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中国哪些大学最好,估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清华北大!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要能考上清华北大,就意味着有高收入、高地位,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
落魄到如今只能回家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再不然也就领取几百元的救济金。
那么身为北大高材生的他,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这其中又有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村里出了个大学生
张进生是湖南常德人,生于1966年,家里还有四个姐姐。
儿子的出生让张家人非常高兴,父母便给他起名“进生”,希望有一天他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此后,全家老小都勒紧裤腰带供其读书,只为了能让他出人头地。
张进生也确实懂事,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没让父母操过心。
在家人的期望和牺牲下,张进生终于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
但是在填报志愿时,全家人都犯了难,孩子去哪所学校将来才能有个好工作呢?
父亲四处打听,终于在县城里托人找好了学校,就是湖南医科大学。
当年学医的是铁饭碗,包分配,城里人说准没错。
1984年,张进生顺利被湖南医科大学录取,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在大学期间,张进生不忘家人叮嘱,仍然保持着刻苦学习的态度,在理论课程中表现尤为出色。
他的成绩单总是亮眼的,多次获得奖学金,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不过到了大二那年,问题悄然而生。
学医的“硬伤”
大二开始,学校多了很多临床医学课。
为了能让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张进生所在的班级开设了解剖学、手术模拟等课程。
当时教学条件比较差,老师为了照顾张进生,还特意安排他优先参加实践课。
当他第一次在人体模型上主刀时,出了意外。
随着手术刀划破人造皮肤,喷出假血浆时,张进生感到头晕目眩。
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强烈的刺激让他想吐,只好强制停止了手术。
为什么如今才发现呢?
原来家人十分宠张进生,几乎不让他做学习以外的事。
像喂猪、割草、种地这些活他都没干过,更不要说宰杀牲口了。
起初,张进生以为这只是暂时的问题,可以通过锻炼来克服。
但每次实践课,只要看到血从皮肤流出,他都会眩晕呕吐,这个问题反而愈发严重。
老师得知此事后,无奈的叹气,都说张进生完了。
好在他理论课非常优秀,弥补了实践课的成绩,最终张进生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他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实习。
家里人都替他感到高兴,逢人就夸张进生有出息。
但张进生的内心可是非常忐忑的,如果自己晕血的毛病发作了,恐怕饭碗不保。
可怕什么来什么,一次做手术,张进生作为助理给主刀医生打下手。
等手术做完了,主刀医生让他缝合伤口。他刚缝了几针,就开始发病了。
这下他晕血的问题被院长知道了,只好对他进行了调岗,担任闲职。
更糟糕的是,张进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常常独来独往,难以融入医院的工作氛围。
同事们也对他议论纷纷,开始疏远他。
在工作一年后,张进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但张进生不敢告诉家人,只能一个人在外地漂泊。
可他又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他决心继续深造,希望能在医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于是他备考了研究生,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
北大学术生涯
等考入北大后,张进生才敢将自己的问题告诉家人。
父母喜忧参半,但儿子考上了北大,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人才。
于是他们隐瞒了张进生的晕血问题,只说儿子考上了北大,继续深造。
在北大的学习过程中,张进生远离临床实践,专注于医学理论研究,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多次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认可,还允许他继续读博士。
然而,就在张进生即将完成博士学业时,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导师认为他完全可以担任北京医院的职位,于是推荐了他。
但张进生告诉导师,他有晕血的毛病。
这让导师很失望,但还是说争取让他留校。
不过张进生认为北京的生活让他喘不过气来,自己家本身就很穷,哪里能在这里定居?
而且他也厌倦了整日写论文,思考再三,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辍学回家。
这个决定不仅让他的家人感到震惊,也让他的导师感到惋惜。
之后成了他生涯的污点。
职业爱情都成空
回到家乡后,张进生开始寻找工作。
然而,高学历反而成为了他就业的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他的学历过高,担心他难以安心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在兰州的一家医院找到了实习机会。
而且在这里,张进生与一位护士谈起了恋爱。
可过了一段时间,张进生越发觉得这里太糟糕了。
首先,高强度的工作和低于预期的薪资让他感到沮丧。
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自己仍然无法克服对血液的恐惧,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表现。
此外,他还是不爱与人沟通,很多问题都是沟通不当引发的。
工作压力和性格问题,让他变得十分暴躁,经常对女朋友发脾气。
在一次手术中,张进生又晕血了,事后女朋友安慰他,张进生却不领情,又和女朋友吵了一架。
女友则嘲笑他一个月工资才一千,也敢和她吵架!最终二人分手。
双重打击下,一无所有的张进生再次选择了辞职。
但他不敢回家,只好躲在姐姐家住,还萌生了去当老师的念头。
可他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根本就是幻想。
这时候以前的单位请他回去工作,可他心高气傲,拒绝了好意。
之后他借姐姐的钱,来到北京,要去拜访清华的数学家,但根本没有门路。
可北大的同学们都劝他,还是从事擅长的医学领域为好,即使当个文员也不错。
但他就是不听,宁可在北京流浪也不去。
就这样,他在北京当了三年乞丐,之后被收容所收留。
之后他被转送到老家的收容所,等家人来接他时,完全认不出他来。他像一个老人一样,皮包骨头,蓬头垢面。
啃老做梦的高材生
家人细心照料他几个月后,张进生才恢复过来。
他来到城里,想在市区找份工作,可高学历在这里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家乡需要很多商业人才、手工业者,都不适合张进生。
他去商场应聘,老板看他交流很困难,当场拒绝。
就这样,曾经的北大博士沦为了一个长期失业者。
他只好依靠低保救济生活,家人见状,只好将他接回了村里。
村里人听说北大博士竟然失业了,都背地里嘲笑他。家人们也恨铁不成钢,二十几年的心血全都费了。
并且张进生在家根本帮不上忙,从小他就没做过农活,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在家里等着吃饭。
他也感觉自己在村子里很多余,于是开始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重返学术界,再创辉煌。
但他的退学污点让他失去了学术界的机会,彻底成了一个废人。
于是从2002年,他一直在家里待了19年。
之后父母都年老了,他只好靠卖一些废品挣点钱,而且仍然是一个光棍。
写在后面
张进生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高学历与成功关系的深思。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唯一因素。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短暂的冲刺。
高学历也许能让你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但最终决定你能跑多远的,是你的毅力、智慧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让我们携手同心,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全面的能力,为自己,为他人,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信源:
大余发布——《从北大医学博士到低保户,他都经历了什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