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张又侠团长带领14军40师119团在老山战役松毛岭阵地上取得大胜,以一个团的兵力,顶住了敌方六个团兵力的进攻,并且让越军在松毛岭留下了将近两千具尸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一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张又侠团长可谓立功极大。

战后张又侠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的一个感叹,却引发了张又侠团长的深思,原来,这句感叹说出了我国军队的真实情况,也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张又侠团长用自己,以及曾经看到过的例子举证,扭转了记者的不正确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又侠

这位记者到底感叹的什么?能引发张又侠团长的深思。

张又侠团长又举了哪些例子?扭转了记者的观念呢?

1979年,在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不甘心失败的越南军队占据了两国边境线处的老山,并且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企图以老山的险要地势为依托,进攻我国国内。但我国很快就察觉到了越南的意图,并派出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赫赫有名的老山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以及解放军的英勇冲锋下,很快就攻下老山,但越南方面并不甘心就此放弃,又组织了多次偷袭与强攻。

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就是在松毛岭阵地上发生的,当时张又侠作为团长,率领14军40师119团在松毛岭阵地上守备,接到的情报显示,越军将率六个团的兵力强攻松毛岭!

在情报被证实之后,张又侠有条不紊的指挥卡车往山上囤积炮弹,足足囤积了日常一个月的使用量!但是战斗爆发之后,越军的凶猛出乎了张又侠的预料,张又侠命令270门火炮足足打了13轮齐射,才将越军拦在阵地之外200米,仅仅一个上午,一个月使用量的炮弹就被打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又侠知道,没有了充足的火力支持,自己一个团是绝对拦不住越军六个团的,于是他赶忙调集卡车往山上运送炮弹,甚至连农民运猪的车都临时征用了,当时山上的火炮炮管都打得通红,填装炮弹的士兵都累得吐血,但好在坚守住了阵地,没有被越军攻破。

此战过后,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将近两千具尸体,并且再也不敢将师级以上兵力放在中越边境,而作为团长的张又侠在这一仗中,面对数量远超自己的敌人沉着泠静的态度以及出色的火力安排,让他一战成名。在战后,作为功劳最大的将领之一,张又侠接受了记者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张又侠面对人数数倍于自己强敌时的状态,又问了张又侠采取了哪种策略防守住了阵地,以及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张又侠团长耐心地为其一一讲解,在听完张又侠的讲解之后,记者十分兴奋的表示这次采访如果写成文章一定会精彩至极。张又侠笑着表示期待文章发表的那一天。

但是在采访临近结束之时,记者又再次问了张又侠一个问题:“请问您是军事院校毕业的吗?”

张又侠坦然回答道:“不是,我是从基层士兵凭借战功一步步晋升上来的。”

记者闻言感叹道:“可惜啊!如果您是军事院校毕业的,那文章一定会更精彩,也好写了许多。”

在采访结束之后,张又侠回想起这段对话,令他思考了很久,其实这位记者的感叹从侧面反应了当时军队的情况。

在当时,有的军队干部去学校进修一次,就晋升一次,任职命令刚下来,入职还没几天,就又进了学校,回来再升一级,从档案上看,这些人的履历是十分丰富的,既在基层干过,又是一级一级地升上来的,各层经验都有,还有文凭,可以说是要啥有啥,所以在有空缺岗位之时,这些人便会被优先录用。

但在张又侠看来,这种做法学不到扎实的东西,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为工作服务,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经过充足的实践,不仅无法更好的帮助工作,有时反而会影响到工作。

他认为,军队选拔干部,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是强调学历,二是强调实践,这样才能够真正让经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如果只侧重于其中一项,就可能埋没了人才。

想到这里,他决定找到当初采访过他的那个记者,用自己亲眼见过的例子,向这个记者证明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在听到张又侠的想法时也非常配合,他也需要更多的素材来写出一些好文章,面对着记者,张又侠缓缓讲出了让他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

40师原来有个副团长就是只靠文凭选拔上来的,他最开始只是一个连长,可是不会带兵,手下的士兵都不服气他,在战术、打法方面,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一旦执行起来,那可真是一塌糊涂。

一是不能服众,士兵们不配合,二是水平确实有问题,后来看连长当不下去,只好转行当参谋。但是参谋也不是他曾经学习过的东西,更是个外行,也胜任不了,反而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放在哪里都不合适。

