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路上的小英雄云贵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红军战士云贵川攀上腊子口侧面悬崖的情景

云贵川,是一个被称为“甘人”的苗族小战士,攻打腊子口时只有十六七岁,没有真实姓名,因为参加红军走过云南、贵州、四川,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云贵川”。他从小爬山采药、打柴,练就一身攀登悬崖绝壁的好功夫,在腊子口战役中,他带领敢死队员,攀登悬崖绝壁,炸掉敌人的碉堡,拔掉腊子口战役中的一颗硬钉子,为红军胜利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铺平了道路。

1935年9月17日,红军向天险腊子口进发,下午4时先头部队与守敌接上了火。

腊子口是藏语意为“狭窄的山路隘口”,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素有“天险”之称。此地四周全是崇山峻岭,无路可通,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从一线天通过,两山之间相距8米宽,腊子河从沟底石缝中奔涌而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道路两旁是由厚厚的石壁构成的长廊,有30多米长,绝壁峭立,如刀劈斧削一般,高达一二百米,一座破旧的小木桥横架在腊子河上,当地有句民谚:“走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可见腊子口地势是多么险要。

守敌是国民党军阀鲁大昌新编14师的一个团,他们在小桥两边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在悬崖上构筑了碉堡,在悬崖后面的山坡上构筑了几道封锁线,妄想凭借有利地形,进行拼死抵抗。英勇的红军战士经过五次密集的强攻,都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和冰雹似的手榴弹挡了回来,始终不能攻破,人员伤亡很大。

红军经过反复侦察,并召集党员会议,研究夺取腊子口的方法。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守敌有两个弱点:一是敌人的炮楼没有顶盖,二是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在正面,凭借沟口天险进行防御,两侧因为都是耸入云霄的高山,设防薄弱,山顶没有发现敌人。若能组织一支迂回部队从后山爬上去,就能居高临下用手榴弹轰击敌人的碉堡,配合正面进攻,还可以向东出击,可面对这叫人看着都眼晕的绝壁,如何才能爬上去呢?大家都开始犯愁了。

在这紧急关头,一个从贵州入伍、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说他能爬上悬崖。原来他在参加红军前,靠采药、打柴为生,经常爬大山、攀陡壁,眼下这个悬崖绝壁,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上结实的铁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于是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苗族小战士身上,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冒险。

只见云贵川赤着双脚,腰上缠着一条用绑腿结成的长绳,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搭住一根胳膊粗细的歪脖子树根,拉了拉,一看很牢固,两手使劲地握住竿子,两脚用脚趾抠住石缝、石板,蹭蹭蹭就爬到竿顶,他像猴子似的伏在那里稍喘了口气,又向上寻找可以搭钩的石嘴……

战士们都屏住气仰视着山顶,夕照里,只见他比猿猴还要灵活,忽而攀登,忽而停下。越往上,身影就越小。战士们都替他捏把汗,万一失手,从高崖上摔下来,可就糟了。这位苗族战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体红军战士的心,真是一发系千钧哪,因为他一个人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斗的胜负!终于上去了!终于上去了!战士们不由得长长出了口气。

黄昏前,云贵川攀登到山顶后,就将随身携带的长绳扔到悬崖下面,远远看去就像搭了一条天梯,后面的15名敢死队员紧抓长绳,一个接一个向山顶爬去……

等敢死队员们全部爬到山顶后,向山下发出三颗红色信号弹,此时担任正面进攻的红军战士看到信号弹后就开始进攻,激烈的浴血战又开始了。

山顶的战士向下冲锋,山下的红军向上冲锋,守敌受到两面夹击,后面山坡上的守敌被天降的红军吓傻了,纷纷举手投降或弃械逃跑,负隅顽抗的守敌被击毙。但是悬崖下的碉堡里,几挺机枪喷着恶毒的火舌,河对岸冲锋的红军纷纷中弹倒下,一时冲锋严重受阻,如果不能迅速拔掉这座碉堡,红军要想从这里过去比登天还难。在这危急关头,云贵川利用绑带向下滑,将拉响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的碉堡里,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飞了,腊子口战役取得最后的胜利。

肖华将军在《长征组诗》中写道:“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生动描写了英勇的红军战士奇袭腊子口的壮举。

来源:红色甘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期推荐 ●●

// 1

// 2

// 3

编辑丨达藏吉 责编丨后晶晶

审核丨张大勇 监制丨王宏林

获取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甘南新闻,带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动态!您还可以通过2455038805@qq.com邮箱向我们投稿,欢迎您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