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抢夺侄子朱允炆的,来路不正,朱棣称帝之后,却一直想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合法的。朱棣苦心孤诣地给自己争了一个太宗的庙号,嘉靖继位之后,却将它给改了,由太宗变为了成祖。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何朱棣想要太宗,嘉靖却执意要给他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大哥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也没打算将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将朱棣封为了燕王,让他去北方替大明镇守边疆去。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还有二十多个儿子。朱元璋没有从儿子中挑选一个继承人,而是让孙子朱允炆成为了大明的储君,这让朱元璋的一众儿子,内心不服,尤其是朱棣,文韬武略皆在朱允炆之上,在他看来,自己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朱元璋却让朱允炆做了储君,朱棣内心一百个不服气,但只要朱元璋活着,朱棣不敢造次。
朱元璋死后,诸王的不满之情就表现出来了,这让朱允炆感受到了威胁。随即,他效仿汉景帝,开始削藩。朱允炆先削了5个实力较弱的藩王。当他觉得一切顺利,准备对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动手时,朱棣却起兵造反了。造反之后,朱棣通过欺骗、贿赂手段,将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和八万甲兵,抢夺到了自己手中,然后借助他们的帮助,成功击败建文帝,夺得了皇位。
朱棣内心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抢夺侄子建文帝的,来路不正。由于内心有鬼,朱棣一直想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合法的。为此,朱棣做了不少掩耳盗铃之事。朱棣宣称,朱元璋本来打算传位给自己,是朱允炆封锁消息,夺了他的皇位。朱棣还让人修改《太祖实录》,废除建文帝时期的规章制度等,想要消灭建文帝的印记。朱棣还在自己的庙号上动了心思,他想让子孙给自己一个太宗的庙号,这样在数百年后,人们会忘记他夺位的污点,觉得他是合法继承的。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跟随朱棣参加过靖难之役,自然也不愿将造反的污名,扣在自己和父亲身上,所以他按照朱棣的心愿,给了朱棣太宗的庙号。嘉靖继位皇位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又将朱棣的庙号给改了,由太宗改为了成祖,虽然提高了朱棣的地位,但却违背了朱棣的本意。
庙号起源于很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皇帝去世后,其子孙后代都要祭拜他,但又不能直接称呼祖先的名字,所以他们就用庙号来代替。最开始,庙号是很尊贵的名称,只有做出重大贡献的君王,才有资格拥有庙号,但到了唐宋等时期,每个皇帝去世后,子孙都会给他一个庙号。
按照惯例,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例如刘邦是汉太祖,李渊是唐高祖,朱元璋是明太祖等,清朝是个例外,它有3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祖后面,就是宗了。以宗为主的庙号中,太宗最为尊贵。例如李世民是唐太宗,赵匡义是宋太宗。祖和太宗,是一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和第二个皇帝的庙号。朱棣想做太宗,是想让人认可他是大明第二位皇帝。
朱棣虽然做了造反之事,却不愿背上造反的污名,所以他一直想要抹掉建文帝的存在,让自己成为大家认可的大明第二位皇帝,这样建文帝就成了不合法皇帝,他自己成了大明的合法皇帝。
嘉靖是大明的第十一位皇帝,他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侄子,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大明第十位皇帝明武宗去世时,没有子孙,所以让堂弟嘉靖继承了自己的皇位。嘉靖继位之后,朝中大臣为了延续明孝宗一脉的血脉,要求嘉靖过继给明孝宗。嘉靖过继给明孝宗朱祐樘,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就成了自己的叔叔,嘉靖不愿意,所以和大臣爆发了矛盾。
嘉靖继承了别人的皇位,却不愿给别人做儿子。同时,嘉靖还想将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追封为皇帝,让他进入太庙。大臣不愿意,为此和嘉靖皇帝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嘉靖很聪慧,还很执着,他不但赢下了大礼仪之争,还将自己的父亲追封为了皇帝,母亲追封为了皇后。
父亲成为皇帝后,给他取什么庙号,又让嘉靖犯难了。按照前朝惯例,一个王朝只能有7个庙号,再加上两个祖先的庙号,可以有9个庙号,但嘉靖之前的皇帝,已经用掉8个庙号了,将剩下的一个庙号给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自己就没有庙号可用了。那时候,大臣可能为了多出一个庙号,将自己的父亲兴献王出除太庙,这会让他的一切努力白费,嘉靖显然不愿看到。
嘉靖为了能让自己和父亲兴献王都有庙号,他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了成祖。在嘉靖看来,朱棣的江山,是他自己打下的,应该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开国之君,所以给了朱棣“祖”的庙号。朱棣成为开国之君后,和朱元璋同等地位了,就不需要在太庙中抢位置了。嘉靖准备将朱棣移出太庙,由于大臣反对,最终作罢了,但因此多了一个庙号,嘉靖将它给了自己的父亲。
嘉靖将太宗改为成祖,表面上看提高了朱棣的地位,实际上,变相地承认了朱棣造反夺权的事实。朱棣一直宣称,自己是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嘉靖将他提拔到开国之君的地位,反而弄巧成拙,将造反夺权的污名再次按在了朱棣的头上,这与朱棣的本意相违背,是朱棣不愿看到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