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周恩来总理的名声早已是家喻户晓,大家都对他的品格、智慧、精神敬佩至极,他所做的贡献与功绩,已经让他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闪耀的星辰之一,这是我们所有中华人民的骄傲。

想到周总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总理那冷静、温润、谦和的性格,在人们的印象里,周总理似乎从来都没有生过气、发过火,甚至大声说话的次数都不多,堪称是“谦谦君子”的完美展现。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越南的外宾国宴上罕见地生了一次气、发了一次火,起因是因为一位服务员端着一盘热毛巾一一递给了在座的越南来客,可是以周总理的性格,怎么会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就直接对服务员说道:“岂有此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宾的礼仪

画面来到这场国宴,国宴的主题是新中国与越南的友好交流,同时包括了一些我国对于越南的军事援助等等。在座的除了周总理之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来自越南的劳动党同志,因为越南的劳动党在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上与我党有所相似,所以当时的越南劳动党有许多党员都是“亲华派”,其中“亲华派”的领袖“长征”就出席了这场国宴。

“长征”,又叫邓春区,1936年我国红军完成著名的万里长征之后,他被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深深吸引,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向往、崇敬之情,他从此便改名为“长征”。

在这场国宴召开之前,我国知道越南此次前来的劳动党是由“长征”带头之后,心里多少是安稳了一些,毕竟有一位亲华派的领袖带头,许多事都多少有了一些保障。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次越南方面依然保持了前些年的“狮子大开口”,甚至在对我国的援助索取上更胜一筹。而此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的一切百废待兴,我国哪里有这么多钱去支援越南呢?

在这种种原因的推动下,宴会的氛围逐渐增添了一丝不为言说的尴尬与凝重,周恩来也慢慢皱起了眉头,脸上浮现出了一些严肃的神色。眼看会议的局面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双方也无法达成一致,周恩来便向大家提议先休息,等吃了饭之后再行讨论。

而等大家都陆续就坐在国宴厅之后,负责餐饮的服务员也端着热毛巾上来准备一一分发给在座的领导们。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为什么就是这件小事,引起了周恩来的不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宴会开始,只见一位年纪不大的女服务员端着放满热毛巾的盘子走了上来,周恩来见状,立刻向她使了一个“眼色”,意思就是让她先将毛巾分发给在座的越南来宾们,毕竟我们是东道主,这点餐桌礼仪还是要讲究的。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服务员似乎没有看懂周恩来的意思,径直地向周恩来走了过去。

这可让周恩来心里急坏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细节问题,但是当时的谈判氛围本来就已经陷入了僵局,如果越南方面再因此小事而多了一些心中芥蒂的话,谈判基本就可以直接宣告结束了。况且这是我国招待外宾的国宴,宴会上一言一行已经不光只代表个人形象了,而是代表着我们整个新中国的形象,那个时候的新中国初初建立,如果因此小事落得一副“礼仪不佳”的名声,岂不是无处喊冤?!

也正是因此,周恩来望着向他走过来的服务员不断使眼神,眉头都快拧成了一节。但这位服务员却始终无法领会周恩来的意思,反而继续将热毛巾拿出来递向了周恩来。周恩来看着眼前的毛巾和呆呆站着的服务员,刚才谈判中好不容易压下的怒气又涨了起来,纵使是“好脾气”也终于忍不住了,他没有接过毛巾,而是重重的说了一句:“真是岂有此理!”

