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李连庆回到广东省荷路村看望乡亲们,顺便进行调查研究。乡亲们知道李连庆这么多年不在家是去参军了,于是纷纷来到他的身边问:“连庆啊,你在部队里担任什么职务?是不是当大官了?”
李连庆摇了摇头,说:“我是毛……”话还没有说话,他便停下了,沉默了一会说:“我没有当大官,现在只是一名炊事员。”
毛主席和李连庆
周围乡亲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因为李连庆的话而停了下来,大家的脸上都露出失望的表情。他们没想到当初那么精神的小伙子当兵整整17年,居然还是个烧火做饭的厨子,于是便将他当成反面教材,时常教育孩子们:“可不要学你连庆叔,参军17年还是个厨子!”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连庆回北京后没有去炊事班当厨子,而是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身边,保卫主席。
那么李连庆究竟是谁呢?他和毛主席有什么关系?他又担任着怎样的职务呢?
从“拳王”到“伙夫”
1932年2月,李连庆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市禄布镇荷路村,荷路村地处偏僻,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习武成风,以此保卫家园。
李连庆小的时候就跟着村里的拳师练习功夫,18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拳王”。李连庆因为身手敏捷,武功过人,所以他也被乡亲们称为“过树龙”。(过树龙是南方山林中一种没有毒的蛇,性情温顺但却动如闪电)
李连庆
李连庆的母亲见他功夫如此厉害,便打算让他留在村里当一名武师,收一些徒弟养家糊口,将来好结婚生子。但李连庆并不打算按照母亲的安排生活下去,他见多了百姓苦难的生活,他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自己该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
李连庆想:既然我功夫这么好,是不是能参军报国,国家的生活好了,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会好。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当时处于和平时期,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令李连庆十分忧愁。
不过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一度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护我国领土的安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基于这一情况,国家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招兵,当李连庆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得不能自已。不久后,李连庆做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都吃惊的决定——报名参军。
要知道,11岁就丧父的李连庆是家里唯一的成年壮丁,如果出去参军的话,那么家中的老母将无人照顾。但李连庆心中杀敌报国的心已经远远超过照顾家人,他没有向母亲征求意见,就这样报名参加志愿军。
李连庆说:“国家有难,家里再困难也是要克服的。”当母亲知道儿子要去参军,好几天都没说话,既有对儿子的不舍,又有对儿子参军的担忧。几天后,李连庆办完报名手续后,便背着包袱去报到。
志愿军横跨鸭绿江
1951年,李连庆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应征入伍,然而结果和他想象的却完全不一样。李连庆本想到朝鲜战场上凭借自身的武术本领当一名侦察兵,谁曾想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却被分配到肇庆军分区工作。
刚入伍的时候,李连庆在肇庆军分区服役,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基本上都是养猪、种菜、当炊事员。后来肇庆军分区和韶关军分区合并,李连庆又跟着原来的部队来到了韶关军分区,但他的职务还是没有发生改变,仍是一名“伙夫”。
虽然从一代“拳王”变成了一名伙夫,虽然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别有些大,但李连庆并没有埋怨和放弃,而是坚持努力工作。也正是因为李连庆的坚持,让他的命运发生改变。
1957年11月,超期服役的李连庆准备复员回乡。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中央警卫团来到广州军区招收警卫员,整个广州军区只招两人。李连庆因为勤劳刻苦、武艺过人而被部队举荐,不过在举荐的同时,部队领导也对他说:
“连庆啊,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要知道这次中央只在我们这里召两个警卫员,且每个人都是非常厉害的。就算没有被选中,你也不要灰心失望。”
李连庆点点头,说:“领导您放心吧,我会努力被中央选上的,就算最后没有选我,我也不会失望,会好好回乡务农的!”
经过初选后,仍有100多人符合条件。其实在工作人员眼中,李连庆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武功高强、勤勤恳恳,这正是警卫员必备的因素。但李连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文化程度太低。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知识是渊博的,如果文化程度太低的话,很难懂得主席的意思,也很难在主席身边工作。李连庆本以为自己没什么机会了,但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多舛,他还是凭借着出色的武力被工作人员选中。最终,李连庆成为两个幸运儿中的一个。
毛主席叫李连庆“小广东”
李连庆被调入中央警卫团后不久,又被选为毛主席警卫员的候选人,他每天都要接受严格的擒拿格斗、射击和游泳等技能的训练。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擒拿格斗、射击这些训练都是很正常的,毕竟能保卫毛主席,那么身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为何一定要学习游泳呢?
毛主席游泳
之所以接受游泳训练,那是因为毛主席很喜欢游泳,而且游泳技术十分高超。毛主席经常浮在水面,一边抽烟,一边思考问题。如果警卫员不能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话,那么当毛主席游泳的时候,他们该如何保卫毛主席呢?
