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的逝世,不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空白,放在实处,位子的空缺也让中央多了几分着急。

彼时,全国哀声一片,毛远新却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谁能接任总理之位呢?”

毛主席久久思索,最终沉吟道:“还是他比较合适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他”究竟是谁?

谁能肩此重任,拨开迷雾,引领国家走向复兴?

初露锋芒

1955年年初,一场内部会议在北京召开。

毛主席端坐主席台前,聆听着来自各地的汇报。

当来自毛主席家乡湘潭的报告呈上时,一句不经意的赞誉引起了主席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位名叫华国锋的年轻干部,他在推动农业集体化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担当。

华国锋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他废寝忘食,带领群众修水利、翻荒地;他顶着压力,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农业集体化的政策……

毛主席听着听着,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赏。

这个华国锋,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后起之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忍不住想见一见他,工作人员立即着手安排毛主席与华国锋同志进行面对面会谈。

面对国家主席,华国锋沉稳地打开了话匣子,向主席娓娓道来湘潭地区在农业合作化上的大胆尝试。

他讲述着如何化解农民的疑虑,如何组建出色的生产队伍,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社的力量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听得入神,脸上时而蹙眉思量,时而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每当华国锋提到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时,主席的眉宇间总透着几分骄傲。

不觉间,夜幕降临。

华国锋汇报完毕,起身告辞。

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赞许之情溢于言表:“好,很好!湘潭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过了几个月后,中共七届六中全会的帷幕徐徐拉开。

毛主席发出了一道特殊的邀请——让当时只是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出席会议并发言。

当华国锋缓步走上主席台时,他的身影不禁令在场所有人侧目。

只见他神情笃定,发言条理分明。

他不仅详细阐述了湘潭地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独到实践,更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一运动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力激增,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的声音回荡在宽敞的会场。

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位地方干部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领悟政策精髓,并将其付诸实践,代表们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从这一刻起,华国锋的名字在全国政坛崭露头角,他以一个湘潭的基层干部的身份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后,毛主席对这个沉稳的年轻人印象愈发深刻。

他曾当众赞誉华国锋是个“老实人”,办事踏实稳重。

1970年,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又一次提起了华国锋。

他对身边记者说道:“华国锋同志在我们这儿可厉害着呢!他在推动农业上可是出了大力的!”

政坛舞台上群星闪耀,昔日开疆拓土的前辈们,在培养后继之星的同时,也逐渐谢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总理作为曾引领中国走向辉煌的前辈,在他的生命尽头,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

他的离去将对政坛产生何种影响?

周总理逝世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挑起了国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的重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他夙夜在公,废寝忘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2月,周总理被确诊为心脏病,中央领导纷纷劝说他到医院静养。

周总理只是轻轻摇头,这个新生的国家还未站稳脚跟,他不能倒下,他必须为人民撑起一片天空。

被诊断出心脏病后,他还在高负荷地完成工作。

仅仅一个月内就接见了43位官员,还会见了27位群众组织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会见这位老总理总是念叨着放不下他的人民。

他如同一株燃烧的蜡烛,为人民贡献着光芒。

可他那疲惫的身体,也在不知不觉中亮起了红灯。

1973年,已年过古稀的周总理还在日夜辛劳操持国事。

哪怕一次又一次剧烈的心绞痛,如针扎般刺痛着他。

总理生命的暮年,癌症这一无情的恶疾也在悄然腐蚀着他的躯体。

负责照料周总理的同志曾感慨地说:“总理的病,都是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3月,周总理同病魔缠斗已久,身体实在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前往305医院接受全面治疗。

病榻之上,周总理的身体虽然虚弱,但一颗心却始终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安危冷暖。

当时甘肃大旱,总理当即批复:“旱灾必须立刻解决!”

还有一回,山西山区一位百姓寄来一封信,反映山区食盐比城里贵了一分钱。

这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但总理向来以为,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

他再次批示:“无论如何要让山区群众吃到同样价格的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人生终有限。1975年12月中旬之后,总理的健康每况愈下,进入了弥留之际。

病榻上的总理精神时而清醒,时而陷入朦胧。

尽管如此,在他为数不多的清醒时刻,他坚持让医护人员轮流给他读报读文件,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关心国家大事。

自总理住院以来,华国锋多次到访,与他共商国事。

1975年12月29日,华国锋再次与纪登奎、陈锡联来到医院,探望病榻上的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的周总理声音已微弱几乎不可闻,瘦得只剩骨架,仿佛风一吹就会散。

华国锋凝视着总理,心如刀绞。

总理艰难地抬起手,示意华国锋俯下身。

华国锋将耳朵贴近总理的嘴边,听见总理吃力地吐出几个字:“国锋同志,我很痛苦。我只有四五天的时间了。”

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声音虽微弱却清晰。

看着总理不屈的模样,华国锋心头涌起万般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一生为共和国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举国哀悼。

人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以默哀追思这位他们敬爱的总理。

周恩来总理离世后,毛主席的哀痛之情不逊于任何人。

可他无暇顾及自己的悲痛,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位合适的国务院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之际,1976年2月2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华国锋是如何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

毛主席的抉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

总理接任者

1976年1月8日,病榻上的毛主席得知了总理仙逝的噩耗。

他双目失神,泪水无声地划过沟壑纵横的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并肩作战的画面历历在目,如今却阴阳相隔,留给他满腔悲痛。

他想亲自前往周总理的追悼会送他最后一程,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不好,行动不便,无法成行。

那段时间之后,毛主席的日常习惯有了细微却耐人寻味的变化。

他不再像往常一样聆听文件,而是扳着指头陷入沉思。

偶尔会唤来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询问现任政治局这些委员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玉凤每次都会恭敬地捧出名单,轻声细语地逐个念出委员们的姓名。

在此期间,主席与政治局之间的通讯员毛远新曾拜会过中南海一次。

他心直口快地问道:“主席,您对总理人选有何想法?”

良久,主席手指点在了华国锋的名字上:“我认为华国锋比较合适。”

早在1973年,周恩来向毛主席进言,认为邓小平同志才华出众,可以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那时候的邓小平主席是被当作接班人培养的。

可惜因为各种原因,当时邓公不可能成为总理的继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职位空悬,野心勃勃的人密谋,欲图将权力一定会攥在自己手中。

不过这一切,早就被主席看在眼中。

他一语定乾坤,另选贤良,将华国锋推至台前。

毛主席心中自有一杆秤,他深知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不适合担任国家的掌舵人。

其如意算盘在毛主席的深思熟虑面前轰然倒塌。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通知: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殷殷嘱托,他上任之后立马大刀阔斧地推出一系列举措,意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华国锋的眼光独到,把农业、工业和科技视为国家腾飞的“三驾马车”。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脉搏跳动得愈发有力,共同托起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峥嵘岁月,无数人杰的故事化作流光溢彩的珠玉,点缀着中华民族的史册。

毛主席以他的果断,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不朽篇章。

虽然毛主席和华国锋同志都已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薪火相传。

他们为中国现代史留下的宝贵经验,将指引我们续写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纪念周总理逝世十周年[J]. 电影文学,1986(1):F0002-F0002.

李海文. 毛泽东为何选择他接班 华国锋:风雨人生路[J]. 文史参考,2011, (15):20-30.

顾保孜. 周恩来逝世前后的日子[J]. 中国故事:专栏版,2018,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