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说2049年,我们的教育将要站上世界巅峰。

2017年10月2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向当时的教育部长陈宝生提问:

我的问题是,十九大报告里面勾勒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说了2049年要实现怎么样的中国。

请各位部长设想一下,在你们各自目前负责的具体领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谢谢。

陈宝生部长说:

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国教育,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

第二,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各国将有意愿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学习交流中国发展经验的老师、学生来中国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到那个时候,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有更大的发言权。尽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四,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能够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2049。

至于我们国家当时的人民,都能够使自己的受教育权益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这就是2049我的想法。

想法非常美好。

这里的目标非常宏大。

简而言之,就是到了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立世界教育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世界各国学子,都想留学中国,中国将为世界教育制定标准。

嚯,整一个万国来朝的景象。

当然,那一刻离我们现在还有点点远——还有四分之一个世纪多一点点。

当然,在目前来定性和争论,四分之一个世纪多之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多少有些虚,有时候不小心还容易飘。

2

我觉得还是讨论一下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尤其是如何一步一步踏实改善目前教育的困境,可能更实际一点。

眼望星辰大海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手里如何落实。

我提几条具体措施,看看我们现在做到了几条?

措施总共在7个方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一下我们升级打怪到第几步了。

  1.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必须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让优秀人才愿意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让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2.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城市接轨,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等。

平衡教育资源: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支持薄弱学校的发展,避免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

3. 教育质量的提升

优化课程设置:在保持核心学科的同时,加强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强化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

4. 国际化教育的推进

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并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将其与本土教育实际相结合,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标准。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国际化办学,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中国,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5. 教育科技的创新

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效率,构建智慧教育体系。

发展在线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通过在线平台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6. 培养全球视野的学生

加强国际交流:增加学生国际交流机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

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业成绩,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7.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多元化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会参与评价:引入社会和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形成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评价体系。

我们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努力,使得中国教育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教育体系的差距,并最终达到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目标。

3

那么,现在教育界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大量教师们是不是在颤颤发抖,担心大量学校的撤并,导致自己失业?

现在不少地方是不是开始招聘非编教师了?有些地方的教师是不是已经被拖延几个月的工资了

大量基层教师是否吐槽基层培训,大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外行看热闹,内行听扯淡?

城乡差距是不是越来越大?乡镇学校生源越来越少,乡镇学校是不是不断被撤并?

各类超级学校如衡水系学校对周边学校抽血效应是不是越来越明显?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标准答案统率一切的环境中,如何培养?

职校的选择并不是因为学生喜爱某职业或者纯粹想尽早就业,而是很多学生在被中考分流后无奈之下,不得不去的一个场所。

各种不利于学习的习气聚集成团,很多染发、打架、谈恋爱、理论脱离实践的地方,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至于“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我们知道,这点从来都和中国国情这四个字有些不尴不尬的交集,不引进呢似乎就不叫改革了,多引进了似乎就要害怕被谁谁变色了,实在是搞得彷彷徨徨,左右为难。

另外,一些现今理念就算引进了,也会被一帮玩弄学术概念的砖家们玩得人鬼难分。

而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是不仅需要大量砸钱,而且还需要有真正开放的心态与制度环境去包容的。

否则,真正有了这种视野和能力的人,一旦发现回来就是桎梏,那人家大概率就要跑。

每年清华北大有多少人出去了,又有多少人回来了?这个现象是需要研究并反思的。纯粹去责怪、扣帽子是不解决问题的。

一个如此优秀的清华毕业生马翔宇,都被弄得走投无路,投告无门,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网络实名举报。这让其他北清学子看了怎么想?!

“不仅重视学业成绩,还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

但我就问一句,现在各所中小学,是不是几乎百分百以升学率论英雄,以成绩排名拼实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合作?太模糊了。

当群体腐败发生时,你是不是必须“团队合作”,如果你不合作,获得的是不是就是清华学子马翔宇被各种打击报复、走投无路的下场?

至于“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云云,说的很好,但做得怎样,也不用我多说吧。

“引入社会和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这块,我也不多说了——至少目前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挺不住了。

总结:

只要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哪怕再曲折,我们也不怕。

怕就怕,开倒车。

(全文完)

既无风雨亦无晴——评论时事,闲话经典,戏说古今。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