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为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政策定规立制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后,毛主席利用这次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济济一堂的机会,还对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工作和军政人事安排做了初步明确。

也是在这段时间,毛主席提出了华东局的任务包括解放台湾,并以粟裕为华东局统管军事的常委,换句话说,就是把解放台湾的任务正式交到了粟裕肩上。

当时,粟裕对包括台湾在内的华东、东南战局是通盘考虑的,他部署三野进攻行动的重要意图,就是把国民党军队尽可能地消灭在大陆,不让他们撤到台湾,减少对解放台湾的影响。

因此他要求叶飞、谭启龙指挥的第10兵团尽快进入福建,同时部署在上海战役结束前尽快攻入浙东,为解放舟山提供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叶飞都是粟裕麾下第一猛将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解放军进军神速,蒋介石在上海战役结束之前就利用其海军力量把约6万军队撤到舟山,并且又把在福建的大部分兵力撤到台湾和沿海各岛,使得粟裕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意图难以达成。

1949年10月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遭到惨痛失败,11月又在解放舟山的登步岛战斗中失败,这使得粟裕开始重新考虑以大兵团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问题。

渡海解放台湾,绝非凭借解放军将领和指战员的血气之勇就能完成的,在1949年之前,三野将士已经习惯了在平原地区和山区作战,而对于两栖登陆作战则完全是一窍不通。

两栖作战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地方,除了船只、部队、海空掩护,还要考虑潮汐、风向、浅滩、礁石等种种因素,稍不留神就是损兵折将,挫动三军锐气,金门和登步岛两次失利已经充分说明了贸然出兵的后果。

登陆作战受到运力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就算你有百万大军,没有足够的船只也只能在对岸干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海峡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之战已从原来的陆上对陆上的大兵团对决转为陆海空立体化作战,从野战军司令部到下属各兵团、军、师、团的指挥员,都要认真学习和适应新型战争模式,以免重蹈金门的覆辙。

参加完开国大典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回到南京后,粟裕专门搜集了东南沿海10年来的水文气象资料,认真研究潮汐、气候和沿海地形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渡海作战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解放台湾的初步作战方案。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的战役,一定是以解放军海空军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为前提的,为此他请示中央军委,把原本打算移驻青岛的华东海军暂时留在江苏,上海,并把在上海接收的登陆舰艇和招商局的一批船只移交给华东海军统一指挥。

1950年上旬,粟裕除了花费很多力气加强华东空军,还以国民党起义伞兵为基础,新建了一支4000人的伞兵部队,在登陆作战的同时以空降破坏敌人的指挥系统和交通线,在当时解放军高级将领中的思路堪称超前。

当然,解放台湾唱主角的还得是陆军,粟裕的计划是先解放舟山,再攻打台湾。

原来粟裕计划用于解放台湾的兵力仅为8个军20万人,后来考虑到台湾的守军也增加到20万人,则调整计划,将三野的野战部队50万人全部投入战斗,并请四野一个军和华北野战军一个军支持海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登陆舟山群岛

针对国民党在舟山的部队增至12万人的新情况,他增调第9兵团和原来部署在浙东的第7兵团合力,组织了20万大军的登陆部队和足以一次运输10万人上岛的船只,计划在1950年夏初发起解放舟山之战。

可是1950年4月底四野一举解放海南岛,打得国民党10万守军落花流水,蒋介石因为担心舟山的部队遭到海南同样的下场,在5月中旬把12万部队全部撤去台湾,解放军不战而得舟山。

虽然舟山得以顺利解放,但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兵力却大大增强了:在海南的7万人和舟山的12万人全部撤到台湾之后,岛上的守军达到40万人,仅凭三野可以动用的兵力略显不足。

根据1950年6月上旬的形势,仅凭华野的力量已经不够,因此粟裕不得不再次调整计划,除了第一梯队的50万人,还得从其他野战军抽调3-4个军加入第二梯队,用于解放台湾的总兵力增至65-70万人。

