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内年轻人,可曾听说过黄麻这号植物?这种植物在小编父辈年轻时,曾一度种遍中国大江南北,但到近期,小编偶然惊悉,黄麻种植,在国内早已几乎销声匿迹,基本完全依赖进口,而这个进口国不是别国,正是印度。

再查下去,小编愈发吃惊,因为在印度,种植和加工黄麻,是一项年获利33亿人民币、能养活近千万人口的庞大产业,在欧洲这个最大消费市场更是备受宠爱,号称“软黄金”。

在中国日薄西山,却在印度如日中天,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咱们得从一开始慢慢讲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是一种属于椴树科黄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上确实就是一种最高可达4米、如甘蔗一般的巨大的草。其原产于亚洲热带,适应高温多湿气候,除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东南亚群岛外,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亦有广泛分布。

而黄麻在中国的人工种植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早在《诗经·陈风》中,就已经出现了“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记载。

那么古代的中国人,为何会青睐这种“巨大的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黄麻这种“巨大的草”的特性,就意味着黄麻整株植物都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纤维,由其加工而来的黄麻丝,就是一种具有极高韧度的天然丝线,可用于编织各种口袋,亦或搓成绳子——我们常说的“麻袋”、“麻绳”,指的就是这个。

再到唐朝时期,中国人更是发现黄麻的叶和根均可入药,外治疮疖肿毒、内服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甚至还可以用来造纸。以至于杜甫都曾写出了“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的诗句,来称赞黄麻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种植上,黄麻还具有多重便利性:

黄麻的生存适应性确实对得起“巨大的草”的名号,只要往地里一插,基本就无需更多看护,完爆所有农作物,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和油菜、蚕豆等作物套种,这在生产效率低下的古代农村,绝对是备受农民喜爱的重大优势。

并且黄麻收获的季节,正好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深秋农闲时,农民自然也乐得趁冬天到来前,动员一家老小,再最后收获一笔。

其实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地上还有至少2000家黄麻加工厂,甚至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棉花禁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出现过“以麻代棉”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根据小编查到的资料,黄麻目前在中国的本土产量,仅有4万余吨,与印度的195万吨/年的产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以至于在2020年,都需要从印度进口25万吨。

这样一种甚至具有战略意义的植物,为何才过了半个世纪,就在中国如此不受待见,宁可从印度进口也不愿自己种了?

讲到这里,咱们就得了解,黄麻在印度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上位”之路了,而这一切,还得从英国人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黄麻的诸多好处,各种黄麻织物更是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温带海洋性气候著称的欧洲西部,在不太适合种植棉花的同时,也一样不适合种植黄麻。

因此在19世纪之前,西欧的黄麻制品,主要是从沙皇俄国进口,但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来自沙俄的黄麻供应就此中断。万般无奈的大英帝国想来想去,最后想起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王冠上最闪耀的明珠”,不正是黄麻的原产地之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855年,英国殖民者就在印度开设了第一家黄麻厂,生产出的黄麻全部专供西欧。在巨大的垄断利润驱使下,到1879年,这种黄麻厂已经扩展到多达20多个,一时间成为英国资本家在印度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

再到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甚至为之专门设立了“黄麻工业部”,黄麻在英国殖民工业资本中的号召力,甚至一度超过香料与黄金,这也是其所谓“软黄金”称谓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正是小编所希望指出的重要一点——与长期在我国农村地区扮演边缘角色不同,黄麻在印度,从一开始就是西方近代殖民资本的宠儿,依靠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霸权,在起跑线上就拥有了完备的全球产销体系。

于是早在20世纪初,印度就成为全球最大黄麻生产国;再到印度共和国于上世纪50年代成立后,英国资本退出,但印度本国政府又对其进行了重点扶持。这种大英帝国和印度本国接力扶持超两百余年的结果,就是如今的印度,确实是全球黄麻产业无可置疑的执牛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如此,那么如今正亟需发展新产业以提振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中国,干嘛不也踏上这条赛道,与印度争夺这块蛋糕?

这是因为,印度黄麻产业的辉煌背后,凝聚的却是各种不堪入目的问题。

黄麻作为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确实在理论上也适合同样拥有超14亿人口的我们。

但问题是,在印度,无论是田间种植还是工厂加工,大量的农村女性才是劳动主力,要论比拼劳动力成本,我们如何能比得过本就作为印度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她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独霸全球黄麻产业,看似厉害,但说穿了,其全球市场容量也就连百亿人民币不到的规模。

毕竟在现代化纤工业面前,黄麻那一年一生的产能和依旧停留在纯手工业的加工状态,根本毫无竞争力可言。

在印度看似如日中天,但整个全球市场却已经开始日薄西山,这才是黄麻产业的本来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的整个加工处理过程,必须全程浸泡在水里完成,但黄麻的一大生物特性,就是会在这个过程中令水体变得污臭难闻,对水体造成大量污染。

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印度敢维持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行业继续运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还是让小编戳穿事情的真相:

印度的黄麻产业,说白了就是印度版的“棉花种植园”,是西方殖民资本在当今世界的最后余孽之一。

其能在印度持续辉煌两百多年,只是因为如今也只有印度,敢为这点利润,继续把自己的底层农民当成种植园奴隶来剥削——当然在印度政府看来,他们是为本国数以千万计的贫民保住了吃饭的碗,反而是妥妥大功德一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种“功德”,咱们至于去和印度人争抢吗?

小编愈发觉得,咱们早早淘汰掉黄麻产业,这才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