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27年,毛主席在汉口参加了“八七会议”,会后不久,他便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湘赣边界部署和领导秋收起义。
就在毛主席为革命四处奔走的同时,杨开慧则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在板仓老家坚持秘密斗争。
此时的毛岸英三兄弟还十分年幼,最小的毛岸龙,当时还不满一岁。
到了1930年,因叛徒告密,杨开慧不幸被捕,与她一同被抓捕入狱的,还有保姆陈玉英以及毛岸英。
在狱中,杨开慧坚贞不屈,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她始终不为所动,而当反动派提出,只要她登报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离开时,杨开慧大义凛然的说:
要想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同年11月14日,恼羞成怒的反动派,将杨开慧杀害于长沙城外的识字岭,时年29岁,而就在9个月前,也就是当年的2月,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也是牺牲于此。
杨开慧牺牲后不久,反动派放了陈玉英和毛岸英。
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反动派良心发现,而是他们在“斩草除根”和“放小鱼、钓大鱼”这两条毒计之间,采用了后者。
但不管怎么样,毛岸英得以与两个弟弟团聚,之后,兄弟三人便与外祖母向振熙一起生活。
向振熙是杨昌济先生的妻子,她与杨昌济先生共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长子为杨开智,次女便是杨开慧。
当时杨昌济先生已经过世,所以为照顾老太太,杨开智夫妇便和向振熙在一起生活。
而在毛岸英三兄弟来了不久,也就是1931年1月初,有一个陌生的人就找上了门,并交给杨开智妻子李崇德一封包的严严实实的信。
当李崇德问这是谁寄来的信时,此人只说让她不要打听,说罢就匆匆离开,等到杨开智夫妇打开这封信后才知道,原来,这信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写来的。
原来,当时在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毛泽民,得知了嫂子杨开慧牺牲后,深感把毛岸英三兄弟留在白色恐怖下的长沙不是办法,一个不慎,三兄弟要么会遇害,要么就是会被敌人抓去用来要挟毛主席。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毛泽民经组织上的批准,决定把三兄弟接到上海。
在信中,毛泽民详细的把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接头方法一一写清,并请杨开智想办法,按照约定把毛岸英三兄弟送到上海。
毛泽民的这封来信,让杨开智一家犹如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
杨开智也知道,把毛岸英三兄弟留在自己身边确实太危险了,万一有个不测,那不仅无法向毛主席交代,更对不起牺牲的妹妹。
所以,如今组织上来信,让毛岸英三兄弟去上海,这就让他们放心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问题,这一去上海路上危机重重,以当时杨家的能力和处境,怎么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几个人商量了一宿,最后还是向振熙老人拍板,让杨开智的妻子李崇德负责护送任务。
让李崇德去办这件事,最大的好处就是她不像杨开智那样目标大,路上也不容易引起怀疑,加上三个孩子跟她的感情也好,照顾起来也比较方便。
确定李崇德护送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出门肯定是要花钱的,但杨家当时经济属实不乐观,这去上海肯定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当时的杨家实在拿不出这笔钱。
最后,还是一向能干的李崇德解决了问题。
李崇德趁着去长沙打听去上海路线的机会,找到了杨昌济先生生前的几位好友,把情况说明后,他们慷慨解囊,因此筹得一部分资金。
之后,李崇德开始准备,为了安全起见,她专门让毛岸英三兄弟先改名,其中毛岸英改名为杨永福,毛岸青改名为杨永寿,毛岸龙则改名为杨永泰。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曾一度继续使用杨永寿这个名字,便是出自此时。
不仅如此,李崇德还让三个孩子改口叫自己“妈妈”,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说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
一切准备就绪后,几个人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
1931年春节前的一天早上,趁着天还没亮,几人开始出发,当时板仓的老乡缪佩秋主动前来帮忙,硬是推着板车把三个孩子送出了几十里地。
告别缪佩秋后,几人坐上去汉口的火车,一路上有惊无险,终于安全抵达汉口。
在这里,几个人又换乘去上海的轮船,为了安全,几个人登船后坐在最底层的统舱里,当时正值严寒,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但都十分听话,没有哭闹,就连年纪最小的毛岸龙,都钻在李崇德怀里一声不吭。
轮船走的很慢,以至于当年的春节,几个人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终于,在1931年的2月,船只抵达上海,按照毛泽民交代的路线,李崇德带着孩子们找到了位于斐德路(现为复兴中路)的接头点,并在这里安顿的下来。
当天晚上,毛泽民和爱人钱希均来了。
当看到叔叔、婶婶的那一刻,三个孩子止不住泪流满面,大哥毛岸英一头的扑在毛泽民怀里,一边哭一边说,“妈妈被坏人打死了,我要找爸爸,我要给妈妈报仇!”
看着三个哭成泪人的孩子,毛泽民也是流下了眼泪,他把三个孩子都拉到自己怀里,告诉他们,“好伢子,莫要哭,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打反动派,正在为你们的妈妈和穷人报仇。”
一番安抚后,三个孩子止住了眼泪,随后,毛泽民告诉李崇德,感谢她的一路护送,他会把三个孩子安排好,请李崇德回去后,代他向杨开智大哥以及向老太太问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