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8月12日,人社部长的一篇题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全面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文章,为退休人员及广大社保参与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9大利好”。

让我们一同细数这些利好,看看您能否从中受益。

一、社保参保人数逐年递增,构建世界最大保障网

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13.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更是达到了10.66亿。

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持续扩大,为每一个参保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二、完善全国统筹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面对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国家自2022年起积极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基金跨省调剂。

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养老金支付难题,确保了全国范围内退休人员都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三、取消参保地户籍限制,促进社保公平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出台,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成为现实。

这一政策变革极大地便利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新形态灵活就业人员,使他们能够轻松便捷地缴纳社保,并享受与当地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

四、健全筹资与待遇调整机制,养老金持续上涨

自2005年起,我国便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在2016年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的统一。

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20连涨”,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持续稳步提高。

五、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国家多次明确将逐步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

以2024年为例,国务院已决定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123元。

这一政策调整惠及广大农村居民和未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养老保障差距。

六、延迟退休遵循自愿、弹性原则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国家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并遵循自愿、弹性原则。

这意味着未来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将充分考虑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参保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延迟退休时间。

这不仅能够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还能让老年人在工作中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七、全面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

作为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试点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3年底,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过6000万,中高收入人群成为主要参与者。

未来,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并逐步提高覆盖率和缴费水平。

八、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扩大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在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让更多企业职工享受到额外的养老保障。

这将有助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提高退休人员的整体生活水平。

九、社保基金“钱生钱”能力增强

为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家将扩大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体系。

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运营策略,社保基金将实现更高的收益率,从而为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人社部长发布的“9大利好”政策不仅为退休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展现了国家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