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美团队

处暑,农历七月中,处,止也。长夏将去,秋月无边。

夏天的结束并不是戛然而止的。一个平凡的夏夜后,晚风越来越凉,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庭院里偶有寒蝉凄切,过了这个夏夜,周遭更加幽静,天空则更加高远。

暑气停止最此时,秋便一点点流淌进来。这个时节,最宜出门迎秋。

处暑未三日,清凉值万金。”那些因夏而缓的山川大河,在暑气退却后都可一一看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着初秋那轻盈的云雾与和煦的凉风,去攀登巍峨的山峦,去遨游清澈的溪流,去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如此,方不负这短暂而灿烂的人生之旅。

“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地据白彪山麓,因神头有“马跑神泉”,自从宋太宗的骏骑蹄下踢出甘泉,救了干渴的三军,这泉水便没有停流过,千年来为沿溪数十家磨坊供给原动力,直至电气磨机在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源源清流始闲散的单剩曲折的画意。”

由林徽因执笔,梁思成、林徽因联名,于次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了题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的长篇考察报告虽是考究、严谨的科学考察报告,林徽因却用诗样的语言描摹了山西富有诗情画意的磨坊。

由此,避暑的第一站,自然是探访山西汾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雁门关落日

一直以来,山西以“清凉胜境”著称于华北地区,相对于华北平原上的河北、河南、山东三个省份,山西处于绝对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森林茂密,是华北和中部六省较为理想的避暑纳凉胜地。

“六月山深处,松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尘飞。”诗人释英的《山中景》正是对山西清凉气候的真实写照。

而高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雍正年间《山西通志》中描述:“高粱,无壳者米硬可为粥,有壳者米软可为酒醋”。可见古代高粱有口粮和酿造两大重要的作用。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良好的气候和悠久的高粱种植历史,才使得这片土地先天就具备酿酒的条件。

“粮为酒之肉”。对于白酒的酿造,粮食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高粱作为酿造汾酒的主要原料之一,汾酒跨越3600公里种植高粱,更是创下了“粮之广”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沁县向西北出发,穿越汾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乌拉特中旗,再到吉林省的乾安县和榆树市,汾酒集团精挑细选了生态环境优美、适合植物生长的130万亩土地作为汾酒酿酒用粮原料基地,才形成了如今横贯东西的汾酒原粮版图。

从三晋大地到雪域高原,再到东北黑土地,并非坦途,蜿蜒颠簸间,留下了汾酒人千里寻粮的脚印与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处暑,暑气渐消。于这清凉之夜,轻酌一杯汾酒,让那融合了阳光温度与大地纯良的佳酿缓缓流淌于唇齿之间,不仅驱散了一夏的燥热,更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汾酒人千里寻粮的坚韧与深情。

在这一刻,避暑、品酒,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自然、匠心与文化的温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