用于解放台湾的兵力成倍增加,对海上运输队伍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据当时的估算,即便每个战士只占用0.6平方米的空间,第一波15万人需9万平方米的仓位,再加上携带的武器弹药约13.6万吨,那也需要375艘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陆艇不能直接上岸,还要坐这种小船靠岸

就算第一波上岸的兵力6万人,用于抢滩登陆的登陆艇也需384艘,每艘运输一个排的小艇和舢板也得要2600艘,这还不算第二梯队所需的小艇和运输装备补给的船只。

但华东范围内能够调用的登陆艇、小艇尚不及攻台所需数量的一半,因此,必须从全国征集可以用于登陆的载具,同时再拨出一笔款项用于新建运输船和登陆艇。

根据粟裕所掌握的情报,蒋介石现在到处搜罗散兵游勇,用于防卫台湾的兵力可能在短期内增至50万,海军有230多艘中小型舰艇,空军有640多架各种飞机,可用的坦克和装甲车800多辆,各类火炮2000门左右。

以蒋介石集团掌握的海陆空军实力,粟裕判断攻台并非一个野战军的力量可以独立解决,最主要是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力量不足。

华东海军现在只有26艘能够执行任务的舰艇,舟山解放之后还没有出过海,也没有扫雷艇,空军的飞机还在采购中,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报告,要到1951年3月飞机总数才能达到470架,真正什么时候能上天更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军陆战第一旅是解放军首支伞兵部队

计划攻台作战中需要800架左右的和230架海军航空兵战机,并配置为数不少的用于运载伞兵空降的运输机,即使与1951年度空军战机数量相比,缺口差距依然甚大。

1950年6月23日,粟裕再次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系统地阐述了解放台湾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规划中,未来解放军将从3个方向进攻台湾。

第一是以主力部队从西海岸强攻,突破后打开登陆场,第二是以山地战部队从东海岸登陆抢占东面地形较高的山区,然后居高临下向西发展,将敌军防线从中拦腰截断;

第三则是以约2.5万人的伞兵部队在敌人后方突然伞降,破坏其指挥中心和通讯设备,对敌首脑实施“斩首”,

攻台作战三箭齐发,只要其中一个方向取得成功,势必使得敌人阵脚大乱,对于另外两个方向的作战有很大的支援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粟裕的计划,要从东面夹攻台湾

由于未来的攻台作战牵涉的方面很大,并可能发生两个以上野战军协同作战的情况,在报告的最后,他认真地分析说:

解放台湾的战役必须要取胜,虽然我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敌发起攻击,但如打得不好,很可能引起外敌向我入侵的风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军队曾以绝对优势进攻芬兰,但损兵折将得不偿失,这也给了希特勒闪击苏联的信心。

对于新中国来说,如果攻台不成功势必使美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危及新中国东南稳定,因此在没有必胜把握之前不要轻易发动渡海作战。

在报告的最后,粟裕以一贯的谦虚谨慎向中央表示:由于此一战役关系太大,而自己能力很薄弱,恐怕“不堪负此重责”,故请求军委直接组织作战,或者委派其他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同志前来主持,而他将在华东范围内全力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成谋国

至于粟裕向中央举荐的主持攻台作战的人选,一位是刘伯承,一位是林彪,这是考虑到攻台作战可能调用二野或者四野的部队(有解放海南岛的经验)。

尽管粟裕再次谦让,但出于对他的信任,毛主席宣布未来的解放台湾之战仍然由粟裕负责。

就在粟裕提交这份报告两天以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巩固自己在远东的桥头堡,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使得解放台湾的斗争形势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毛主席的角度来说,本是不愿意看到朝鲜这么快打起来的,但事情的发展突破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虽然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不得不搁置,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粟裕一直将之作为自己未完成的使命,1970年在出访法国途中还特地去诺曼底考察了当年的登陆战场,就是为了给未来的攻台作战积累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诺曼底海滩留影

1984年2月5日,一代战神粟裕溘然长逝,但至今40年来,还有千千万万人依然在为实现国家统一的终极任务准备着。

唐杜工部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