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当蒋介石被放出来后,对着所有人破口大骂,但在提到周恩来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周恩来是个好人,不是装得”。为什么蒋介石对周恩来的评价如此之高,周恩来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学者型的县官,母亲也是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从小周恩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物质上匮乏,也自然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正屋天井向西,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周恩来在年幼的时候,他的嗣母常常带着他一起读书识字,跟他讲很多名人名将的故事,也是在那个亭子里,周恩来萌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想法。

周家家训规定男孩“五岁入家塾习颜体”,五岁的周恩来就被送到了家塾馆学习。因为周家的祖辈一直在绍兴居住,后来才到了淮安市,在驸马巷购得一套老宅之后,就辟出了三间房子作为家塾馆,年幼的周恩来就是在那里,开始学习基础的字词《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等等,后来周恩来跟随父母到了清河县,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万家公馆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万家公馆的教书先生是一个落第秀才,只想考取功名,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在课堂上学的还是启蒙的教材,在教室周恩来无法安坐,只好和教书先生达下了“君子协定”:自己按时上学,然后到外祖父的书房里读书,放学之后跟其他同学一起回家。后来这件事还是让周恩来的嗣母陈氏发现了,她不但没有打骂周恩来,反而也认为这样的教书先生不免有些误人子弟。万府人多眼杂,看到年幼的周恩来不但不好好“读书”,反而乱跑,总是在背后说他的不是。周恩来可没少受委屈。母亲万氏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万府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把坐落在十里长街之南陈家花园的14间房子作为临时住处,并在那里为周恩来请了先生,先生不仅学问高,而且会因材施教,书法了得,周恩来在这位教书先生的教育下,大有长进。

童年时期的周恩来,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学问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着一颗为天下开太平的心,影响周恩来不仅仅有他的父母,还有他家里的一位女仆,周恩来家中败落之后,没有钱给这位女仆发薪水,但是这位女仆仍旧不离不弃,在没有薪水的情况下依然愿意照顾周恩来一家,那时候的他感受到了这位来自乡下女人最朴素的感情,不求回报的大义,从此周恩来对穷人就多了一份关爱和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童年这段经历,让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候,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学说,也为他日后加入中共奠定了基础。在日本留学之后,周恩来再次回到南开学校,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的领导人,组织了一个名叫觉悟社的团体,这个团体中,周恩来结识了邓颖超、郭隆真、郑季清等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工作,成员中的很多人都有了代号,比如周恩来同志为五号,自己的化名就是“伍豪”,邓颖超为1号,就化名为“逸豪”,9号赵光宸,后化名"奈因”,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觉悟社激励了当时很多的青年人,被载入五四运动的爱国史册。

在五四运动结束之后,周恩来又来到了欧洲留学,在欧洲周恩来正式加入共产党,并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开始有了更深地实践,担任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在欧洲的土地上不断发展中共势力。有了这样的履历,周恩来在回国之后顺利地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政治主任,参与革命的思想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黄埔军校的日子,在周恩来认识了蒋介石,并建立深厚的友谊,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周恩来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主动跟宋子文、张学良杨虎城进行商谈,在三方之间利益之间斡旋,会议上,周恩来在中共张三方的利益至上达成了“释蒋抗日”的意见。12月23日,再次见到周恩来的蒋介石,一股难言之隐涌上心头,一把握住周恩来的手说道:“恩来,好久不见,你还是黄埔的好同志。我以领袖的人格担保向你许诺不再内战,希望你日后可以到南京与我面谈。”周恩来作为共产党的利益代表人,在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还能救了蒋介石一命。革命时期还能如此深明大义,后来蒋介石每每谈起周恩来的时候总会说到:“周恩来是个好人,不是装得”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周恩来担任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他素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保持着朴素的作风,在这其中有很多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令人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到了北京之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的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来到了北京“红都”服装店,随行的工作人员向周总理介绍:“这可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总理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走进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布料摆在总理面前,一旁的工作人员也在热情地介绍,说:“这是英国料子,另外一个是澳大利亚毛料”周总理看到这些料子直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不管是毛料还是布料,我都要中国料子”在店里的精挑细选之下,周总理选择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卡其色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中山装,这件衣服除了当时接见外宾,周总理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十年依然挺括,这都是周总理穿衣服比较爱惜的结果。在工作的时候周总理总会带上两只袖套,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的不免磨损,于是就会送到“红都”请裁缝织补,裁缝每次看到总理的衣服,心中不由得为总理的廉洁奉公感动。到了会客的时候,再将衣服熨烫,穿起来依旧整洁挺括,再加上总理本身就仪表堂堂,丝毫不会有损他的大国风度。

