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6年西安事变后,原本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国共两党加快了第二次合作的谈判进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在日本全面侵华的背景下,国共两党迅速达成了最后的合作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共产党领导的原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从此,“八路军”的称号声名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记者镜头下的八路军战士

虽然后来八路军被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依然习惯用“八路军”这一称呼。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师的正副师长一共六人,在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这六位师长中有五人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当时,毛主席还对其中唯一未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将军说:委屈你了……

那么,八路军三个师中唯一未成为元帅的师长是谁?为何连毛主席也觉得委屈他了呢?

今天,作者要和大家讲述的,是开国上将之首——萧克将军的故事。

01. 资历深厚

前面我们说到,八路军一共下辖三个师,115师正副师长林彪、聂荣臻,120师正副师长贺龙、萧克,129师正副师长刘伯承、徐向前。

如今我们都知道,林、聂、贺、刘、徐在1955年授衔时,都成了共和国元帅,而120师的副师长萧克,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克上将

其实,以萧克的资历,他完全可以进入大将行列。

萧克1907年出生在湖南郴州嘉禾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14岁时,他的大哥萧克昌被当地地主陷害而死,“为大哥报仇雪恨”成为少年萧克心中最强烈的愿望。

1926年,萧克从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毕业后,决定弃文从武,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当时,萧克是留在家中唯一的儿子(大哥被害,二哥远走),由于担心父母反对,他一直对父母隐瞒着去广州一事,只给家里留了一封长信便上路了。

不料,等他到达广州时,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已经结束,他只好上了另一所军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不久之后,宪兵教练所被并入黄埔军校,萧克的黄埔梦想也算是实现了。

萧克毕业后,正值北伐战争如火如荼,他辗转找到叶挺的独立团,被分配到71团3连当政治指导员,成为“铁军”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将军

1927年4月到7月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在上海、武汉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

然而,萧克没有畏惧此时的血雨腥风,而是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洪流中。

8月1日,时任国民革命军某连代理连长的萧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跟随起义部队转战广州,后几经辗转再次找到党组织,组建了独立营。后来,萧克带领的这支农民军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率领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湘南起义部队

1968年劳动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见到萧克,还握住他的手,笑着谈起了他们当年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们当时是在龙溪洞见面的……你们真是揭竿而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功勋卓著

井冈山会师后,萧克所在的宜章独立营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29团,萧克担任29团二营七连的连长。

1928年四月下旬,盘踞在江西永新县的国民党杨如轩部气势汹汹地进犯井冈山,企图夹攻红四军。

29团作为前卫,赶往遂川县黄坳镇阻击敌人。在战斗中,萧克说服营长趁敌不备先打过去,营长听从了萧克的建议,遂率领第七连和另外两个连率先冲进黄坳。

当时29团是湘南农民军,虽有一千余人,但枪支却不到300支,大部分人使用的武器就是一柄长约2米的梭镖。

虽然武器不好,但这支部队却很有冲劲,战士们就是凭着这股冲劲,像潮水一样,冲过黄坳河,冲垮了敌军朱培德27师81团的先遣营,缴获了50多支枪。

这是红四军自成立后的首次胜利,为后来的三打永新以及连续四次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只有21岁的萧克也在这次战斗中初显他的作战指挥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时期的萧克

后来,萧克被调到28团,他从二连连长起步,历任一营副营长、二营党代表、二营营长,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32年,年仅25岁的萧克被调到湘赣军区担任红八军军长,开始担任一个独立战略区域的主要军事领导。

11月初,蒋介石出兵10个师,8万余兵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而此时的红八军,只有3个师,2700多人。

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萧克大胆决定:放弃死守根据地,采用奔袭战术逐步消灭敌军

4月初,萧克率领部队到达路田,根据敌人的分布情况,采取了佯攻打援之策,先是对据守云田墟的敌军发起佯攻,引诱遂川城内的敌人出援,以便在运动中将其消灭。

遂川城内的敌人果然中计,被引诱出城,萧克乘机在运动中从侧面伏击,仅半小时就歼灭了来援之敌1个营及迫击炮、机关枪连大部,缴获了迫击炮4门、重机枪3挺、步枪220支,毙敌200余人,俘虏100多人。

云田墟战斗后不久,萧克又带领部队在九渡冲、棠市等地连续取得胜利,缴获机枪、步枪、无线电台、军装等大量物资,俘敌600多人,其中包括敌团长1人,而萧克带领的红军只伤亡了四五十人,可谓是打了个“便宜仗”。

就这样,萧克运用自己的战略思想和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再一次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1935年,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开始带着队伍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将军山战役、乌蒙山千里回旋战、普渡河遭遇战等多次战役。

长征结束后,萧克成为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当时红军各方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到达陕北后,右五为萧克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克开始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在1938年的忻口战争中,萧克大胆出兵,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敌军分散深入后,集中兵力进行反击,一口气收复了河曲、保德、神池等7座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担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除此之外,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统战工作,促成了陈明仁、程潜等国民党将领的起义,在建国初期,萧克率部千里追歼,经过6次大规模的战役,解放了湖南、江西、广东等五省,为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03.两次“站错队”的经历影响了萧克的军衔吗?

