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1914 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30 年回国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5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对周恩来一向十分敬佩;周恩来对刘伯承也非常尊重,解放后,总是亲切地称他“刘老”,喜欢和他交谈,倾听他的见解。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1927年7月,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任命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主持。临危受命的周恩来需要军事上的一个帮手,这个人既要有秘密组织大规模兵暴的经验,又要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他反复考虑最后选中了刘伯承。

得到消息的刘伯承非常的高兴,立马启程,为了迷惑敌人,特意在武汉《国民日报》发表消息如下:“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副军长黄慕颜,先后来汉向中央陈述与川中反动军阀奋斗情形,极为中央嘉奖。近刘军长因病,特向军事委员会请假调养,其职务交黄副军长代理,已蒙军委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拟定好了作战计划,周恩来让他征求叶挺的意见。叶挺接过计划看得很仔细。看完以后立即

把计划退还给刘伯承,可始终一言不发。

刘伯承感到很奇怪,不知叶挺对计划什么态度,他就去问周恩来。周恩来笑着说:

“噢,你还不熟悉他,他就是这个样子,要是不说话,就是表示赞成。”

刘伯承一听,也不禁笑了。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参谋团,这时周恩来提议:

“我建议刘伯承同志担任参谋团参谋长。”

刘伯承谦虚地说:

“我的能力有限,还是另选贤能为好。”

由于时间紧迫,周恩来不容刘伯承再谦让,果断他说:

“参谋长一定要你来做,请你就不要再谦让了。”

就这样,刘伯承临危受命,担负起起义军军事指挥的工作。参谋团的成员有周恩来、贺龙、叶挺、蔡廷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军总教头,非你莫属啊!

1950年夏天,刘伯承得知中央军委准备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以后,心里非常的高兴。立即去信中央,请求辞去自己目前的职务,想去参与筹建陆大。他在信中诚恳地写道:“……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派遣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学校,搞教育,把他那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本着节俭和快速办学的目的,考虑过很多地方以后,刘伯承将“陆大”暂时设在南京紫金山下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

周恩来非常关心“陆大”的筹建,曾经三次会见刘伯承和他讨论“陆大”的筹备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51 年的 11 月初,周恩来特意把刘伯承等筹备组请到中南海。

当刘伯承等人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时,忙于工作很晚才休息的周恩来刚刚起床,还没有吃早饭。他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并亲切地对刘伯承说:

“刘老,你来了。我起晚了。”

刘伯承知道,周恩来日理万机非常的辛苦于是对他说:

“总理,你多睡一会儿吧。我们昨天睡得太久了,早晨睡不着,就起得早,听说你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到早晨三四点钟才休息,太劳累了!”

周恩来微笑着说:

“不要紧,我习惯了。

周恩来匆匆吃完早饭,就把刘伯承等人带进会客室。

“总理,我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就来了。”刘伯承微笑着对周恩来说。

“我知道,刘老组织性纪律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就来。”

周恩来用非常满意的口气回答。

“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刘伯承谦逊地说。

“你搞得好,搞得好。你有几个特长:你有学问,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所以,这三军总教头,非你莫属啊!”周恩来既是赞誉又是鼓励地对他说道。

“总理,可不能那么讲,我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能力实在不足,过去搞‘红大’,那个好搞,两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搞现代化,我是没有经验的。你看能不能给我找几个好助手?”刘伯承诚恳地提出要求需要帮手了。

于是周恩来和刘伯承一起,详细研究了“陆大”的组织机构和一些领导干部的人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几天以后周恩来第二次会见了刘伯承,这次是商讨毛泽东特地聘请了一批外国顾问的事情。当听到要有外国顾问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抵触的,这完全出于1933年的李德事件,于是向周恩来建议道:

“总理,我个人的看法,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叫专家就超脱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我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

周恩来对顾问的历史相当清楚,也吃过不少苦头,十分明白刘伯承的苦衷,也不想要顾问,但是在当时外交“一边倒”的形势下,请苏联顾问不但是为了教学需要,更是政治,外交上的一种考虑,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听了刘伯承这番话,他连忙说:

“对,对,叫专家好。”

为此,国务院专门发了一个通知,统一对外国专家的称呼。通知指出:以后新聘请来华的和过去非按顾问名义聘请来华的外国专家,一律称呼“专家”。

办学校是一件很细致的事,并不是说办就能办的起来的,周恩来还和刘伯承等人研究了筹建工作的一些具体事宜。

一是校名问题。鉴于这位是第一所军事大学,将来还要开办海、空军大学,所以刘伯承建议将学校定名为军事学院。

二是校址问题。为了早日开学,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刘伯承提出把校址暂时设在南京华东军大所在地。

三是干部问题。刘伯承请求以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的一部分干部作为基础,依托华东军区组织起军事学院的各级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谈话结束,刘伯承等人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周恩来再次亲切地问道:

“刘老,你看还有什么事情吗?”

这时,刘伯承用试探的口气问:

“总理,我想,校址既然设在南京,能不能让陈老总来兼政委呢?”

周恩来马上看出了刘伯承的心思:要请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兼学院政委,一为尊重“父母官”,二为取得物力、人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我明白你的意思,陈老总是华东军区司令员,你让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好说了,是这个意思吧!”周恩来坦率他说穿了刘伯承的心思。

“是啊!我是有这个‘坏’主意。”刘伯承一面幽默地回答,一面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周围的同志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倒不是什么坏主意。你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晓得他干不干呢?”

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可否。

“你叫他干他就会干的。”刘伯承想尽量争取周恩来同意。

周恩来爽朗地笑着说:

“那也不好勉强。你和他商量一下,他愿意干,你说好就是了,中央同意。”

虽然最后陈毅没有当成政委,可是在学校的建设上,出人出钱出力,对学校的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和刘伯承针对就如何办好军事学院问题,举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深谈。

他们首先研究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军事、政治,文化教育部搞些什么,如何搞法。周恩来特别强调要搞好文化教学,指出:我们的干部文化低,这是历史造成的。只有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

接着,又研究了教员问题。

最后周恩来勉励刘伯承说:“搞现代化军队建设,许多东西我们都没有经验。虽然刘老是个老教育家,搞了很久了,但搞现代化的军事学院,也还要不断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把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

回到住所的刘伯承回想着和周总理的几次谈话,心里非常的激动,和筹委会的同志们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刨建军事学院的意见书》。

1950 年 11 月 13 日晚,刘伯承带着这个意见书,又一次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向周恩来和朱德做详细汇报。听取汇报的还有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后改为总政干部部)部长罗荣桓、代总长聂荣臻、军训部长萧克、总政副主任萧华和总干部副部长赖传珠等。

就在这一天的深夜,在周恩来主持下,产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第一份历史性文件,绘出了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高级军队院校建设的蓝图。

这份由刘伯承起草的《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由周恩来主持修改后,很快上报中央。三天后,毛泽东就亲自批准了这个报告。从此,开始了军事学院筹建工作的新阶段,并于 1951 年 1 月 15 日,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刘伯承元帅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朱德评价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发生的叫未知,发生的才叫历史,我们只探索历史!追寻伟人的脚步,发现历史背后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