话音一出,气氛本就有点微妙的宴会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来,周恩来生气已经非常“可怕”了,一下又多了这么多“领导”的关注,这位女服务员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她的脸色一下涨得通红,豆大的泪水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当即便捂着脸离开了宴会厅。周恩来见此也只好无奈叹息一声,随后便招呼着各位来宾用餐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到宴会结束,周恩来特意来到了宴会餐饮部,他将所有人都召集到了一块,问道:“宴会上那位女同志呢?你们这里谁是总负责?”餐饮部众人听闻此话,又看着周恩来的脸上面无表情,心中自有些揣测之意,担心周总理是来“兴师问罪”的,于是便各个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都不敢开这个口回应。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周恩来前一句话说完没多久,他自己又开口道:“刚才的事是我做的不对,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要向这位女同志道歉。但是我希望大家心里也要清楚,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关于餐桌礼仪我已经强调很多次了,今天这种问题在我看来是很低级的,是我们不应该犯的错误,希望大家以此为鉴,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其实有关于餐厅利益的问题我国早就有了一些明确规定,比如说上菜要先从“自家人”这边上,决不能从外宾身边上菜;饭后甜点、小吃以及卫生清洁用品,则是先发给外宾,再发给自己人等等。这些细节在餐饮部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此前也一直做得不错,即使偶尔出了些什么差错,在场的领导也能通过眼神、手势等暗示来向服务员传达指令,经验丰富的服务员一眼就能看出领导的意思。只是无奈这一次的宴会是一位刚刚上手的新服务员,这也解释了周恩来为何有如此生气了。

在场的餐饮部众人听到周恩来这番话之后,明白了周恩来并不是真的“生气”了,也不是来找他们做什么“兴师问罪”的,于是众人心中顿时愧疚、自责等多种情绪五味杂陈,纷纷向总理表示以后绝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也正是经历过了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之后,我国在餐饮礼仪这块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文宴会的这一次“发火”,周恩来总理在历史上还有几次有名、有趣的“发火”,而这些事件都有个共同原因,那就是与外交礼仪有关。周恩来作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部部长,一直是以一种呕心沥血、尽职尽责的精神来对待这份工作的,并且在他的心里,中国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有传统美德、礼仪精神的民族,所以周恩来在对待与外交礼仪相关的问题时,都有一条非常严格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些标准,才铸就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神话”,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周恩来总理的另外一次“发火”吧。

1953年,中南海怀仁堂传出了周恩来带着怒火的声音你们哪里是新中国的人民代表?你们这种民族自卑感是在给我们抹黑!”在场的众人面对周恩来这番话,无不低着头不敢出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将目光移到一个月之前。1953年,东欧举行了一场多个国家联合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参加了这次活动,这场活动是当时举世有名的一场“文化盛宴”。而当时刚成立了4年的新中国在文化建设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蕴含着时代故事缩影的影片,所以我们自然也对这场“文化盛宴”有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这场电影节也向我国递来了邀请函,这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能够证明我国文化发展的水平,还能在这场活动中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我国自然是非常重视了,于是便挑选出专业人员来评审当时的中国电影,经过重重筛选,最终选了《翠岗红旗》这一部影片作为代表参加电影节。

其实我国对于这部电影到底取得什么成绩心里并没有底,毕竟我们在电影上的经验远不如其他国家这么丰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很快就在电影节里引起了一场轰动,电影节的评委对这部影片极为推崇,他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背后所传达的宏伟时代观值得获得一个奖项。但奇怪的事情来了,我国前往电影节的代表团对奖项百般推辞,无论评委怎么说,代表们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个奖项,甚至主动的向电影节阐述我们这部电影的一些不足之处。

代表团的这个举动引起了电影节所有人的不解,他们无法理解我们为何明明获得了奖项,却不愿意接受。而这个消息传回国后,更是让周恩来“大发雷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在听说了代表团的举动之后,立刻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严肃的表示:“电影节的事情我听说了,这不是所谓的‘谦虚’,而是一股民族自卑感!这种民族自卑感是在给中华民族抹黑!中华民族怎么就不能获奖了?!“

周总理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仔细想想的确也是,在这种国际活动上,中国明明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奖项,为什么却拒不接受呢?这很容易让西方媒体产生一种”中国人不敢领奖“的想法,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这是我第一次见周总理生气,平时和蔼可亲的总理在生了气之后给人很大的冲击感,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总理那股气势给震撼了,没有人干说话。“

当然,以周总理的涵养和脾气,“发火”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发火”。周总理在说完这番话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他站起来向大家道歉:”是我没有控制住我的脾气,但是请你们原谅我,毕竟我也是人嘛!我也有情感的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周恩来,笔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谦谦君子“。周恩来是我们所有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伟人、君子,但佛陀尚且会发怒,君子也有生气的一刻,生气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反而正是通过了这些细微的事情,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更加活灵活现的总理形象,也让我们从更多角度去了解周恩来的伟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