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一些军政要员或投降或自杀,还有一些人决定跟随蒋介石撤守台湾,而作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民党“副总统”李宗仁,也在琢磨自己的出路:“我不想死,不想向共党投降,台湾,我也不会去。看来,只有一个选择了……”

1949年11月,距蒋介石前往台湾只有一个月,李宗仁以治病为由乘坐专机前往香港,落地后又转机飞往美国,这一去就是十六年。或许“自由国家”的饭不太好吃,五年后,李宗仁就开始派心腹程思远前往北京,多次拜访周恩来,为归国事宜积极沟通。直到1965年7月,李宗仁才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毛主席也在中南海会议室接见了他,一番对话下来,李宗仁强调:“我已经上岸了。”晚年弥留之际的李宗仁也念叨着:“这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李宗仁在会议室里说了什么?让李宗仁晚年也念念不忘的“正确决定”又是什么呢?。1949年初,国民党四百多万大军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担任代总统。新上任的李宗仁面对“大厦将倾”的局面,积极进行“谋和”行动,他摆出开明姿态,一边下令释放“战犯”,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一边派出代表与各界民主人士交谈拉拢人心。中共可不会再吃一套了,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发表公开言论:“大家不要被国民党伪善的言论所蒙蔽,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记在他们统治下过得水深火热的百姓们。”

毛主席也对李宗仁的种种行为有所异议,通过新华社连续发表了六篇评论,也是当今史学界所称的:“六评战犯求和”。当时毛主席对李宗仁的这几篇评价引起了轩然大波,言辞犀利、别具一格,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和谈”的真实目的,就是让解放军南下师出无名,企图划江而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在文章中对李宗仁与蒋介石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这两个人都玩过“和谈”的把戏,此前蒋介石没有下达过“言论自由、停止间谍活动”的命令,而李宗仁下达了,这是不同的,但李宗仁的命令也不过是空头支票,不仅与蒋一样没有实行,还把人民压迫得很厉害了,李宗仁自己赚得了一点好名声。事实上确实如此,在李宗仁的统领下,南京的“和平促进会”被查封了,津浦路蚌埠淮河大桥被被炸毁,淮河桥与武胜关的隧道工程也在炸毁的计划内,李宗仁的桂系部队行事野蛮,比起蒋氏集团有过之无不及。

人们都把蒋介石称为美帝的走狗,蒋介石对此习以为常,从不争辩,当人们开始称李宗仁为“美帝走狗”的时候,李宗仁不习惯,于是赶紧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他通过中央社发表过一篇“致电毛泽东”的文章,说道:“贵方电台多次说,我方政府倡导的和平是与他国的阴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带着对我党的成见,事实并不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毛主席对蒋介石与李宗仁评价说:蒋介石昨天是心狠手辣,今天也是。李宗仁与白崇禧之流的桂系部队,以前也是凶神恶煞的,但今天他们看起来倒像一支笑面虎。蒋介石的谎言,大多是空话,比如什么“还政于民”、“永远和平”,人们听不到他说任何具体的话;李宗仁在这件事上就显得有些逊色,很容易被抓人到把柄,比如在那篇“致电毛泽东”的文章里说:“政府在言论和行动上都表现出和平的诚意,释放政治犯、言论自由、保护人民和社会各阶层的民主自由正在逐步落实,这些都是事实,没有虚言。”对此,南京的人民很有话说:“事实皆无。”

在处置“国民党战犯”的问题上,毛主席认为李宗仁处理得比起蒋介石高明。蒋介石及其心腹从来没有说过要惩治战犯,或者说当没有这件事,比如蒋介石在引退文里,对此只字不提,也没有像雷震、潘公展那样表示反对,他们从根本上反对把战争罪犯当作一个问题来讨论。而李宗仁并非如此,他既赞成又反对,这也是李宗仁的独特之处。李宗仁面对中共和谈提出的条件,表示:“政府愿意就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即刻开始商议。”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其中一条就包括惩治国民党内战犯,这是先给出一点甜头,稳住中共方面。不过,仅仅是在六天之后,李宗仁的态度就变了,对此拒不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毛主席对李宗仁这个人总结说:“看,李宗仁就是这样变化无常。即赞同又反对,哪边都不得罪,他的脚踏在两艘船上,这是他和蒋介石最大的区别。”毛主席一语成谶,新中国成立后,李宗仁即不去台湾,也不倒向中共,而是去了美国。