周总理不仅在穿的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住的方面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和生活。当时的中南海可不能跟现在相比,那时候总理生活的地方,总是潮湿,陈旧,阴冷,这样的居住环境长时间一定会伤害周总理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周总理都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秘书又来和周总理说房屋维修的事。周总理终于松口了,还不断嘱咐自己的秘书一定是哪里坏了修哪里,不能铺张浪费。不久之后,周总理就外出考察了,秘书赶紧趁着这个机会,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地板,又撤走了发霉发旧的地毯,换上了新的地毯,漏风严重的窗户,换上了厚厚的呢窗帘,还搬来了两个沙发,秘书算了算帐,觉得应该符合总理提出的“节约”要求,可是总理回来之后,看到自己的房子大变样,在门口生气地问秘书到底怎么回事,秘书支支吾吾地说:“总理,我知道错了,你先回屋休息吧”周总理看着这个有些“豪华”的房间,对着秘书反问道:“我进去的话,难道不是接受了这个屋子吗?赶快把屋子里的东西通通给我搬走”说完之后,扭头就要走,很多都开始劝总理,只听到总理大声说道:“我不进去,那不是我的家”在总理坚持之下,秘书只好把窗帘、沙发还有地毯都撤走,这下周总理才回到了房间休息,害怕下一级干部有样学样,总理还在国务院的会议上,自己检讨自己,并且教导自己的秘书:"我身为国家的总理,怎么可以如此浪费,带一个坏头,就会影响一片,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提到邓颖超周恩来,我们总会被两个人的之间的爱情所感动,周恩来是一位革命家,也是邓颖超的丈夫,在动荡的年代,两个人的感情还能从一而终,那么在邓颖超眼中的周恩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那时候的周恩来是一名成熟的共产党人,他和邓颖超之间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邓颖超早年参加中国共产青年组织,担任宣传委员,后来1925年,就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员,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以各人的身份加入共产党,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

两个人能够在一起,除了有着共同的理想之外,还有让对方都敬佩的闪光点,邓颖超最让周恩来佩服的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有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有的开始了求学之路,有的迷失在了爱情中,还有的成为了封建社会下的少奶奶。只有年纪最小的邓颖超,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轰轰烈烈地继续搞革命运动,作为天津地委妇女部长,把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和周恩来的相识是在觉悟社中,当时的周恩来就对邓颖超产生过好感,后来,周恩来远赴欧洲留学,两个人靠着书信往来逐渐了解、相知、相恋。在周恩来的眼中,邓颖超是一个成熟的革命党人,经过沉重考虑,周恩来决定追求邓颖超,从巴黎到天津,两个人鸿雁传书,增进了感情,有一次,周恩来把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寄给邓颖超,并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誓言后,邓颖超看到之后立即回信:“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这样的革命伴侣,为中国人民的事业整整奉献了半个世纪。

在邓颖超在采访中说到:周恩来是个很重感情,很专一的人。对待革命工作也是有十足的热衷,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也是常常记挂自己的好丈夫。

在父母眼中,周恩来是一位好儿子,在敌人眼中他是一位可敬的对手,在人民眼中,他是一个好总理,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好丈夫。这样的周恩来,也难怪蒋介石会在他面前甘拜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一生都在革命事业操劳,没有这样的革命前辈,我们很难有如今的幸福生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毛泽东借用曹操的一句话,肯定了周总理的理政之勤、之德、之能。联合国以国家首脑的礼仪哀悼这位总理,可见周总理的魅力不仅仅在中国还在世界,他的出现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有了他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