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我军首批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一千余颗璀璨将星中,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潜伏将军”,他刚毅果敢,有勇有谋,为革命屡建奇功。他就是廖运周。
廖运周原名冠洲,别号汇川,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廖家湾。1926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后随炮科迁移至武汉。在武汉军校学习期间,廖运周结识了足以影响其一生的靖大康,并在其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廖运周从黄埔军校炮科毕业后被派任武汉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炮兵团少尉见习排长。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廖运周随即加入起义军,任25师第75团团部上尉参谋兼警卫连连长。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潮汕,不料失利,廖运周无奈辗转赴上海、南京,后返乡。第二年,受中共中央军委指派,他成功打入西北军内部,后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6旅第738团上校团长,因敌人破坏,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直到1937年才与北方局取得联系。
1938年10月,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最大一次战役——武汉会战中,廖运周率领的656团大显神威,以零伤亡代价歼灭数百日军,干净利落地取得了一场伏击战的胜利,一时间轰动全国。廖运周因此成了抗日英雄,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电嘉奖。
时值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正酣,侵华日军淞浦师团被中国军队重重包围。日军一部受命向东进攻救援淞浦师团。国军第九战区司令员薛岳为保证会战战果,全歼日军淞浦师团,除令5个师南下堵口子外,还令防御面过大的守军适当收缩集中。
当时廖运周由于前往18军驻地拜见黄维军长,商讨作战计划,故而耽误了行军时间。当他带着从黄维那里借来的八门炮返回部队中时,才猛然发现友军部队已经提前开拔,自己的部队可能面临着孤军对敌的严峻危险。
为追赶友军,脱离危险,廖运周率领656团迅速西撤。急行军之后,部队到达了箬溪以西的小坳。在这里,他遇到了先行到此的328旅旅长辛少亭,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在此给予猛追不舍的日军予以打击。
廖运周选择的伏击战场是湖北、江西两省交界两山之间的一个坳口,公路在这里拐了两个急弯呈S形,中间是一座十几米高的小高地。在勘察完地形之后,廖运周连叹上天有眼,给我军送来这么一块绝佳的伏击阵地。
当时国军在小坳本来驻有部队,不料闻知日军即将杀来,守军先已胆寒,遂望风而逃,将这一块杀敌立功的有利地形弃之不顾。更为可耻的是,其仓皇逃走时,竟然置高地后面的弹药库而不顾,致使上万发炮弹完好无缺地储存在里面。
为加强伏击的火力,辛旅长给廖运周调来了4门迫击炮,然后交代了一下,两人握手分别后带着旅部人员先行撤走了。廖运周的656团原有黄维送的8门炮,加上这4门炮,伏击的胜算就更大了。一时间,部队中弥漫着高昂的作战热情,全团官兵很快按照战斗部署,进入了伏击阵地。
入夜后,紧追656团不放的日军27师团前卫部队缓缓地进入了伏击圈。几辆日军坦克在前开路,后面则是长长的日军车队。一时间狼烟滚滚,铁甲轰鸣声响成一片。待其进入伏击圈,随着廖运周的枪声,656团的12门炮顿时将一颗颗复仇的炮弹射向了路上的日军车队。
一时间,日军的军车一辆接着一辆中弹起火,丧尽天良的侵略者被炸得血肉横飞,短短的公路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场。气急败坏的日军架起机枪,却连个中国士兵人影都看不到,只能盲目地四处扫射。
次日,廖运周看到我军伏击战已取得成功,便及时撤出战斗,率领656团向西追赶主力部队。是役,我军以杂牌军的一个普通团迟滞了日军一个完整的师团一天多的时间,击毁日军20余辆坦克(含部分战车),数十辆载重汽车,歼灭数百名日军,而自己却无一名士兵伤亡,创造了奇迹。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在日军方面也有记录,丸山师团(27师团)因为首车尾车被击毁,部队无法机动,在“支那军炮兵集团”打击下,损失坦克九辆,其他战车十六辆,卡车四十余辆,人员伤亡六百余,超过了当初攻占东北三省的全部损失。一时间,廖运周成为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人物,为国内外所瞩目。
1939年秋,时任110师656团团长的廖运周因被怀疑通共,被调到31集团军干部训练班当大队长。所幸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嫌疑解除,廖运周于1941年又重新调回110师,任副师长,1942年又接任了师长的职务。此次事件对于廖运周是个不小的警示,从这以后他办事更加谨慎小心。
1947年2月,110师调至山东,邓小平同志指示把110师地下党关系转移到华东中央局。随后,时任中共华东中央局副书记的陈毅对党在110师的工作专门做出指示:当前搞情报比起义贡献大,要充分发挥廖运周的作用。
蒋介石历来对杂牌军极不放心,唯恐赤化,他亲自把特务组织“人民服务队”派到师里,以整顿军纪为名,监督部队和军官。经过廖运周和110师内地下党员的长期工作和努力,110师逐渐成为一支真正为我党所掌握的国民党军队。
廖运周等人所盼望的机会终于来到了: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廖运周所在的第85军隶属于黄维兵团,也奉蒋介石之命增援徐州战场。淮海战役总前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以中原野战军为主,不惜任何代价,歼灭黄维兵团。
黄维被围困后,决定挑选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廖运周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立即举行战场起义,打破黄维的突围计划。于是,廖运周主动请缨打头阵,当开路先锋!黄维没想到廖运周这样支持自己的决策,当即同意。
廖运周随后便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送达到解放军前线最高指挥员处,并把自己决定率部起义的计划也同时报告,为避免战场上误会,他还提出请解放军前沿部队在110师突围的左翼让开一个口子,等110师过去后再把口子封上。党经过慎重考虑,批准了廖运周的这一计划。
1948年11月27日,110师(欠328团)5000余人,胳膊上扎着白布,由解放军派来的联络员武英带领,在解放军密集的枪炮声掩护下,迅速通过了包围圈,到达集结区。待廖运周部队全部通过后,解放军部队立即堵死了通道,110师起义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就在廖运周起义之后,与解放军前线指挥王近山司令员一起庆祝的同时,黄维等人还信心十足地等待廖运周胜利的消息。而当廖运周战场起义的消息传到黄维的指挥部时,黄维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12月6日,我军各野战军部队对围困在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在短短的10天内,黄维第12兵团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共十一个师十万余人除零散人员逃脱外,皆被歼灭。
2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还专门发来贺电,电贺廖运周“回到了革命大家庭”,领导110师官兵“走上了光明大道”。
廖运周率领的110师起义后被编为解放军二野第4兵团14军42师,廖运周继续任师长,从此结束了其长达二十余年的秘密生涯。这支部队随后参加了渡江作战,横扫江西、解放两广、征战云南、进军西藏,逐步锻炼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廖运周在1955年我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我军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潜伏将军”。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然英雄虽逝,却英魂长存,虽死犹生。(团队特约作者杨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