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毛主席率领部队从延安撤离的时候突然遭到国民党的围捕。在生死攸关之际,毛主席巧用“空城计”,在撤离的路边写了7个大字,令人意外的是敌军看后果然不敢轻举妄动,任由毛主席率部逃出包围圈。

那么毛主席究竟写了哪7个字?为何国民党军看后会放过毛主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蒋介石

毛主席主动从延安撤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很快撕毁了重庆谈判签订的《和平协定》,并拿出80%的兵力向解放区发起全面的进攻。刚开始蒋介石洋洋得意,因为占领了105座城市。但随着国民党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接连失利,损失了70多万的兵力。

于是蒋介石决定改变“全面进攻”,采取“重点进攻”,也就是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率军兵分两路,从宜川、洛川一线向延安发起进攻,并叫嚣“三天内必定拿下延安”。胡宗南部是国民党军的战略总预备队,可以说是正统的嫡系部队,也是蒋介石“最后的王牌”,因此胡宗南颇受蒋介石倚重。

当时在陕北战场上的解放军并不足3万,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相当悬殊。延安的安危,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危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彭德怀一边部署部队应敌,一边劝说毛主席尽早离开延安,不过毛主席却说:“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3月17日凌晨,从西安、郑州、太原机场飞来的45架国民党军飞机在延安的上空扔下了几十吨的炸弹,延安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当时有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毛主席的窑洞前爆炸,窑洞内的玻璃全被震碎,连桌子上的热水瓶都没能幸免。

而此时正在窑洞内的毛主席仍若无其事地在批阅文件,这可将身边的警卫人员给吓坏了,连忙劝毛主席赶紧隐蔽,尽早撤离延安。毛主席风趣地说:“他们的风不行,连我都吹不动呢!我们的风刮起来可是不得了的,要将他们连根拔起呢!”

毛主席的镇定自若是因为他对战事早已胸有成竹,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之前,毛主席就综合各方面得来的情报,对战局进行了正确的判断。

毛主席根据分析,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诱敌深入,必要时主动放弃延安,然后和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在延安以北的山区进行周旋。当敌军陷入十分疲惫、十分缺粮的困境,我军再趁机集中兵力逐一歼灭,以达到钳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部,最终夺取西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根据这一部署,决定立即组织延安的党政机关和群众撤离延安。其实当时有很多干部和战士对“撤离延安”这一决定都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决心要“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然而当敌人一来,还没和对方大打一场就要撤退,这是怎么想也想不通的。

当时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曾忧心忡忡地问毛主席:“主席,我们的备战工作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要撤离延安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延安而不撤退呢?”

毛主席点了一支烟,笑着说:“你的想法不高明啊,我们不应该阻拦敌军进占延安,相反应该欢迎他们。你知道吗?如果让蒋介石占领了延安,他就会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

“首先,全世界都知道是他蒋介石先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这是不得人心的;其次延安既是一座世界名城,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既然蒋介石想背这个包袱,那我们为何不成全他呢?更何况,他可以打到延安,我们也可以打到南京去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还说:

“尽管我们撤离延安,但我还是会继续留在陕北。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将胡宗南投入到别的战场,那里的困难就会加倍。但如果中央还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对这里多下些本钱,咱们身上的担子重一些,将敌人拖住!”

3月18日,延安的党政机关和群众基本都已疏散完毕,延安城内也能听到清晰的枪炮声,枪声也离毛主席越来越近了。大家纷纷劝说毛主席早点离开,他却说:“这么早走干什么?我还想留在这里看看敌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紧接着毛主席和王震等人看了看王家坪的几处窑洞,叮嘱道:“把房子好好打扫一下,文件不要弄丢了。”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居住了十年的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撤离延安之前,毛主席接见了参加保卫延安的部分领导干部,并说:

“敌军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准备给他打扫一下房子。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进的,当他们到了延安,就要将指头伸开,这样也方便我们一根根地切掉。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

陕北王家湾遇险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胡宗南率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尽管如此,胡宗南还是兴奋地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声称自己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延安。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军委和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指挥下,按照军委和毛主席制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和数倍于己的敌军在陕北高原周旋。

解放军不断调动敌军,令他们始终无法获得中央和解放军的准确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压力。随后解放军选择有利的时机将敌军歼灭,并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给敌军沉痛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胡宗南部受到重创,这令胡宗南本人格外气愤,当即下令在延安周围寻找毛主席等人的踪迹,打算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1947年,国民党的无线电测向台发现靖边县的王家湾附近电频密集,可能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胡宗南立即组织人马直扑王家湾。这也是中央撤离延安以来,第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6月9日,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还和往常一样,在王家湾处理军事,警戒部队突然过来报告:“离王家湾只有一个山头的寺湾突现大量国民党兵。”

