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相较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拿着小米加步枪的我军略显劣势。可尽管如此,坐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房间里的毛主席,通过起草197封电报,打败了乘坐专机到处赶往一线战场指挥的蒋介石,这一结果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是如何用这197封电报统筹全局的呢?明知战争指挥中心所处的地势很重要,毛主席为什么会把指挥中心定于人烟稀少的西柏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一直以来都被称为“革命圣地”,解放战争时期,它却成了蒋介石眼中的一根刺。1947年,蒋介石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共产党指挥中枢、占领延安,就把全面进攻的方针改为了重点进攻,动用了25万多人的兵力向延安地区进发,由胡宗南亲自担任此次战役的指挥官。胡宗南自认为肩负重任,就下了死命令,要不将中共中央一举拿下,要不把他们打回黄河,再同华北地区的解放军决一死战。

战争一触即发,国民党用重火力进行掩护,与西北野战军展开了激烈的枪战,与此同时,近百架飞机萦绕在高空中,对延安空投炸弹,整个延安炮火轰鸣,硝烟四起。可当时延安地区所有的解放军加起来只有三万余人,无论是武器上还是规模上都不存在优势,国民党不遗余力发起进攻,西北野战军四面楚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初期,中共中央就如何应对国民党重火力进攻召开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亲自部署反击工作,并且提出“必要时要用一个延安来换取整个中国”的策略。3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寡不敌众,国民党兵临城下,中共中央决定由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继续与敌人抗衡,为掩护百姓和中共领导人的转移争取时间。

毛主席在撤退前嘱咐彭德怀说:“蒋介石这样做,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延安是中央的,我们迟早会要回来的。”他还安排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在防御作战的同时,要最大程度地消耗敌人的火力与体力,等到时机成熟,再与敌人展开运动战,最后抓住机会进行反攻,争取把敌人一举歼灭。

历时一周,延安地区所有的中共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彭德怀带领着西北野战军从延安主动撤退,最终在陕北与组织汇合。经过商讨,中共中央把解放战争的“大本营”安置在了平山县的西柏坡,毛主席力挺这一决定,他认为这里不仅是《白毛女》中主人公的故乡,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模范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主要的是平山县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左右两边分别是太行山和古长城残垣,易守难攻,西柏坡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可利用面积特别大,由于东部地区是平原,交通也很便利,是指挥中心所处地的不二之选。

当时有人提出,这么多人聚集在平山县,会给平山县的百姓们带来经济压力。得知此事的县委书记笑着告诉中央领导人:“领导啊,我们平山县地多人少,是周围几个县城里最富裕的啦!你们就放心地在这驻扎,是吃不穷我们的。”而且曾任晋察冀军区司令的聂荣臻也表示,这里可是“晋察冀的乌克兰”,资源问题不必担心。

确定了党中央的根据地之后,中央决定把组织分为两部分,由朱老总带领一部分人在西柏坡展开工作,另一部分则由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带领着前往陕北,主要工作就是指挥解放战争。时隔一年,朱老总和聂荣臻已经带领着晋察冀野战军对国民党展开了局促反攻,慢慢地扭转了晋察冀地区的战争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驻扎在陕北的毛主席等人商议,对占领在延安的国民党实行“迂回”战术,具体内容为与敌人在延安边界周旋,消耗敌人资源,最终将其剿灭。通过西北野战军的高度配合,国民党屡屡战败,延安被成功收复,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由被动防御变为了主动进攻阶段。

解放战争迎来了新的局面,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从中看出了胜利的曙光,征得中央的同意后,他们就从陕北转移到了西柏坡,与朱老总等人汇合,共同商讨解放战争反攻战略。

1948年,我国在东北战线上拿到了主动权,此时的蒋介石想要放弃沈阳,撤往锦州,转而攻打华中和华北地区,可是他又怕最后没能拿下这两个地区,又失去了东北这一块“肥肉”,得不偿失,所以就继续把兵力留在了东北,计划占领锦州,打通北宁路。中共中央猜到了蒋介石的这一计划,就派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9月中旬,两支军队在北宁路上展开了火力对决,辽沈战役达到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沈战役中,在毛主席46封电报的远程指挥下,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浴血奋战了六天六夜,连续抵挡了国民党十余次的猛烈进攻,为人名解放军攻下锦州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得知锦州失守的蒋介石慌了心神,又看到北宁路的军队迟迟不能推进,便坐飞机赶回了沈阳,命令身在长春的国民党攻打沈阳,可是毛主席早就猜到了蒋介石的计划,就下令趁着国民党攻打沈阳的时候,解放军拿下长春。

