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群被催生的年轻人,在双方或一方父母的承诺(我们帮你带孩子)下,生下了孩子,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自己跑出去打工——很多还会经常跑到外省,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回不了家,天天从监控里看到孩子。

没有儿女在身边的父母,是留守老人。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一群留守老人和一群留守儿童组成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事?

当然是生死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三月的一天,在福建某地乡下,一名看着很年轻的爷爷,负责照看自家三岁的小孩。

结果出事之后,大家才明白他悉心照看的,是自己的手机!

这位爷爷,与其说是看孩子,不如是给自己放假。他牢牢焊在椅子上,手捧手机,眼皮都不撩一下。也不知道抖快里面有什么好玩的短剧视频之类,这么吸引他。

小孩一连叫了他三次,说:“爷爷,玩具脏了,我们下河去洗。”

但是玩手机的爷爷始终没动,眼皮也没抬一下,得不到回应的孩子独自跑到河边,随后落水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的妈妈悲愤的是,事后爷爷解释说自己是“诡上身,没听到孩子喊,还责怪孩子没有拉着他去河边。又说这是孩子的命(早夭),是孩子妈妈的命(丧子)。”

这位爷爷说了一句话,不知道能不能惊醒天下太多的年轻父母。他说:“你生了孩子,把孩子交给我们老两口带,就要承受这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看明白了吗?你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可能会把孩子交给死神

这绝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而是因为,他们老了,带不动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这是个例,但是,每一桩个例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都是一对哀痛欲绝的父母,都是一个面临丧子之痛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年,重庆一个9个多月的男婴,因为翻不过来身窒息身亡,当时照看他,是他的奶奶。

但是,这个奶奶是被迫来看孩子的,她原本并不情愿。

但是,孩子的妈妈直接把孩子独自丢在家里,从重庆赶回上海上班去了。

百般不情愿的奶奶心里憋着气,没有尽心尽力,结果才照看了四天,到了第五天,孩子窒息而亡。

孩子的妈妈悲愤交加,在网上公开控诉婆婆的“行径”,却招来网友对她本人的指责:既然婆婆不愿意接手,你为什么还非要将孩子交给她呢?你狠心撇下了自己的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你过问过孩子的生死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老人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孩子本来就应该谁生谁带,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带孩子,当初又何必把她生下来呢?

生孩子难,孩子生下来更难。因为我们的社会常态是:父母只管生,爷爷奶奶负责养。没有对错,大家对此一致默认。

凡是走出国门去溜达过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老年人不帮儿女照看孩子,美国的老年人也不,甚至整个欧美,绝大多数做父母的,都不会给成年的儿女买房,也不会帮他们长年累月带孩子。

偶尔帮忙是可以的,但要是天天月月年年带孩子,对不起,不可能。

欧美社会普遍都是这样的认知:人应该自立,无论是成年的子女,还是衰老的父母。成年的子女生了孩子,就应该自己照看,不要去麻烦父母、老人。

当然,这背后也是因为人家的社会福利好,年轻人自己带孩子,也不会影响福利待遇,甚至还会得到更多的补偿。

放眼全世界,帮儿女养孩子的,基本都是国人,孩子是年轻人亲自生的,过了满月就把孩子丢给老年人,自己出去工作赚钱。大家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

这种生育接力的盛况,在国内司空见惯:满大街都是爷爷、奶奶推着摇篮车,带着孩子去完成日常的其他任务:送上学、接放学、买菜、买东西,理发,与老友聚会。

这些人,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一生都在围着孩子转悠: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守着子女上学,挣钱养家把孩子养大;子女大学毕业时,还要帮他安置好合适的工作,或者至少也要指点方向。等子女工作稳定了,父母再拿出早就攒的钱,给子女买房子,催他们找对象、结婚。

等子女婚后有了孩子,父母就出手接过接力棒,抱着孙儿,继续重复他们当年带大子女的路数:陪长大,陪上学,拿退休金供养后辈。

这其中,大多数父母都是自愿帮带,只有少数父母属于被迫无奈。因为年轻人还要去上班,要去赚奶粉钱。

无论你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于无奈,最终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一把年纪了再当一回“父母”:从婴儿开始带,一直带到上学,有的甚至带到读高中,老年人一路护航,直到老S、病 S才能彻底撒手。

年轻人无法安心陪孩子长大,老年人被子女、孙辈榨干榨净。

这背后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的社会福利不够,尤其是对生育的补助缺失,对生育人员的就业扶持不够。

年轻人不敢为了带孩子而放弃职业,否则等把孩子带到 6 岁上学,作为奶爸或者奶妈的年轻人,在远离职场6年之后,基本就废了。

一个人出去工作养不活孩子,两个人都出去工作,孩子就只能丢给父母,丢给已经 70 多岁、照顾自己都有点费劲的老年人。

让日渐衰老、各种机能下降的老人,每天十几个小时照看精力旺盛的孩子,这其中就有风险。一旦出事,年轻人和老年人互相指责对方失职,于事无补,还会有下一个孩子因为这种矛盾丧生。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生养孩子的福利待遇问题,恐婚恐育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类似幼儿夭亡的悲剧,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