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发展。2022年,南昌市东湖区启动《东湖区“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三年间,东湖区集中力量从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方面,实现劳有厚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让“幸福东湖”的底色、成色越来越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三年间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494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年群体的就业关系民生福祉,关乎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三年来,东湖区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494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06%;大学生和技能人才就业15249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12.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438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27%;失业人员再就业7271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79%;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稳岗返还补贴259.1万元。同时,全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连年达到100%,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南昌第一

为切实满足了群众对“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三年来,东湖区累计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等5家托育机构、19个社区托育点建设,打造托位18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23个;累计完成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园位1030个,辖区现有省市示范性幼儿园17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居南昌市第一。

同时,东湖区连续8年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在南昌率先实现普惠性幼儿园100%全覆盖,26所幼儿园通过省级标准化认定,达标率41.9%,超额完成省定的30%目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6.34%,稳居南昌前列。

优质上学座位新增4050个

东湖区将解决中小学优质座位供给问题作为重点民生项目。三年来,完成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建设,新增优质上学座位4050个(小学学位2700个、初中学位1350个)。南昌市豫章学校新建工程正加紧推进中,预计将再新增上学座位2490个(小学学位1890个、初中学位600个)。

此外,东湖区大力推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培育新增特级教师2人、“洪城学师”6人、全省名校长培养对象3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2人、南昌市年度教师2人,全系统20人入选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占南昌市教育领域总数的43%,为上学座位优质供给提供了最强人才保障。

打造南昌市城区规模最大区级公立医养结合性医院

为解放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东湖区累计完成南昌健源康复医院等点位医疗床位340张,开放床位使用率达100%。该区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南昌市城区规模最大的区级公立医养结合性医院,建成后将有医疗床位165张,并设立特色医养结合床位96张。

据了解,东湖区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多项记录,成为“南昌市城区规模最大区级公立医养结合性医院”“东湖区历史以来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区属医院”等。

区域性养老中心总建筑面积将超3万平方米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东湖区“七位一体”工作开展以来,重点围绕嵌入式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幸福食堂、“一老一小”幸福院及东湖区区域性养老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优服务的养老点位。

目前,该区共新增嵌入式养老院4家、“一老一小”幸福院1家、居家养老服务设施30家、幸福食堂29家,有养老院和家庭养老床位599张。区域性养老中心总建筑面积35411.75平方米,投资总额18933.2万元,拟建养老床位500张,项目计划于2026年9月完工。

多措并举完成2623个停车位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小小停车位成了困扰城市交通秩序的大问题,作为南昌市中心的老城区,东湖区的停车难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停车难,东湖区利用小散闲置地块、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等举措新建龙沙路、子固路等各类停车点位,累计完成2623个停车位建设。充分引入社会投资补充停车短板,青山南路1号立体停车库社会资本投资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5804.94平方米,共设196个停车位。

提升服务“温度”让如厕更舒适

作为重要的城市“家具”之一,公共厕所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展现城市之美的具象元素。为完成“七位一体”计划,东湖区新建八一公园等公厕15座,改造各类现有公厕60座,并引导社会厕所对外开放150座,通过新建改造和引导社会开放,缓解了主次干道、景区周边公厕偏少问题,同步提升了公厕卫生保洁和管理水平。

在公厕内增设厕位显示牌,并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等,针对老年、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儿童专用洁具、婴儿护理台,有条件的公厕专门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并在墙面张贴无障碍设施求助电话,方便特殊人群使用,从细节上提升服务“温度”,增加群众如厕“舒适度”。(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