据李连庆回忆说:“训练游泳的时候,我们吃了早饭就下水了,上来的时候就要吃午饭了。为了练就一身本领,不付出是根本不行的。”
最终,李连庆因出色的表现被领导注意到。这天,警卫团的领导找到李连庆,说:“小李啊,我要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你能完成吗?”李连庆连忙说:“首长您说,我保证完成任务!”
领导沉默了一会,说:“你最近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经过研究和商量,我们决定让你去毛主席身边当警卫员,保卫主席的安全,你能胜任吗?”
李连庆没想到领导找自己谈话是为了这件事,他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能够见到伟大的领袖,担忧的则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职务,能否在主席身边工作好。
李连庆犹豫地说:“首长,我是很想去主席身边工作的,但……我担心自己太笨,不懂毛主席要表达的意思……”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警卫团的领导拍了拍李连庆的肩膀,说:“你不要担心,主席人很好,也很和蔼。更何况你在主席身边工作的话,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思想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听到领导这么说,李连庆也不再犹豫了,他说:“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在主席身边好好工作,不给你丢脸!”
后来李连庆激动地回忆道:“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为毛主席服务的警卫员,而且这一干就是十好几年!”
这天,李连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菊香书屋。当李连庆走进毛主席住处,见到伟大的领袖的时候,他内心久久难以平复,也不敢说话,生怕惊扰到主席。
毛主席看出了李连庆的紧张,于是主动开口说:“你就是新调来我身边工作的小李吧?”李连庆点点头,连忙说:“是的,主席,我叫李连庆!”
毛主席笑着说:“小李,你是哪里人啊?家里还有什么人?”李连庆说:“我是广东人,父亲在我11岁那年就去世了,还有一个母亲……”听到李连庆年幼丧父,毛主席不由得露出关心的神情,然后说:“小李啊,来我身边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可要好好干!”
李连庆连忙站起来,向毛主席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说:“请主席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保卫您的安全!”
毛主席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毛主席和李连庆也越来越熟悉,毛主席还亲切地叫他“小广东”。
参军前,李连庆是一名农村的放牛娃,只上过两年学,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毛主席要求战士们要多多学习文化知识,文化才是革命的本钱,因此毛主席便给警卫团的警卫员们请来老师,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
上语文课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可将身为广东人的李连庆给难住了。李连庆的普通话不是太好,他晚年仍记得当初学习拼音的场景:“我是广东人,学起那个‘玻、坡、摸、佛’的时候可难了。那个时候我发音很不标准,只好晚上跑到马路边练习。”
就这样,李连庆一边当警卫员,一边参加学习班。经过李连庆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拿到了高中文凭。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多次夸李连庆努力好学。
李连庆返乡,却遭乡亲们嘲笑
自从1961年李连庆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后,他便一直处于神经紧绷状态。身为毛主席的警卫员是不能写日记的,也不能向亲朋好友或者父亲吐露自己干什么工作,也不能管家里的事。
当年毛主席为了了解农村发展的真实情况,便要求身边的警卫员们回乡探亲后要写一份调研报告交给自己。警卫员们每年都有两次机会探亲,但说是探亲,实则是回乡调查,有多少稻谷,收成好不好,回去看看就都知道了,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李连庆给毛主席当了15年的警卫员,除了1967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回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1967年,李连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回乡探亲,说是探亲,实则是为了调查农民的情况,庄稼收成好不好等等。这天,当李连庆背着行囊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家乡,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正当李连庆准备回家看望母亲和妻儿的时候,一个大娘认出了他,于是连忙来到李连庆的身边问:“连庆啊,你怎么才回来啊?连老婆生孩子这么关键的时候也不回来?”
李连庆十分不好意思,他低下头说:“太忙了,实在是没空……”还没等李连庆说完,大娘提高嗓门喊:“乡亲们快出来啊,连庆回来了!当兵十几年的连庆回来了!”
乡亲们听见大娘的声音后,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李连庆的身边,大家叽叽喳喳地问他:“连庆啊,你当兵这么多年,是不是早就升成大官了,这才没空回来啊?”
李连庆摇了摇头,说:“不是,不是,我没当大官。”乡亲们不相信,说:“怎么可能没当大官,你都出去快20年了,再怎么也能升个小官吧?就算不是小官,也是个小头头吧?连庆你快和大家说说,现在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
李连庆说:“我现在是毛……”还没等李连庆说完,他就想起临行前毛主席的嘱咐,不能在乡亲们面前说自己的真实职务,于是便说:“我是炊事班的炊事员。”
乡亲们听后唏嘘不已,要知道李连庆已经离开家乡整整17年了,本以为他这次回乡是光宗耀祖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位炊事员。最重要的是,李连庆因为炊事员这份工作常年不回家,乡亲们认为他“不孝”,也将他当作是方面教材,纷纷教育自家的孩子:“千万不要学你连庆叔,参军17军还是个炊事员!”
