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焕新颜,青年谱新篇。这个暑假,广东财经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402支团队、超5000名师生奔赴在7省30余地市147县区,一步一个脚印用青年智慧与赤诚真心扎根在基层一线。

此次广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乡村文化创意、岭南特色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四大领域为抓手,项目内容充分链接校地合作资源,结合同学们的专业优势与特长,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激发文化创意,让乡村“看得见”

古村焕新生,既要魅力,又要活力。庄严肃穆的西来古寺,波光粼粼的南陇水库,历史深厚的客家建筑……广财师生们扛着相机、攥着画板,用影像等方式记录着广袤乡村中的每一寸美好。一方水土如何吸引异方游客?古村焕彩实践团成员充当起“东道主”,根据揭阳邹堂文化开发出线上小程序“古村焕彩”导赏串联三村的旅游路线;“惠风徐来”实践团编纂《燎原星火,红色惠城——惠来县惠城镇红色文旅宣传册》,充当“小导游”生动讲述红色历史;数字村史实践团用VR记录“村Art”艺术画廊,让美丽乡村一跃成为“countrywalk”热门路线;智富蒙峒实践团成员化身知识主播,开启直播活动,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获得超100W点赞量。

从外国留学生视角讲述中国(广东)乡村故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校企合作,“‘留’影南粤”实践团联手品牌企业王老吉制作《美“荔”共享——外国留学生讲述广东荔枝高质量发展故事》,从外国留学生Alina的视角游览广东茂名著名的荔枝生产基地。“在我眼中,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无限的故事与可能。通过拍摄,我得以窥见中国的另一面,那是城市之外,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彩的世界。”Alina说道。影片陆续在新华社全球连线及其Twitter 、Facebook和YouTube等多个海外平台推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新风貌

旅游纪念品缺少包装和故事?结合当地村民和游客需求,实践团成员倾注智慧与热情,在镇村文化历史与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打造独家品牌。“惠风徐来”实践团、红星冚谈实践团、“石”现振兴实践团以特色镇村为原型,开发文旅IP形象与文创产品。惠城镇的“红南南”、低冚村的“低冚福豹”、石马镇的“石马洞藏酒”生动的IP形象让镇村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帆布包、钥匙扣、防蚊贴、背带绳、渐变书签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古村焕彩实践团成员吴欣盈向记者分享,“在文创产品的版权保护、合同谈判等方面,我能够将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生动的外形结合独特的寓意,文创产品让古村形象深入民心,也吸引着乡村青年重振文化力量。”

力推特色产业,让乡村“卖得出”

“漉菜既能用来炒饭,还能用来做扣肉、酸豆腐……”体育冠军不仅能在赛场上大放异彩,还能在直播间做“金牌销售”。冠军助农实践团与各式比赛冠军联手,在惠州市龙门县、兴宁市叶塘镇开展多场助农直播,用“冠军+产业村长+大学生”组合形式跨界直播,既为体育竞技事业代言,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让直播间承载着近4000名网友“乡愁”的温度,收获了近3万人次点赞。

“廉江石榴香又甜,肉厚籽少味中仙”,橙意满满实践团围绕廉江市特色产品开展了6场宣传直播,拍摄短视频十余条,吸引上万人关注平田济村农产品,并协助当地搭建共享农业平台,既送“流量”又送“岗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创双赢。

乡间田野成为大学生的实习宝地,花乐万家实践团以校政企合作为基础,开发出花木线上交易平台,近300家花木公司积极“入股”,要让自家花木“抛头露面”。在大埔县溪山陶瓷工厂,红绿古特实践团成员携手企业,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搭建电商账号,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市场覆盖面,助力溪山陶瓷产业数字化发展。

竹美龙门实践团结合龙门县毛竹产业链发展情况,汲取全国毛竹主要产区数据赋能毛竹产业链发展的宝贵经验,精准识别数据和数字技术在毛竹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场景和前提条件,并提炼出了数据赋能龙门县毛竹产业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聚焦乡村规划,让乡村“富起来”

乡村的繁荣昌盛需要师生切实行动、久久为功。凝“兴”聚力规划实践团自年初以来多次完善的项目成果《兴宁市叶塘镇汤湖温泉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前已得到兴宁市政府以及中铁四局的高度认可与支持,预计投入8000万元开展典型镇建设,这对实践团成员而言一次巨大成功。团队指导教师汪明冲博士表示,在一线手把手地教学生们,从规划理念到规划设计再到最后的规划成果,让团队成员从地方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特长,这才是人才振兴的培养之道。

“让农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攻坚助农实践团用2年时间坚持这个理想。团队以科技助农为主题,前往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和平远县的34个村落收集农户耕地的种植结构数据并进行专业测算,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问题。经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实践团提议通过品质控制来建设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通过平台措施加强本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关注公共服务,让乡村“强起来”

感受乡村里一呼一吸的自然生态,富有“天然氧吧”之称的绿美广东背后藏着怎样的数字密码?绿美经济实践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龙门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为乡村生态建设提供着重要的解码经验,形成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龙门样本”。

如何让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的外国人安居?筑梦粤兴实践团依托外语专长,从政策、生活等多方面打造《外籍人士在东城服务指南》这一“生活宝典”,在东莞市东城街道开启了口语训练的“第二课堂”。实践团成员宁聆余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帮助他人不分国界。”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梁咏诗
图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