很多人认为,如果从资历的角度看,萧克的资历完全可以评上大将,甚至可以说,能和一些元帅媲美,但是到评定军衔时,却只有上将的军衔,属于“评低”了。

确实,如果仅仅从资历来看,萧克称得上是“老资格”、“元帅资格”,因为不论是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搭档都是元帅级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晋察冀军区与聂荣臻、杨成武一起指挥作战

据曾经参加《萧克回忆录》编撰工作的周炳钦回忆,在正式授衔前,毛主席可能也担心萧克有消极情绪,还亲自找他谈话,意思是把他放在上将之首的位置,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末了,毛主席还表示“委屈你了”

后来也有人当面问过萧克将军:“您很早就入党了,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而 1955 年授衔时,仅授您上将军衔,比您资历浅的人却授予大将军衔。您当时心理平衡吗?”

萧克将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他讲了东汉“大树将军”的故事:当年汉光武帝刘秀麾下有一员大将冯异,在刘秀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等到王朝建立论功行赏排座次时,他却退避到树下读书思过。

萧克将军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他又何必计较这么多呢?他愿意像大树将军冯异那样,谦退不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五七干校”劳动之余

也有一些人认为,具有“元帅资历”的萧克之所以只被评为上将,是因为曾经两次“站错了队”。

具体来说,就是1929年在选举军委书记投票时没有投票给毛主席,还有就是1935年长征期间没有坚决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其实,这完全是过分解读了,两次“站错队”并没有影响萧克后来的职位及军事生涯

首先说1929年白沙会议那一次,当时党内讨论军队的指挥问题,毛主席认为应该由党指挥军队,即“党指挥枪”,但萧克等大多数将领认为应该保持军队的独立性,后来在选举军委书记时,萧克也没有投毛主席的票,而是将手中的票投给了陈毅。

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毛主席的看法是无比正确的,建军先铸魂,只有千千万万的将士矢志不渝地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才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建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而不是像旧军队中那样,今天可以去当这个军阀的兵,明天又跑到那个军阀那当兵去了。

虽然萧克在这一次讨论中没有支持毛主席,但他也是为了革命的前途着想,并不是出于私心,顶多只能说他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党也并没有因此打压他,他后来的职位也证明了这一点。

更何况,当时大多数人也都和萧克一样,不赞同毛主席的看法,没有投毛主席的票,怎么可能只打压萧克一个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我们再来看长征中那一次,1935年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带着红四方面军坚持南下,当时萧克没有坚决和张国焘划清界限,这段经历他后来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了。

但是,萧克在这件事上虽然有过错,但也“情有可原”,因为当时通信条件落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都与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萧克对于张国焘和中央红军之间的矛盾并不清楚,因此他没有坚决地与张国焘作斗争,而是保持了沉默。

虽说萧克这一次“站错了队”,但也并没有影响他后来的军事生涯,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后,萧克依然担任了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萧克也依然是贺老总的副手,担任120师的副师长。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些人认为的“站错队影响了萧克的军衔”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萧克将军握手、交谈

04.“萧克没能评上大将”的几个原因分析

授衔时萧克“只评了”上将军衔,我认为这个结果应该是公正的,不存在刻意“打压”的现象。那么有“元帅资格”的他为何最后只评了上将呢?我认为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定军衔看的是完整履历,而不是某一个时期的职位。萧克在红军时期职务确实比较高,担任过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和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但是,红二方面军无论是从实力、兵力还是影响力,均不如红一、四方面军,因此萧克的副总指挥的职务是要“打折扣”的。

到了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萧克的职位和战功都不太突出,和大将中的粟裕、陈赓、萧劲光等完全比不了。

第二,萧克在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不如许光达。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方面军的旗帜人物是贺龙。出身红二军团的许光达长期是贺龙的部下,而红六军团的萧克此前与贺龙并无太多的交往。因此,如果要在原红二方面军中选一个大将人选,许光达比萧克更具代表性。

第三,萧克和贺老总之间的分歧。其实萧克和贺老总两人是亲戚关系,萧克的夫人蹇先佛与贺龙的第四任夫人蹇先任是亲姐妹。但是,在工作中,萧克和贺老总之间是有一些分歧的,比如长征时期的便水战斗,以及抗战时期的“告状”风波等,让贺老总对萧克有了一些意见。而这种矛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萧克在军旅生涯中失去了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同时也使得萧克在政治上会有“减分”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的贺龙和萧克

总的来说,1955年的军衔评定,是综合考虑了将领们的资历、功绩、职务、德才等因素后的结果,是评衔委员会反复斟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也是公平公正、符合评定标准的结果。

结尾

虽然有人在心中为萧克将军鸣不平,但是,革命工作不同于梁山上的排座次,正如萧克将军自己所说,战争年代有多少将士牺牲了?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战功什么的不值得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克将军80寿辰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是啊,在生命面前,名与利都是浮云,萧克将军享年101岁,他的夫人今年106周岁,如今仍然健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萧克将军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