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河北边镇镇州和定州传来急报:契丹和北汉大军联手来犯。当时正是主少国疑、节庆无备之时,大敌来犯也极为正常,谁都没有质疑这份急报的真实性。在宰相和枢密使的主张下,周恭帝命赵匡胤率军出征。

为了搞定篡夺帝位唯一的障碍韩通,赵匡胤亲自上门拜访韩通,探一探他的态度。韩通长子足智多谋,他多次劝说父亲防范赵匡胤,尤其这次赵匡胤来访,他更是力主趁此机会拿下赵匡胤,但被韩通拦住了,这也就使得韩通彻底失去了阻止赵匡胤篡夺帝位的唯一机会。

于是,赵匡胤亲率数万禁军主力出征,他的诸多心腹大将和幕僚也随军出征。当晚,赵匡胤率大军入驻陈桥驿。他早已胜算在握,开怀畅饮而早早入睡。他手下的心腹大将和幕僚却迅速活动起来,达成共识,要拥立赵匡胤做皇帝。黎明时分,赵匡胤被嚷嚷着要拥立他做皇帝的吵闹声吵醒,他一起身走出堂门,就被诸多心腹大将黄袍加身。

赵匡胤见事情水到渠成,也就不再装了,直接从幕后走上前台,严肃地对拥立他的众将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要立我为天子,那就必须听从我的命令,否则我绝不做你们的主上。众将齐声回应,唯命是听!于是,赵匡胤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不得伤害主上和太后以及公卿大臣;不得纵兵劫掠京都,待局势稳定后,我自会厚赏你们,不然,族诛不怠!赵匡胤还承诺,事成后每名士兵赏钱200贯。

当赵匡胤兵变的消息传进皇宫,周恭帝犹如五雷轰顶。最终,赵匡胤大军冲进开封后,只遭遇到了韩通一股势力的抵抗,韩通被杀死,除了他的幼子和4个女儿幸存之外,其余家人全被杀死,这也是陈桥兵变后唯一一次流血冲突。韩通一死,赵匡胤再未遇到有组织的抵抗,他顺利进入皇城。他登上皇城正门俯瞰全城,在他的命令下,士兵们有条不紊地返回自己的营地,小商小贩们也陆续回到集市继续营业。这就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对于如何处置周恭帝和宗室,赵匡胤的心腹幕僚赵普主张直接斩草除根,但赵匡胤的心腹大将潘美却对赵普的这一主张不以为然,默不作声。赵匡胤表态说自己即人之位,不忍心杀人之子。潘美闻言也说,臣若劝陛下杀了周世宗的3个孩子,是辜负了周世宗;若劝陛下不杀,陛下又会对臣心生怀疑。

陈桥兵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桥兵变

好在赵匡胤终究是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人,儒家行仁政的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他的思想之中,这也决定了赵匡胤成为封建王朝的一股清流:用温情脉脉的手段,干着篡夺帝位的狠事,他篡夺了后周帝位,却没有屠戮后周皇子,照样把周世宗的几个儿子留下来,命大臣抚养他们,他们这才没有因兵变而血溅当场。

参考书目:

《细读两宋三百年》:刘路著 华文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