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海,便出局”!

这是去年以来中产圈流行的口号,堪比当年“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一切”。

一时间,出海的声音此起彼伏。

实际上,数据也说明了一切。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6万家企业在海外有相关业务,海外人才招聘需求达到450万人。到2026年,仅海外人才招聘的市场规模就会达到84亿美金。

去年,领英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有一份报告,新科技企业成为海外人才招聘的热门,像智能硬件、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和新能源等行业海外人才需求高增,他们中有超过95%的企业已经开启海外本地化运营。

企业出海、人才出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走出去也就成了很多聪明人的必选项。

比如从移民的角度,希腊成为了中国人移民的热点国家,“中国人买下了整个希腊”的说词更是不绝入耳。实际上,在所有申请国家中,中国的确就以60%的比例遥遥领先,远超其他国家的申请数量。

另外,还有“抄底日本,投资澳洲”也都成为这一时期大家讨论的焦点。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都在纷纷撤出中国,寻求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海可能是未来10年,乃至20年中产唯一的机会。

从改革开放至今,一代一代的人从出村、上县、入市、跨省、冲一线,如今终于走到了最后这一步——出海。

为什么大家在这个节点都在疯狂逃离,选择出海?

一方面,国内市场逐渐成熟、饱和,企业面临增长压力,大家看最近两年的民营企业营收差到不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总营收增速只有0.9%,净利润增速更是-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走出去的企业,就活得十分滋润。

这几年,像OPPO、vivo、小米这样的企业都在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目前,OPPO、vivo已经占据了东南亚半壁江山,中国手机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达到71%,2023年小米74%手机销售量都来自海外,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除了手机以外,这几年大家熟悉的电商、游戏、娱乐,都在不断向外扩展,越来越多的蓝海市场被国内企业挖掘,米哈游、安克创新等国内企业依靠国内丰富的运营经验、完善的工业制造能力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已经拿到了很不错的结果。

对国内市场而言,如今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个体更是迷茫,不知所措。

行业增长放缓,国企回升,竞争相当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阔的全球市场就是很多民营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关键。通过“出海”,企业不仅能够开拓新市场,还能分散经营风险,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太卷,比如这几年典型的光伏行业,很多企业真就被卷死了,导致营收大幅下滑,利润持续为负。同样的教育也是,卷得很。今天隔壁家老王的孩子上个补习班,明天你的孩子就必须得安排上,否则就拖后腿了。

不管是企业还是教育,不想被“卷”死,就去海外。或者,不想卷了,就去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出海≠润”。

本质上,我们现在企业出海也好,人才出海也罢,是宏观形势“合力”的结果。

政策鼓励产业转移,这是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当然现在宏观变化,中美大国博弈,转口贸易也是大家寻求出海的一大原因。

大家都去寻求新兴市场,原因是新兴市场增长迅猛。比如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就很强劲,无论是股市还是国民经济,都有很好的表现,有点儿像...2005年前后的我们。去年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8.36%,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同样的,东盟各国增长也非常好,去年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IMF之前有过一个预测,到2028年东盟五国、亚洲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分别有望达到4.55%、4.47%。但发达区的国家,如美国、欧元区、G7大概率只能保持2%左右的增长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亚洲中心、东盟还是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挖掘起来自然有增长空间。

给大家讲一个我去年做过的一次调研,去年我在义乌,其中有两个卖手机壳的商家,我问他们这个手机壳能赚到多少钱,他们说国内太卷,价格卖得很低,基本不赚钱,主要是卖给美国客户。

美国用户没怎么见过这玩意儿,新奇得很。

一个手机壳,材料成本,加国际物流成本,大约10美元。但是,一旦出海,在国际电商站,直播间可以卖到45美元,这一下就翻了好几倍,而且商家还告诉我,一天能卖好几个。

如果你问我出海的意义是什么,这段调研已经给了很好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经济学的例子:1929年美国经济萧条,一个空调工人失业了,没钱买空间,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工人说:因为空调太多,卖不出去。

儿子又问:为什么卖不出去?

爸爸回答,因为大家都没钱。

空调卖不出去→工人失业→失业工人没有钱买空调→空调更加卖不出去→更多工人失业,这就是一个死循环,也是消费不振导致的。

后来美国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打开市场,把空调卖到全世界。

这样空调企业赚到钱,工人才不会失业,因为出口的空调订单多了,去空调厂上班的人就多了。然后工人有了收入,才买得起水果、蔬菜和牛奶,生产蔬菜水果的农民收入多了,才能去买空调,这是正向循环。

上世纪末的日本,同样面临着今天中国的很多问题,当时日本经济增长乏力,陷入T缩,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楼市、股市迎戴维斯双击,突然的降速导致了日本进入“失去的30年”。

为了打开这个僵局,后来日本的做法也是寻求出海,人才出海,企业出海。

日本当时的企业从亚洲到澳洲,从欧洲到美国,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到了全世界,效果十分明显。根据机构的数据,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营收占比持续提高,到2020年,日企海外子公司营收占总公司近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快速的企业出海,一方面能够抗击国内市场的消费压力,让企业走出去,度过难关。另一方面,让日本在“失去的30年”里,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在发达国家中遥遥领先。

日企当初的出海,打开了新的盈利增长级,对冲了当时日本国内通缩带来的经济衰退压力,要不然当初通缩会更加严重。

很显然,当国内经济面临压力的时候,不管是个人也好,企业也罢,都要寻求海外新的增长级。

本质来讲,出海,是对抗自身通缩的良药。

站在今天的视角,走出去,个人去到外面投资,企业去到外面办厂,才是最好的选择。

迈出这一步,才有答案,否则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你都会后悔当初没有做出选择。

在全球的新一轮衰退周期里,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