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其中荣获上将军衔的共有55人,加上后来被补授的王建安与李聚奎,共57名上将。
应该说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多数都是战功赫赫,其中知名人数着实不少,比如许世友、韩先楚等等将军,不仅仅是战功赫赫,更是个性鲜明,一些熟悉党史的朋友,甚至能够如数家珍的将他们生平事迹说出。
话又说回来,虽然多数将军身上都是功勋赫赫,但其中也有不少杰出的人,他们并不以军功而出名。
比如李克农,他就主要是负责隐蔽战线。
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国上将,其实他工作的领域更为特殊,他不是以战功卓著而出名,而是以主管文艺工作而闻名。
他就是原沈阳军区第一政委的周桓。
一
尽管周桓不是以战功卓著而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打过仗。
在诸多开国将军中,能够参加过系统教育的是少之又少,比如许世友将军,他是在投身军旅后,才逐渐的接触学习;韩先楚将军,小时候给地主家里放牛为生,后来还当过篾匠。
周桓将军上过中学,尽管相比于一些具有大学学历的开国将军要差些,但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质。
1930年,周桓赴上海,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互济会训练班学习,不久之后就被派到湘鄂赣苏区参加红军,当时周恒作为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受到了彭德怀、滕代远的欢迎,周桓就被留在了红五军任政治部秘书,后来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后,周桓也随之担任了军团政治部秘书。
不过,虽然参加过打仗,但周桓将军那时主要负责的是政治工作,那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为艰难,就连吃的穿的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说日常的办公用品,所以为了节省,周恒将军就只能嘱咐大家尽量节省。
1934年9月21日,中革军委以红21师、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后改称23师)组建红八军团,为长征做准备,当时正担任工人师政治部主任的周桓也随即到了红八军团。
长征开始后,红八军团虽然位居于侧后翼掩护,可因为所部大部分都是新兵,一开始在作战中就损失惨重。
当时,红八军团23师负担任务最重,不仅仅要负责行军赶路,还负责沿途作战,因为大部队之前已经过去,等到他们再经过时,已经很难再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
令周桓最痛心的是血战湘江战役中,红八军团在赶赴湘江岸边时,遭到桂系两个师的伏击,大部队被打散,等到突围过江,时任军团长的罗荣桓、周昆收拢红八军团剩余人是,仅剩下了800余人。
要知道,在出发之前,这个数字还是10922人。
1934年12月18日,红八军团被撤销番号,全军并入红五军团,时任红八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的周桓,也被调到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任巡视员。
不过,其实也能看得出,周桓将军的长处不是作战打仗,而是做政治工作,这一点同他具备一定学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尽管红八军团成立时间稍短,但周桓成长却很明显,特别是跟着时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期间,学习了不少有关政治工作的经验,为他后来从事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首要面对的威胁就是东北军。
尽管东北军在装备上要远远优于红军,然而打起来以后,东北军被红军打的崩溃,更重要的是,红军针对东北军展开政治攻势,许多良心未泯的东北军指战员都站出来,响应红军号召。
中央红军展开对东北军政治攻势后,决定在红军总政治部下专设一个敌工部,几经考虑后,中央决定由周桓来担纲这个重任,出任敌工部部长,专门负责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周桓第一个做工作的对象,就是在榆林桥一战中被俘的东北军将领高福源。
话又说回来,周桓对东北军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他本身就是东北人(辽宁安东人),而且周恒也很擅长做政治工作。
时间一长,高福源也很受感动,一次他主动对周恒说:
“只要你们放我回去,我会说服少帅联合红军抗日。”
周桓后来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彭老总,经彭老总请示中央后,将高福源放了回去。
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也因为有了高福源,中央成功与张学良取得了联系。
整个战争年代,周桓始终负责的是政治工作,对于创建根据地、培养干部,周恒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毫不夸张的说,周桓在过去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是以一当千,以一当万。
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桓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东北局常务委员。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周桓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为前线数十万志愿军将士提供了有利保障。
1955年9月,周桓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这三枚一级勋章中,也不难看出周桓的资历那是很老的。
二
周桓之所以不如许世友、韩先楚名气大,主要在于他日常负责政治、后勤工作较多,不负担前线指挥打仗的重任,但后勤的工作对于军队而言,作用是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战争的成败。
1955年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东北军区改编为沈阳军区,邓华出任司令员,周桓任政委。
除了日常政治工作外,最突出的是周桓在文艺工作上的作用。
熟悉周桓将军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多才多艺、酷爱文艺,在诸多开国将军中是非常少见的。
早在东北解放后不久,周桓就参与过部队文艺创作工作,帮助部队作家陈其通创作了话剧《炮弹是怎样炼成的》和《万水千山》;帮助指导解放军前线话剧团青年作家刘川,创作了话剧《烈火红心》和《第二个春天》,这些剧目演出后,还曾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许多部队的文艺团体都知道周桓将军善于做这些工作,都请他出面修改剧本、帮助导演曲目,时间一长,周恒后来被文艺界的人士称为是“全国总导演”。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受到了批判,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后来也被受到了牵连,并于1960年被安排到四川出任副省长。
周桓将军与邓华搭班子,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当年抗美援朝期间,周桓主要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与彭老总、洪学智、邓华都有过交流,也很相信他们的为人,对于当时地方的现状,周桓将军也心知肚明,因此多数时候他都是沉默不语。
即便如此,周桓将军还是受到了影响。
同年,周桓被迫转业到地方,出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主要负责主管文艺工作。
周桓将军毫不气馁,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他本就热爱文艺工作,他上任之间,辽宁省的文艺创作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周桓将军经过考察后发现,主要是因为缺乏人才导致。于是上任后不久,周桓将军便派出省委宣传部长安波和省文化厅到北京招聘人才,不久之后,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文艺人才都被充实到各个岗位。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周桓将军虽然面对压力,但始终坚持文艺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强调技巧是没有阶级性的,有时也要学敌人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