逃亡海外的李宗仁寂寥落寞,思念祖国之情与日俱增。1959年10月,定居香港的程思远受李宗仁的委托来到北京,请求面见周恩来,向他详细描述了李宗仁近年来的思想经历和回国愿望,并交给了周恩来一封李宗仁的亲笔信。周总理接过信,打开仔细地看了一会,笑着对程思远说:“宗仁先生在信中说愿意把自己收藏的古董画作献给国家,这体现了李先生的爱国精神,政府会认真考虑接受他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对李宗仁的归国的事很关心。一次,周恩来与毛主席谈及李宗仁归国的热切渴望,担心李宗仁可能对在中国生活会有不习惯。毛主席回答说:“如果他愿意回来,我们就欢迎他回来。不习惯的话,就可以再飞回去,允许他来去自如。”周恩来在毛主席允许他“来去自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可”、“四不可”的条件,“四可”包括:“可以回国安居,可以暂时留在欧洲,如果想回来可以回来,归国也可以再离开”;“四不可”:包括:“不干涉台湾问题、不干涉中美关系、不与第三方势力搅在一起、不插手国共关系。”

1963年圣诞节那天,程思远向李宗仁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归国事宜的有关条件。李宗仁欣喜若狂,说道:“我只要一可就够了,我只想回祖国安度晚年。”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李宗仁回国事宜被迫搁浅。

1964年2月,李宗仁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章,内容对中国实际情况有所误解,在当时国际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明显违背了“四个不可”的条件,李宗仁回国之事不得不被推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2月3日,毛主席接到中共中央调查部的报告,内容要点如下:第一,李宗仁计划途经香港返回国内;第二,李宗仁归国之心坚定,已经登报售卖他在新泽西的房产。第三,他通过报纸对他此前关于中国外交的言论公开道歉,悔恨不已。

收到这份报告后,毛主席立即与周恩来讨论,表示:“看来我们应该欢迎他回国,去年他给美国报纸投稿的问题也主动承认错误了,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周恩来听从毛泽东的指示,立即作出详细安排,出于安全考虑,他劝李宗仁不要在美国召开记者会,也不要发表书面声明。李宗仁自然立马就同意了,重新打算由巴基斯坦回国,并表示:“我计划回国的第一时间,在机场就发布公开声明。”周恩来同意了他的计划,但是声明草案必须事先与中央政府协商。

7月20日,李宗仁在程思远的陪同下抵达北京,周恩来在机场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当时,李宗仁面对欢迎他的群众非常激动,随后郑重宣读了他与周恩来事先商议过的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年间,我远离祖国,以待罪之身滞留美国。如今,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我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从国外回来。我希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愿意参加一切反帝爱国活动。我发誓在我有生之年,就是我报效祖国之时。”李宗仁的话确实一番肺腑之言,他的话音刚落,周恩来等欢迎人员都热情地鼓起掌来,大家都高声说着“欢迎回国”!

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李宗仁十年间排除各种“险阻”,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还受到了中国党政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7月26日上午,毛主席在中南海亲切地会见了李宗仁和程思远。据程思远回忆说,当时这两位多次较量、又几度言和的老人,笑容满面、紧紧握手。毛主席首先开口,说:“你回来了,很好,欢迎欢迎,大家都坐下说说话吧。”双方都坐定以后,毛主席用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话,幽默地对李宗仁说:“清邻先生,你这么积极争取回国,这可是误上贼船了啊!现在台湾那边可是口口声声地叫我们“匪”呀,你这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听完笑了,倒是一旁的程思远回答说:“是啊,我们登上了这艘船,已经到达彼岸了。”紧接着,人大副委员长彭真也说:“是的,登上了彼岸。”李宗仁当即也强调说:“是的,我已经上岸了啊。”最后,大家又聊起以前的事情,气氛十分活跃。

不由得,我们再提起毛主席当年对李宗仁的评价,最后一句是:“他脚踩在两条船上,这就是他和蒋介石的区别。”确实是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毛主席是否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不管怎样,现在看来毛主席的判断是正确的。

到了“特殊”时期,有关人员想去见李宗仁,周恩来得知此事立即下令“不得进入李宗仁家”,还亲自安排一些同志把李宗仁保护起来。1966年的国庆,李宗仁还受邀到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典礼,毛主席与李宗仁再握手,对他说:“请多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之后,毛主席还邀请李宗仁到会议室喝茶聊天,这也是毛主席和李宗仁的最后一次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1月,李宗仁因为肺炎卧病不起,坚持通过口授让属下写了一封信,真挚地感谢了毛主席和周恩来,信中说:“1965年,我毅然从国外回到祖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荣幸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员,在我最后的时刻,仍然深切关注留在台湾和海外的民族主义者和所有爱国人士的未来。他们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像我一样,回家吧。最后,我一是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二是,希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事业。”弥留之际,李宗仁轻轻地念叨着:“回国,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或许李宗仁曾经做错了事,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依然宽容地接纳了他,欢迎他回归祖国,他最后的一番话,深深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也证明了他和毛主席、周总理一样,对祖国统一有着深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