随着杜聿明带着国民党余党分子从海上撤离,东北地区已经全部得到解放,辽沈战役宣告结束。辽沈战役刚刚告一段落,华东和中原地区就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这次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都是由毛主席亲自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所占优势相对较大,整场战役总共历时了66天,毛主席起草了64封电报,每一封电报中都详细地解释了了各个时间段军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战略调整,当电报交到司令员手里的时候,他们都表示从来没见过如此粗略有别的战略部署,虽然内容复杂但是易于理解。

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剿灭了国民党55万余人,其中包括了国民党的两大主力军队,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局面,我国士兵的士气也因此高涨。

平津战役爆发于1948年11月,那时候淮海战役还没有结束。身在指挥中心的毛主席要同时指挥两场战役,往往是这封电报刚刚开始起草,下一封来自前线的电报就送达了,毛主席为了避免一心二用,就根据战况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先回哪一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津战役期间,毛主席在64天的时间里一共起草了89封电报,几乎一个小时要起草三四封电报,后来毛主席回忆说:“那个时候都觉得吃饭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可能在你休息之余,我们的战士又丧命余战场上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毛主席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最终,淮海战役取得胜利,一共歼灭了52万国民党。

纵观三大战役,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最终取得的成果,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甚至放在世界战争上都十分少见。解放战争的结束,无一不体现着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一所只有16.3平米的小房子里,毛主席用197封电报打败了各方面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后来,这所西柏坡简陋的土胚房被人们称为“解放战争结束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位于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中部,解放战争的西柏坡上只有几十户人家,党中央把西柏坡选为了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24场战役,描绘出了新中国的缩影。“我们在西柏坡上建立的指挥中心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而毛主席就是在这,靠着发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周总理曾经对媒体开玩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毛主席能够战胜国民党不仅仅取决于这197封电报,更取决于他在战争中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政策。在每一封毛主席发出去的电报中,你都可以找到“可否、是否稳妥、你觉哪种方案更适合、望再三斟酌”的字眼,毛主席一直强调,我发出的电报只是一个模板,而身在前线的你们才有最终决策权,每个司令员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计划“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才能打出胜仗。

这也是蒋介石与毛主席最大的差距,毛主席在国家大事面前利落干脆,但是从来不会我行我素。而蒋介石就不一样,一直以来他都奉行“唯吾独尊”的说法,在三大战役的指挥中,他经常会一时冲动下达命令,而后又改变主意,纵观全局,有多少士兵为他的武断与善变送出了性命。

事实上,解放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蒋介石坐拥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庞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可是到了战争后期,蒋介石的军队里出现了严重的原则问题,那就是军纪混乱。蒋介石总是在军队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可是从他指挥作战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就是那个最不重视纪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时候,他都会越级下达命令,最终导致军队里上下政策不一,作战情况相当混乱,久而久之,士兵们也慢慢产生了抵触心理,不听从指挥的现象越来越多,最终国民党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当美国人质问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的时候,他也哑口无言,由于在二战时期美国军队与毛主席交过手,知道毛主席的实力,他们提前有预知这场战争可能会打得比较艰难,但是没想到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蒋介石会败下阵来,此时的美国已经决定放弃了蒋介石,反而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

毛主席虽然是用发电报这种比较落后的方法去指挥作战,但是解放军中有铁一样的纪律,这就能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因为国民党军队里出现了以下犯上、无视军规的现象,所以就算是蒋介石亲自到现场去指挥,效率也不及毛主席的万分之一。当一个军队失去了纪律,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任人宰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西柏坡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他用一封封电报创造了扭转乾坤的奇迹。三大战役的胜利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军事眼光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淋漓尽致,在充满战争的那个年代,是共产党钢铁般的纪律成就了如今的新中国。“团结”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不管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疫情肆虐的如今,中国将会一直坚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原则不断前进,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