周恩来听到汇报后当即放下手中的公务,连忙爬上一个山坡,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前方不远处涌现出大量的国民党兵,他们正气势汹汹地朝王家湾赶来。周恩来还能在望远镜中清楚地看到延河两岸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国民党兵,他们正沿着延河北上。

周恩来放下望远镜,立即组织中央机关人员进行转移。值得庆幸的是,在寺湾的国民党兵没有第一时间找到王家湾,这也给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进行转移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戡

沿着延河北上的正是国民党将领刘戡,他率领4个半旅,大约3万人的兵力向王家湾进发。当时刘戡从延安出发的时候,胡宗南曾叮嘱他:“就算是损失两个师的兵力,也要给我抓住中共首脑!”

经过一晚上的急行军,中央机关顺利转移到靖边县的小河村。由于刘戡的部队紧追不舍,中央机关抵达小河村后也无法休息。6月11日,敌人赶到距离小河村不到5公里的山头,他们正急匆匆地朝小河村赶来。

当天晚上,雷雨交加,风声大作,周恩来命令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派一个排的兵力,带着一挺重机枪到村东的制高点监视敌军,并说:“敌军没有进村的话,不用开枪。”中央机关则冒雨继续向靖边县的天赐湾转移。

当天晚上,小河水猛涨,连河上的小桥都被冲走了。战士们迅速搭起浮桥,在半个小时内全部渡过小河,成功抵达天赐湾。当刘戡抵达小河村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我军的踪影,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在风雨里折腾了好几天,刘戡早就没了之前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戡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地方换掉湿衣服,吃一顿饱饭,美美地睡上一觉。于是刘戡当即命令部队在小河村宿营,随着一堆堆篝火的升起,毛主席断定刘戡没有发现自己,他站在天赐湾,遥望刘戡笑道:

“我们现在的位置正处于胡宗南和马鸿逵防线的结合本部。胡宗南和马鸿逵积怨已久,他们都想保存各自的实力,削弱对方,所以他们谁也不想来,这倒让我们钻了空子。”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外援以及和外界切断一切联系的情况下,毛主席率部和刘戡的4个半旅周旋了7天后,成功甩掉敌军,转危为安。

毛主席写下7个大字,令国民党军队不敢追击

为了调动胡宗南的部队北上,策应陈赓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实施“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彭德怀打响了榆林战役。与此同时,中央机关在小河住了45天后,8月1日,毛主席决定离开此处,沿着大理河东进,向野战军主力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3日,中央机关渡过无定河大桥,进入黄河和无定河之间的夹道区域。在这里,中央纵队面临着第二次危机。

南边有刘戡7个旅的追兵;北边钟松的两个旅前来围堵,而且还处于沙漠地带;东边则是滚滚黄河;西边则是水势日益上涨的无定河。

如果南北两边的敌军会合,向东封锁黄河渡口,并控制住无定河、米脂等地,那么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军江北挤在佳县、米脂和榆林三县间南北15公里、东西30公里的狭小地区,如此一来,我军便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为了确保中央机关万无一失,彭德怀连忙命令许光达率领第三纵队南下,火速赶往曹庄附近,截击向北前进的刘戡部,从而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

情况十分危急,许光达于17日凌晨带领第三纵队抵达指定地点,随后向各旅旅长下达命令:“哪怕是敌军的炮弹落在我们的身上,也不能向后退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8日这天,漂泊大雨下个不停,但刘戡的部队仍冒雨前进,向中央纵队逼近。中央纵队正在葭芦河边,情况万分危急。毛主席骑在马上,紧皱眉头地思索着。

根据侦察员的报告,敌军正一步步向毛主席等人逼来,中央纵队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弄不好很容易被敌军“包饺子”。众所周知毛主席曾说过:“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但在如此危险的时候,渡黄河是唯一的出路。

周恩来知道毛主席心中的顾虑,便说:“主席,我们过得是黄河的分岔,不算是过黄河,只要过了葭芦河,我们就有回旋的余地了……”

然而随着连续几天下大雨,整个葭芦河波涛汹涌,更何况部队中还有许多战士不会游泳,如果此时渡河的话难免会损失很多兵力。正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侦察员再次汇报:“敌人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毛主席向警卫员要了一根烟,狠狠地吸了几口,他将剩下的烟往地下一扔,坚定地说:“我们回去,不渡河!”大队人马静静地跟在毛主席的后面,沿着葭芦河向黄河相反的方向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一处大山脚下,毛主席转身对大家说:“我们上山吧。”任弼时听后连忙嘱咐道:“大家上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点,走过的路要将痕迹抹掉,不要被敌军发现了。”

毛主席听见任弼时的话,摇了摇头说:“不用,就让他们看见这些痕迹,给我找一块木板,我要在上面写上几个字。”

不久后一名警卫员递给毛主席一块板子,毛主席在上面写下“毛泽东由此上山”7个大字,然而说:“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王震看见毛主席这一举动,连忙说:“主席,这样做实在是太危险了,敌军距离我们这么近,很容易被发现踪迹的。”其他人也纷纷说道:“刚刚敌军都在睡觉,这才让我们逃了过来,一会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定要追击的……”

毛主席冷笑一声,说:“那我倒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子!”

