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8月29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 杨贇)秋风送爽,让山水交融的温柔筑城在这个八月尽显魅力。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迎来十年之约,这场科技与智慧的盛宴,在贵阳这座被誉为“中国数谷”的城市再度绽放。
8月28日,2024数博会在贵阳开幕(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过去十年,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实现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一年一度的数博会见证着贵州从“实验田”到“创新区”的大数据发展实践,如今大数据带来的科技生活,已经照进了现实,让人们一起期待“数智共生”的新未来。
数字助力交通 让桥梁建管有保障
初秋清晨,站在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门前,沪昆高速被层层云雾环绕,车来车往;远处青山之上,“关岭”两个红色大字,分外显眼。
坝陵河大桥的壮观美景(央广网发 陈志浩 摄)
“这是一座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大桥。”贵州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大桥建设历时5年,耗资14.8亿元,使用钢材6.5万吨,比北京鸟巢还多2.3万吨,它提高了贵州乃至全国山区桥梁建设水平。
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3万余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近一半在贵州。
随着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桥梁管养模式和技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桥梁维护管理工作对效率和质量的要求,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好桥、养好桥尤为关键。
2022年,贵州高速集团所属中南交科公司依托数字孪生能力创新性地提出了“坝陵河大桥路桥隧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入桥梁运管的工作中。
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央广网发 贵阳市委网信办供图)
该平台全天候实时监测桥梁的各项指标数据,基于游戏图像引擎技术,实现了数百平方公里场景秒级呈现,并利用高精地图、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桥梁健康监测、养护维修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实现高速公路桥梁场景的智慧化管控。
“平台可对大桥的病害、事故、事件等实现厘米级高精定位,可联动周边救援资源进行可视化联动与调度,目前该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中南交科公司有关技术负责人说。
数字演绎历史 串起文化“新”故事
“太震撼了,之前同学们基本只在课本上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即使讲解得再生动细致,也没有沉浸式感受来得深刻。”来自贵阳市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感慨万千。
在位于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旁的“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里,师生们正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三重发力,唤醒心中流淌的红色血脉。
观众行浸式体验长征文化(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红飘带”项目是我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它的外观宛如一条正红色“飘带”,伸向南北,蜿蜒跌宕。该项目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用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
“在‘红飘带’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视野着眼于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运用最新的数字科技和设计理念,展开基于史实的文化创作。”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文表示。
“红飘带”建筑外景(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边走边看的“全域行浸式”感知模式让一幕幕红色情景走进眼里、烙在心头。参与者在“红飘带”的数字化全景中将完全沉浸,沿着故事线,通过带动多维感官进入情境。
“一直跟着表演者走,我仿佛成为先辈中的一员,一切真实又让人难忘。”初二学生黄彦迪说,他用笔在本子上记下了触动他的每一个细节。
一条科技“红飘带”,串起长征“新”故事,数字为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数字赋能生态 让科技与自然共生
八月的梵净山,山峦叠翠、云雾环绕,被誉为“地球独生子”的黔金丝猴在林间跳跃、追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模样被球机摄像头不时旋转扫视,实时上传到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数据管控中心的大屏上。
“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栖息在生态优美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央广网发 李鹤 摄)
“这个平台整合了梵净山地理信息系统、气象站监测系统、动植物监测系统等,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梵净山的视频监控数据、动植物监测、气象等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为梵净山黔金丝猴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梵净山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梵净山管理局大力开展动物科研监测工作。在梵净山核心区黔金丝猴活动区域设置了集科研、保护为一体的监测站,按照公里网格化监测方法,安装了420台红外相机,同时购置无人机6台,实现了天空地上一体化全方位监测。
除此之外,无人机热成像镜头还监测到黔金丝猴集群采食、林间过夜等行为,收集了大量黔金丝猴集体活动的视频资料,为研究黔金丝猴积累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梵净山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央广网发 李鹤 摄)
如今,智慧生态让这片生长在贵州东部“武陵之巅”脚下的静谧原始森林常绿常新,百姓依山而居,共享这片绝美的绿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