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中国想要通过低价树立新优势。近日,在宜家2025财年启动会上,宜家中国商业高级副总裁叶乐思表示,2025财年宜家中国将采取低价战略,计划投资2.73亿元人民币,重点围绕睡眠相关品类以及餐饮食品相关品类,带来超过500款更低价格产品,推出超过400款核心睡眠品类新品。选择采取低价战略,宜家中国一方面迎合了当下理性消费需求趋势,另一方面增加了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不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业内人士指出,宜家中国还应在产品质量和设计上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商报

推出超400款睡眠产品

“完整睡眠将成为下一年最重要的商业增长点。”近日,在宜家中国2025财年启动会上,叶乐思表示,目前宜家中国的完整睡眠已提供超过40个品类、近2800款产品,2025财年核心睡眠品类还将提供超过400款新品。

所谓完整睡眠,是指宜家中国从舒适度、温度、空气质量、声音、光线以及家庭布置整洁度六个方面对睡眠完整度进行考察,并得出的完整睡眠解决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叶乐思进一步表示,2025财年宜家中国将通过近2800款睡眠相关产品,提供从卧室到客厅,包含床垫、床罩、灯光、卧室收纳等产品的全方位睡眠解决方案,并将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睡眠需求,设计并开发10余款定制的睡眠产品,具体包括天然椰棕床垫ÅNNFJÄLLET奥恩菲亚特[1] 、VÅGSTRANDA沃斯棠系列床垫、思莫斯伯暖被等新品。

选择将睡眠产品作为宜家中国2025财年的发展重点在于,宜家中国在中国本土化的投资计划中更审视线下门店的发展以及提高资产组合效率,而睡眠产品正是消费者追求健康理性消费的具体产品体现。在高性价比家居生活产品的影响下,宜家中国首席财务官李雷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2024财年(2023年9月1日-2024年8月31日)宜家中国线下门店累计客流量同比增长12%。

低价成为财年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宜家2025财年的发展重点围绕睡眠产品展开,但不可忽视的是,低价仍是2025财年的重要关键词。发布会上,宜家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宋颖爱表示,目前宜家中国价格矩阵中的低价和超值低价产品已占到50%。2025财年,宜家中国还将计划投资2.73亿元人民币,重点围绕睡眠相关产品以及餐饮食品相关品类,带来超过500款更低价格产品。

在主营睡眠产品方面,2025财年宜家中国将围绕床垫、床架、卧室纺织品、卧室收纳等细分产品推出低价产品。其中,奥恩菲亚特150*200cm的新品床垫售价599元/件;奥哥尼90*200cm的新品海绵床垫售价299元/件;布瓦拉200*230cm的新品被子售价69.99元/件。过往的已发售产品也在降低原有价格。其中,福雅拉尼50*200cm的棉被由499元/件降价为299元/件;缪克洛卡人体工学枕由199元/件降价为149元/件;埃斯汀衣架由12.99元/10个降价为9.99元/10个。

在餐饮食品方面,2025财年上半年,围绕低价关键词宜家中国将推出香烤三文鱼、红烩蔬菜丸、三文鱼冷盘等相关产品。据宜家餐饮供应链负责人 介绍,自2024年9月开始,宜家将为消费者提供15个超值低价和7个更低价格的美食,2025财年将推出49款低于9.99元的美食小食。针对宜家会员用户,2025财年宜家中国将在每季推出3-5款特价美食套餐。

对于宜家中国2025财年的低价战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坦言,这对于现阶段的宜家中国来说是一个较为稳健的发展战略,通过具有性价比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搭配方案,且在定制家居企业的冲击下,宜家中国确实迫切地需要一个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方案,来保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高占有率。

以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

对于以低价为特征的性价比战略,宜家中国早在2024财年就有所布局。2024财年,宜家中国曾宣布通过降低原材料和运营两方面的成本,推动低价策略,继2024财年伊始宣布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降价后,又宣布将投入超过1亿元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低价策略的实施下,2024财年宜家中国“一元冰淇淋”的销量同比增长29%,经典早餐销量同比增长28%。

不过,在实施低价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坦言,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量,宜家中国在以低价获得行业竞争力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形象和设计。随着定制家具行业的不断发展,同价位下的消费选择愈加丰富,宜家中国只有在产品的质量和设计上发力,才能迎合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通过认可宜家中国的品牌质量从而进行反向消费。

王建国进一步指出,未来,宜家中国还可以在对消费趋势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回归产品和商业本身,及时洞察消费需求,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匹配消费者精神诉求,提升产品行业引领性。

针对宜家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宜家中国副总裁刘锐表示,未来,宜家中国会以深圳、北京为核心,持续推进新店、小型店的测试和探索。在线下,宜家中国将更多聚焦设计订购中心和小型线下触点模式,更贴近消费者,走进社区。

北京商报记者 王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