周恩来明白毛主席的用意,于是对战士们说:“大家不要慌张,听主席的吧!”

毛主席走到山顶,听着时不时从脚下传来的枪炮声,回头问道:“这是敌军来了吗?”说完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对大家说:“我要看看刘戡到底长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下的枪炮声从未停止,山上的战士们气都不敢多喘一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引起敌人的注意,唯独毛主席镇定自若地坐在石头上,欣赏山下的风景。

毛主席看了一会雨,又对身边的警卫员说:“给我一支烟。”毛主席这句话一出,身边的战士们纷纷露出一副震惊的面孔,在这种情况下吸烟,万一被敌军发现可怎么办呢?

毛主席见状,笑着说:“怕什么,当初在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他都没能把我怎么样,更何况现在我们在山上,他们在山下。”

过了没多久,侦察员向毛主席汇报:“主席,敌军看了您写的牌子后,竟然没有追上来。”

而刘戡这边,当他率部赶到山脚后,看到毛主席亲自写下的牌子,多疑的刘戡认为这是毛主席的诡计,便没有上山搜查,而是下令在黄河周围寻找毛主席的踪迹。

此时毛主席站起来说:“等彻底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后,我们再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8月19日,许光达率领第三纵队来到当川寺,拦住了刘戡的部队,并实施阻击。此时第三纵队的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前面有刘戡的兵力,后面则是葭芦河,处于背水一战的困境。

面对如此不利的地形,许光达十分严肃地吩咐下去:“现在是拼命的时刻,敌人想要我们的脑壳!但我们决不能退缩,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不管是三纵队的战士们,还是我这个领导,就绝无生还之理!”

由于第三纵队的阻击,为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赢得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毛主席两次遇险所体现的伟大品格

1947年10月,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转移到佳县,和胡宗南部展开一场恶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非常可惜的是佳县一带早已被胡宗南部抢夺一空,我方粮草十分吃紧。

毛主席略微计算了一下,如果这次战役要打三天的话,部队则需要12万斤的粮食。毛主席对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说:“你想想办法,筹集一些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俊贤说:“将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将地里的玉米和谷子都收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一天,那只能将全县的羊和驴都给杀了。”

战役打响后,佳县的老百姓扛着拉着从家里凑出来的粮食紧紧跟在解放军身后,解放军打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在战场的后方,佳县的老百姓吃的是树叶和树皮,这些都被吃光后,就吃观音土。

战争胜利后,应县委书记张俊贤的要求,毛主席亲自在一块白布上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不久后在佳县神泉堡,毛主席起草并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得到了热烈的拥护和响应,对整个解放战争后来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毛主席的一生虽然多次遇险,但转战陕北期间的两次尤为惊险。转战陕北这一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对于已经处于稳定后方十几年的毛主席和中央机关来说,作出转战陕北这一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牺牲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最后一个撤离延安的,而第二天胡宗南部就占领了延安。当时国民党军队和西北野战军的比例是10:1,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很大,甚至是全国几个战场中最大的。

跟随毛主席的人员一开始只有400人左右,后来也只增加到八九百人,而且他们的装备都很差。在这种条件下,毛主席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敌军进行周旋。

毛主席身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他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本应该渡过黄河去相对安全的解放区,从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但他却选择了最困难的陕北。

毛主席考虑到陕北战场的危险,也作好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所以在某次会议上毛主席将中央主要机构一分为三,中央后方委员会和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前往晋绥等地开展工作,而毛主席自己则继续留在陕北,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

毛主席在陕北和敌军作战的时候,他与敌军最近的之后只相隔了一条沟,连敌军的脚步声都听的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转战陕北中,为了在运动战中消灭敌军,为了全国解放的大局着想,为了减轻其他解放战场的压力,毛主席不仅拒绝了其他主力部队的支援,还用自己和九支队当做诱饵,以53岁的高龄率领中央机关和国民党军队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沟沟中,多次陷入危险境地。毛主席这种一贯牺牲的精神正是源于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战12个县,他和部队的战士们同吃同住,既要考虑陕北战场的问题,又要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殚精竭虑,十分艰苦。

就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中,毛主席进行了1年零5天的转战陕北,以其十分伟大的牺牲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增强了陕甘宁边区乃至全中国解放军部队的战斗力,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