李连庆是有苦说不清,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忘记此次回来的目的,在看望母亲和孩子后,便来到村里进行调查。李连庆先是来到隔壁大娘家里,问她生活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对国家有什么意见,然后将乡亲们提出的意见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几天后,李连庆该回北京了,他告别了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踏上了返京的火车。看着儿子那坚决的背影,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伤心的眼泪,谁也没想到这次竟是母子俩最后一次见面……
虽然每年都能回家,但为了保卫毛主席,李连庆连1974年母亲病重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回家送行。除此之外,李连庆还要忍受不知情的乡亲们对他的指责。
对于年幼丧父的李连庆来说,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丧母之痛给他带来的打击是如何沉重?然而,为了坚守“国家大于一切、主席的安全大于一切”的信念,李连庆只能将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化成点点泪光。自古忠孝两难全,其中的压力和痛苦,谁又能真正体会呢?
向毛主席学习,为人民服务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当李连庆得知这一噩耗,他瞬间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他不敢相信主席就这样离开了,他将痛苦化成眼泪,一滴滴洒落在土地上。
自从毛主席逝世后,李连庆又来到叶剑英元帅的身边工作,担任卫士长一职。叶剑英的家人都称李连庆为“连庆公”,叶剑英逝世后,李连庆被调到总政治部广州联络局工作,直到1997年才光荣退休,享受副军级待遇,和家人在北京生活。
2008年春节,76岁的李连庆邀请儿时好友陈日明到家中叙旧。当李连庆向陈日明询问起家乡的情况时,陈明日摇了摇头,说:“咱们村现在只有40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还不到3000元,村民比较懒惰,赌博成风。”
李连庆听后心里五味杂陈,他萌生出回老家做点事的念头。当陈日明刚走,李连庆就向妻子和儿女说了自己的决定。当时全家人都不理解李连庆的做法,但他自己却总感觉家乡在呼唤他,乡亲们也在呼唤他……
2008年国庆节后,李连庆带着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的所有积蓄,独自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家乡,李连庆心情既激动又黯然,荷路村虽然有97户人家,但在村里的留守的却不到百人,而且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为了改变家乡的状况,李连庆决定先从修祠堂做起,动工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打着手电筒、握着练武术用的木棍巡夜。值得一提的是,回乡几年,李连庆将攒下来的13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家乡,用于改变家乡的面貌。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连庆带领荷路村的村民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如今的荷路村里,到处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村中酒堂也换上了坚固的青砖绿瓦;荷花塘旁边,是一排遮风挡雨的榕树;曾经长满杂草的荒地,如今已经成为宽敞的水泥晾谷场。
改变了村容村貌后,李连庆又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上来。他在村、镇干部的支持下,先是解决了“有人无田耕”和“有田无人耕”的问题,随后又为集体增加了20多亩机动地,每年足足增加了16000多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李连庆还十分注重公益事业和扶贫,他先后拿出10多万元帮助村里的困难户和弱势群体。
李连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他身为一位老党员,更在毛主席和叶剑英元帅身边多年,在两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帮助群众多做好事已经成为他最基本的政治自觉。
没过多久,李连庆又萌发出创办养牛场,致富一方乡亲的念头。李连庆经过多方调查后了解到,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珠川村有300多亩低洼地常年没人耕种,他认为这些土地荒废十分可惜,还不如用来养牛。于是在2010年的时候,李连庆和侄孙何丙泉一起贷款100万元,创办了一家公司,而李连庆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牛司令”。
李连庆在养牛场的生活是十分简朴的,在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里,只放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地上则摆满了杂物。不过李连庆公司的办公室却布置的井井有条,办公室的正中间便是彩色的毛主席像,旁边的黑白照片是毛主席、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李连庆的合影。
李连庆说:“和毛主席的这张合照拍摄于1967年,是在长江期间,那个时候毛主席横渡长江后正在休息;和叶帅的那张合照拍摄于1986年,除了有我和叶剑英元帅外,还有叶帅的小儿子、警卫队队长……”
回忆起之前事情的时候,李连庆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仿佛自己还在和毛主席、叶剑英等人相处。
叶剑英等人和李连庆(后排右一)
从北京到广东,从祖宅到祠堂,从老家到现在的养牛场,不管李连庆走到哪里,他都会带上毛主席的画像,将其挂在房间的正中间。李连庆看着毛主席的画像说:
“北京新华门上写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5年,他最常在我耳边念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如今我也要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
在牛场期间,李连庆从来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能下厨操劳养殖场的一日三餐。李连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牛舍巡视的,而每天最后一个走的也是他。
李连庆对自己非常吝啬,粗茶淡饭,和饲养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搞任何特殊化。
对于遇到困难的群众,李连庆总是慷慨解囊。
2013年冬粮收割的时候,李连庆得知金沙村晒谷场因为年久失修不能晒谷子,一时没能筹到资金,便从自己的工资卡里拿出3万元给他们维修晒谷场,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
64年前,李连庆离开故土,64年后,他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回到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李连庆的决定和努力改变了生他养他的村庄,而支撑他这样下去的则是自己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深怀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