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云记#

第087期

“滇艺芳华”特辑

 赵履珠:一曲《蝴蝶泉边》传唱半个多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赵履珠:一曲《蝴蝶泉边》传唱半个多世纪
视频

赵履珠,1937年出生于云南大理,白族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云南省音协理事,因艺术上的突出贡献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7年,考入大理白族自治州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59年,经过选拔,被作曲家雷振邦选中,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为电影《五朵金花》中杨丽坤饰演的女主角、副社长金花配唱女声独唱,以及男女声对唱的插曲,《蝴蝶泉边》就是其中一首。

1961年,调到北京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62年,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干部进修班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的声乐艺术家汤雪耕。1965年调回云南省歌舞团。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族人民是我的母亲,她们教会了我唱歌。但我的这一生,是党培养的。”赵履珠说。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蝴蝶泉边》,是1959年公映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它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大理。这首歌曲的主唱,就是白族歌唱家赵履珠,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赵履珠是云南本土第一位少数民族专业歌唱家,与民族歌唱家黄虹、女高音歌唱家杜丽华成了中国歌坛上代表云南最亮丽的三张文化名片。今年87岁的赵履珠如今与她的爱人、著名诗人晓雪生活在昆明。

到长春录制《五朵金花》插曲

拍摄于1959年的《五朵金花》和杨丽坤主演的另一部电影《阿诗玛》,数十年来,将云南多姿的山水、优美的风景,以及动人的故事展现在世人面前,苍山、洱海、蝴蝶泉、三月街、石林、火把节……让无数的人对云南心向往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五朵金花》

大理是歌舞的海洋、艺术的天堂。大理州十二县市民族歌舞异彩纷呈,弥渡花灯、洱源西山调、凤羽白族调、南涧跳菜、巍山打歌、鹤庆民歌,剑川本子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赵履珠就出生成长在大理这片美丽的山水间,她是白族,出生在大理喜洲镇,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赵履珠报考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歌舞团,她清晰地记得,1957年的3月5日,是她到歌舞团报到的日子,从那一天开始,她就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赵履珠

参加工作后,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赵履珠和同事树立了要把文艺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经常去各地演出。她们到洱源、剑川、云龙等地的高寒山区,背着演出服装、道具,到了目的地就搭两个柜子,拉个幕布就开始演出。她们的演出非常受群众欢迎,她们也虚心地向各地老艺人学习、采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履珠的舞台风采

1959年,经过选拔,赵履珠与歌唱演员黄虹、罗炳媛、李凌云接到了为《五朵金花》配唱的任务。赵履珠坐了三天汽车到昆明,见到了影片的两位编剧王公浦和赵季康。休息一天后,她们又乘飞机到南宁,再换特快列车到北京。在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等,稍作停留之后,赵履珠又坐火车去了长春。黄虹来得比她们晚一天。过了几天,《五朵金花》作曲家雷振邦老师把谱子写完之后就发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五朵金花》剧组成员合影

赵履珠(右一)

“我一看谱子发现我唱的部分很多,后面才知道我是唱副社长金花(杨丽坤主演)的《蝴蝶泉边》、《绣围裙》、《太阳一出云雾散》这几首对唱的歌曲。任务安排下来,琴房也给我们安排好了,一人一个琴房,让我们把谱子练一个星期然后试唱,之后去录音。练了一个星期之后,雷振邦老师和指挥家还有导演王家乙都从云南回来了,来听我们唱。听完以后他们说可以录了,先录《蝴蝶泉边》。”赵履珠回忆。“排练的地方我一进去就吓了一跳,4、50个人的乐队,我怎么唱?在大理我们只有5、6个人伴奏,我的心脏就咚咚咚地跳起来……指挥老师跟我说,你要改变一种唱法,你现在录音不是代表你赵履珠,你唱白族民歌要把你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你代表的是《五朵金花》副社长的思想感情……”

赵履珠还向歌唱家黄虹老师请教一些具体的唱法,在黄虹和长影乐团指挥家尹升山的耐心指导下,赵履珠终于圆满完成了配唱任务。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长

完成配唱工作后,赵履珠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回到昆明,恰好省委有指示,在全省范围内选108人组成云南民族歌舞队,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期间到省外进行巡回演出,赵履珠也名列其中。巡回演出结束,赵履珠、刀美兰等一批在云南民族歌舞方面较优秀的歌舞演员就留在了云南省歌舞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履珠(右一)、杨丽坤(左一)与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赴缅甸演出时合影

在省歌舞团,赵履珠与演员杨丽坤住在一个宿舍,同房间的一共有4个人。“杨丽坤年龄比较小,我是在她调到歌舞团之后才认识她的,她这个人很认真很执着,还非常好学。像《简爱》这样的名著,她都在我们的小图书馆里翻遍了。”赵履珠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周恩来总理接见赵履珠等演员

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由500多人组成的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赴缅甸访问,赵履珠作为代表团成员随同出国,访问演出历时50天,1961年2月回国。

4月15日,正是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日子,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与各族人民联欢。晚上,在景洪宾馆举行联欢演唱会时,赵履珠演唱的《蝴蝶泉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周恩来总理得知赵履珠是白族歌唱演员,便亲切地把她喊到自己的身边坐下,询问她的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赵履珠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期间

赴天津演出留影

1961年9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筹备成立东方歌舞团,周恩来总理点名调赵履珠到北京东方歌舞团工作。1962年,赵履珠被组织安排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干部进修班学习,师从于著名的声乐艺术家汤雪耕。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赵履珠的演唱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雪、赵履珠夫妻

1965年,赵履珠调回云南省歌舞团,与相爱八年的诗人晓雪结婚。赵履珠和晓雪都是大理喜洲人,如今,两位耄耋老人已相伴近70年,晓雪著作颇丰,已成为享誉中外文坛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赵履珠也成为了人民喜爱的民族歌唱家。

舞蹈、绘画、戏剧、音乐、文学……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名家。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在云南文化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些文化名家用各自的才华和努力,传承和弘扬着云南的文化艺术 。

“追云记”融媒体栏目特别推出“滇艺芳华”特辑,以微纪录的方式,讲述当代云南文化名家的故事,展现他们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作为 云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传播者,让云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故事。

追云记”是由云南省文化馆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创立的一档以新媒体创新方式、对云南文化和旅游进行多维立体的宣传推广为主的融媒体栏目,挖掘云南有趣的人和事物,以新奇、奇特的角度呈现更加有趣的云南特色。用新视角展示云南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让更多游客感受云南人文风物,开启七彩云南的心动旅程。

【#追云记#栏目】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郭维平、尹 凡、武志敏

技术监制:何 寰

制片人:陈 燕、马雁南

策 划:王 凡、盛雪梅、杨维涵

统 筹:盛雪梅、杨维涵

编 辑:余应木、马丹妮、苏克胜、刘星邑、

赖长宇、刘发有、潘诗雨、蒋湫妍

宣推统筹:赵小强、杨维涵

直播统筹:杨 锐、赵小强

宣推执行:孙安然、江雨微、韦福娟

技 术:叶丹丹、施佳伟

制 片:邱黾勉、刘 涛

指导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出品单位:云南省文化馆

云南广播电视台

【本期】

策 划:王 凡、盛雪梅、杨维涵

总编导:盛雪梅、杨维涵

编 导:邱黾勉、孙安然、李响文

摄 像:曾钴畅、盛夏雨、魏千怀、刘秉然、沈 毅

微信撰稿:盛雪梅、彭敬涵(实习)

编 辑:李冬梅

部分资料来源:大理融媒、文旅头条

审 核:马雁南、盛雪梅

终 审:王 凡、武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