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尚珺接受媒体采访,他身后是华师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楼。

D3657,这班平日运行于广西首府到广东省会的动车班次,暑假结束前后有不少学生用以出行。9月1日清晨发班的这趟车载上了一名大一新生,他前往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入学报到。他是此前全中国其中一个最出名的高考生——唐尚珺,今年35岁。9月1日这天,正好也是20年前广州大学城正式启用的标志性纪念日。

清晨5点多,“连续高考16年”当事人唐尚珺从南宁的住处出发,而后乘坐动车前往广州报到,南都、N视频记者全程同行。多年前,他到广州是为了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如今以大学新生的身份坐上列车,他感觉“很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尚珺在华师入学报到,签名确认。

即将上大学

申请了助学贷款,种下“成材树”

9月1日是今年华南师范大学全体新生的报到时间。8月31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连续高考16年”当事人唐尚珺位于广西十万大山北麓的老家,见证他收拾行装、告别家人,走向新世界的过程。唐尚珺告诉南都记者:“我觉得我的人生要有一段大学的经历才算得上圆满。”这一次,他一定会尽力读完大学四年。

唐尚珺录取的专业在广州大学城校区。对他而言,广州算不上神秘。“其实我们家乡很多人都会去广东打工,2014年左右(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也去过广州工作。那边的气候、生活习惯,基本上跟我们这边相差不多。”他提前订了9月1日清早从南宁到广州的动车二等座,两个省会城市之间3小时可达,他觉得非常近。

前几天,唐尚珺办理了助学贷款,采购了牙刷、拖鞋、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还准备了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他知道这些都可以到了学校再置办,但还是趁着空闲一样一样备好,放进自己的行李箱。“毕竟这些小东西也不重。”他腼腆地解释。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希望自己的行李箱空空的,还像个观光客。

临行之前,唐尚珺帮77岁的母亲做了不少家务,还到山里补种了之前家里被太阳晒死的桉树苗。桉树是广西大山里的常见树种,适应性强,生长极快,因此,也是一种时间刻度。唐尚珺说:“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种下,四年之后我毕业的时候,就是可用之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迎接唐尚珺的除了年纪比他小一截的“师姐师哥”们,还有学院为新生准备的独立研发机器人“军团”。

乘车去报到

称“是新的开始,心里很踏实”

8月31日午后,唐尚珺与77岁的母亲道别,背上双肩包、拖着不大的行李箱,走出了位于广西十万大山北麓的老家。在南宁的住处中转一晚,9月1日清晨便动身去火车站,乘坐动车前往广州。

在离家的列车上,窗外的风景从广西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山中的雾气和连片的桉树林,逐渐过渡到水田和楼房,唐尚珺几次拿起手机拍摄留念。从家乡到广州的路程,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走,“之前是坐火车的,现在是坐动车,更快”。除此之外,还有心境的变化,“之前是去打工,有很多的未知……现在是去读大学,就是新的开始,感觉很踏实”。

踏入大学城

“不希望高考生像自己一样复读多次”

由广州南站到广州大学城的脚程不算远。

9月1日中午时分,唐尚珺已经到达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由广州南站到华师大校区,这位“明星”学生被媒体包围,他一身白T恤黑长裤,神情淡定。

9月1日这天,正好也是20年前广州大学城正式启用的标志性纪念日。当年华师大也是第一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院校,十多个院系,超过4000名学生进驻该校区。

入学报到,签名确认。华师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门,成为他踏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大门。

唐尚珺进入校园后开始被学生们认了出来。迎接他的除了年纪比他小一截的“师姐师哥”们,还有学院为新生准备的独立研发机器人“军团”。

完成报到流程后,唐尚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不希望见到高考生像自己一样复读多次,也考虑转师范专业,可能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以后发展的事业方向。

这位有名的高考生开始了人生的下一站。他走在实践自己的路上,就像华师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楼上的标语:“立志 修身 博学 报国。”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