这时刚好遇到调整领导班子,上级领导从档案上看,他工作经验丰富,曾经在基层工作过,又有机关的工作经验,有文凭,年龄也不算大,没有经过实地调查,就给他升了副营长,他连连长都胜任不了,在副营长位置上自然也不会表现的多出色。

但好在这次是副职,所以问题暴露的并没有多严重,在副营长的位置上熬的时间长了,正营长转业回了家,他又变成了正营长。

在1979年时,这个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有保卫边疆的许多战役,在战场上,这个营由副团长石介昌直接指挥,石介昌副团长是老兵了,带兵打仗十分有一套,在他的指挥下,这个营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战争结束以后还受到了褒奖,可惜,石副团长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体力已经跟不上军营生活,只好转业回了家。

在组织考察副团长人选的时候,这个营长又进入了组织的眼帘,不错的文凭,丰富的履历,更重要的是这个营还立下过战功,于是机缘巧合之下,这个营长又再次被送入了军校学习,在学习结束之后,继任了石副团长留下来的职位。可他对于副团长的各个职责还是不能胜任,最后只好转业回了家。

与此相反的是118团有一个干部叫臧雷,只有初中学历,他在入伍前是乡下知青,入伍后进入了宣传队,为战士们跳舞,开导战士们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雷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臧雷主动请缨,担任了突击队排长的职务,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臧雷摔下了8米高的悬崖,这导致他全身瘫痪,负责治疗他的医生说,臧雷这辈子连坐起来恐怕都困难。

可臧雷凭借强大的意志力配合医生治疗,到最后他不仅坐了起来,还走了起来,到最后甚至可以跑了,除了因为神经断裂造成的左手萎缩,其他的一切都与没有负伤一样。

在痊愈之后,臧雷咬破手指向组织写了血书,要求回到前线,为已经牺牲的战友复仇,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他拖着一个萎缩的左手,回到了前线,并且成功的带领侦查分队完成了任务。

在臧雷刚刚回到队伍中后,不乏有人说风凉话中伤臧雷:“一个跳舞的,一个左手都不能用的人还能来领导我们。”可每次作战臧雷都冲锋在前,表现的十分英勇,渐渐地,大家对他的偏见也都没有了,反而对他十分敬佩。

之后,臧雷因为军功被一路提拔,先后担任过参谋、军务股长、营长,不管到了哪里,在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士兵们都对他心服口服,甚至到了一个新队伍,这个队伍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斗志。

在老山战役中,臧雷带领的3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其中3营的8连,还被授予“老山英雄连”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雷的特点就是心态好,积极向上,并且愿意接受新事物,他也是个年轻人,因此与青年士兵总是能抱成一团,让大家同仇敌忾。

并且臧雷就是一个将科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他把曾经在实验分队学习到的训练知识带到了队伍中,让队伍也用新型的训练方法,并且每天进行观察,事实证明臧雷的这个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老山战役结束之后不久,臧雷就回到了军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在于学历不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军事知识,这让他不能从更高的层面看待战争中遇见的问题,因此臧雷的学习意愿非常强烈。

在学习中,他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学习到的理论相结合,经常能问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经常得到教官的表扬,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用的,扎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雷

但这两位的经历并不能说经过军事院校学习是坏事,恰恰相反,经历过军事院校的系统培训是非常好的机会,干部进军校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凡是优秀的班长,战士,优秀的基层干部,都应该进军事院校学习。

特别是部队的主官,更应进院校系统学习深造。但现在学习的性质却有些变了味,一些干部不注重实践,把通过学习获得来的文凭当做了“资产”,进了军事院校学习获得文凭之后,没有升官就认为是“大才小用”,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张又侠又表示到,在军队的这几个层级中,连、团、师这三级的正职,担子最重,最能锻炼人,怕苦是干不了的。凡是没有经过这三级职务的,应该补课,每级起码干一年。这样做,对干部本人有好处,对部队基层建设也有利。

在完张又侠的叙说之后,这位记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也明白了自己此前的观念确实是有些有失偏颇,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有些将领的文凭不高,甚至是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却拥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灵敏的军事嗅觉,这就是经历过丰富实践带给他们的能力。

张又侠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毕竟,军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利益,只要事关军队那就没有小事,毕竟如果真的再发生战争,军队交到了一群能力不足的人手里,那将是一场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又侠

在张又侠同记者谈完话后,记者做出总结:“要把权力交给那些有学问的实干家。这不仅需要打破传统观念,而且要注意纠正那些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