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人大常委会就我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金”

京津两地是科技成果的研发高地。为深入了解河北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省转移转化、落地生“金”,去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认为,目前河北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也存在一定短板,应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信息技术领域成果的孵化转化效率、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

■ 承接步伐不断加快

2023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达810.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吸纳北京技术合同额597.1亿元,吸纳天津技术合同额213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这与近年来河北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承接模式持续丰富等密切相关。”调研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徐丽菲认为。

打出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协同合作力度。据了解,河北省近年来印发《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高层次人才到河北创新创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吸纳转化重大技术成果、保障科研人员转化权益等12条措施。

同时,河北省联合京津科技部门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推动京津冀高精尖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从建立科技成果供需清单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三方面提出10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力度。

在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下,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在河北省多地开花,平台体系建设更为完备。

目前,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两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等京津高校院所及中国林业集团等企业展开深入合作,省展示交易中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等一线技术转移机构联建了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中心等5大平台,全省形成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的“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

“我省承接模式丰富多彩,形成了涵盖创新基地、转化基地、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的发展体系。”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科教处处长张晓发现。

目前,全省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7家、众创空间651家。其中,省级科技孵化器193家、省级众创空间29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7家(含3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112家。去年以来,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开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有限公司与沧州成功“牵手”,中电建内丘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持续健全对接机制,河北省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承接转化模式从技术转让、合资入股及设立分支机构等“单向溢出”向共建科研机构、实验室、产业联盟及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转变。

“一系列政策措施,让科技创新成为河北省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徐丽菲认为。

■ 高水平承接存在短板

京津科技创新要素密集,是一座创新“富矿”。在深入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河北省不断强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协同创新平台的网络越织越密,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不利于高水平承接。

“较为突出的是‘两个错位’问题,即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错位、京津两地创新成果供给与我省需求存在错位。”张晓说。

从产业构成来看,202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4.8%,天津市第三产业占比为62.7%,而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为52.4%。

从供给需求看,北京创新成果供给(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排在前三位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河北省创新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

从发展定位看,北京专注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天津的企业主要为央企和外资企业的制造和组装环节,技术外溢有限。而河北省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还不高。

市场化对接转化不活跃的问题,同样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调研组发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河北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政府推动特征明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发转化项目体量较小、数量较少。

“数据显示,由中关村企业发起的境内京外并购案60%以上发生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有调研组成员表示,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低于广东、江苏两省,承接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此外,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工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张晓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河北省存在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

■ 深化承接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苗志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布帕伐醌将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河北产业链,省科技厅推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京津高校与河北省各地合作共建9家科技平台示范基地……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突破制约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

调研组认为,跑赢“承接”新赛程,要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深化承接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与京津两地的深入协同和对接,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信息技术领域成果的孵化转化效率、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等方面持续发力。

如何促进河北省产业资源与京津科技成果有效对接?尽快缩小与京津两地产业结构的鸿沟是关键。

张晓表示,在产业基础高级化方面,河北省应加快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比重,以新兴产业引领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应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形成紧密联接、技术先进、质量过硬、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关系,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技术攻关。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调研组认为,河北省要在巩固好承接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技术合同优势基础上,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契机,吸纳京津更多技术资源。

“这是我省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张晓认为,应进一步结合《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以数字产业化为目标,在雄安新区、张承地区和省内国家级高新区等加快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同时,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需求,交通、物流、医疗、港口等服务业数字化核心技术需求,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导向,吸纳北京、天津数字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

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金”,离不开一个更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

调研组建议,加大对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和奖补力度,探索在研发机构和高校设立与企业对接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深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及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机构合作。

同时,把“科技成果直通车”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常设载体,组织开展常态化项目路演、主旨演讲、沙龙和对接活动,吸引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此外,以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为核心,通过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纪、产权交易、创业投资、法律咨询、会展商务等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培育引进一批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企业承接能力,提高对接的效率水平。(河北日报记者 霍相博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成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