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澄迈8月31日电 今年暑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不同高校的十七名学子组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前往澄迈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对话澄迈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行政村、文旅单位等,支队成员深入了解乡村基层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当地产出成果并推动进一步落实转化。扎根一方乡土,立足实际调研,支队秉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理念,将乡土情怀化为未来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基层调研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澄迈县委组织部、县旅文局、县农业农村局、永发镇政府等多部门的支持下,支队成员先后前往澄迈县不同乡镇、不同类型的五个代表性行政村,以问卷形式开展调研。一次次真切的询问对话,一声声亲切的海南方言,支队成员通过入户访谈、与村干部交流,深入了解了澄迈县乡村在房屋建筑、公共空间、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相关数据充分展现了澄迈县近年来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的成效,也为未来发展如公共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参考。
支队队员在基层调研。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供图
立足地方发展需求,支队成员在考察乡村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聚焦“庭院经济”这一地方特色和未来发展着力点,开展学术调研活动。支队走访了永发镇赛玉村,深入考察庭院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与县旅文局和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庭院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目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术调研组针对赛玉村庭院经济发展和永发镇庭院经济全域统筹撰写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报告重点分析了相关机制及现存问题,提出了问题破局路径和发展统筹路径,旨在为庭院经济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聚焦文旅融合,构建在地成果
在学术调研基础上,支队成员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关注“庭院经济+研学”模式,与赛玉村联合举办研学活动。孩子们在制作椰子糕的过程中体会了传统美食的魅力,垂钓时学会了耐心与细心,在石磨的研磨声中感悟了历史的厚重。在一张张笑靥中,支队成员看到了孩子们在生活田野上的欢笑与成长,亦看到了“庭院经济+研学”这一模式未来发展的可行性。
开展研学活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供图
在与赛玉村、福山咖啡风情文化小镇相关负责人的对话中,支队成员意识到当地庭院经济、农文旅未来发展对设计规划的需求。文创组结合具体需求及澄迈自然与人文资源,提出了包括赛玉村墙绘设计、赛玉村果蔬包装设计、福山咖啡文创设计及明信片设计在内的多项提案。支队前往赛玉村开展墙绘绘制,为乡村风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开展对话,推动文创设计稿落地转化。项目组的同学则编制《澄迈县庭院经济空间设计导则》,致力于在空间利用、环境优化、产业培育三个方面促进澄迈县庭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支队成员关注乡村振兴中“人”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活动共绘人才振兴的新篇章。支队就“候鸟”人才开展调研。学术组走访红树湾候鸟人才工作站、老城镇社区发展协会候鸟人才工作站,并就有代表性的“候鸟”人才开展线上访谈,以问卷形式从多维度了解“‘候鸟’人才何以赋能社区治理”,产出相应学术报告。报告提出进一步拓宽候鸟人才工作站的定位、为“候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候鸟”人才赋能乡村社区治理的模式。
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支队成员以实际行动为地方人才培育贡献智慧。支队在澄迈县团委的支持下走进县养老服务中心和博罗小学,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也通过课堂为博罗小学的孩子们种下了法治与红色的种子;开展“清心如玉,共赛未来”主题夏令营活动。围绕“五育融合”设置系列课程助力赛玉村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举办大学生返乡创业交流会,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看法,与会青年纷纷表示将积极探索创业道路,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地方人才培育贡献智慧。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供图
对话交流,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
上述调研及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澄迈县政府的支持、清华大学与澄迈县的合作交流。本次行前,支队已与澄迈县政府、永发镇政府等单位密切对话沟通,深入了解地方需求以便设计调研主题;在地活动期间,支队与澄迈县政府开展校地座谈会和成果汇报会,充分交流地方需求和在地成果产出;与澄迈县旅文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针对农文旅发展等内容开展座谈访谈;于交通出行、饮食住宿等方面获得澄迈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障。
凝心聚力助力乡村振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供图
田间地头,潮起潮落中,每年寒暑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海南澄迈站皆会迎来一批学子。未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海南澄迈支队将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青年智慧谱写未来发展新篇章。(李学山、李怡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