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父亲,都曾经是《赵一曼》这部电影的忠实观众。当他们得知这位顶天立地的女英雄竟然是自己的妻子、母亲,又多次走进电影院,去与亲人会面,去流泪,去感受巨大的心灵撞击与震撼。”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式上,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深情致敬光影中永存的英雄精神。
光影定格时光,光影映射精神。上世纪5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赵一曼》让赵一曼这一英雄形象家喻户晓,同时也重新牵起了赵一曼烈士与亲人之间的联系。时隔70余载,她的孙女陈红再次来到长影,以光影为媒,重温那些被定格在胶片上的革命故事与英雄情怀。
一部电影:英雄身份得以辗转浮现
1950年,电影《赵一曼》在全国公映后,引起热烈反响,人们无不为影片中赵一曼的凛然正气、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所感动。银幕上赵一曼的光辉形象从此也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该影片也获得第五届卡罗维力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这一英雄形象的成功塑造,让人们迫切地想知道真实的赵一曼的情况。但令人遗憾地是,连编剧也只是通过他人的讲述才进行了剧本的创作,并不知道赵一曼的真实身份。
与此同时,赵一曼的家人也在苦苦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但由于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一超)是她在东北工作期间使用的化名,因此家人并不知晓。赵一曼的爱人陈达邦,和儿子陈掖贤都去观看过这部电影,但是他们都不知道电影里的英雄就是自己的亲人。
几年间,姐姐李坤杰在寻找着她,她的名字叫李坤泰;丈夫陈达邦也在寻找着她,她的名字叫李一超;曾在东北共同抗日的战友们也在寻找着她,她叫赵一曼……从不同方向上寻找赵一曼的人们互不知情,更不知道他们要找的就是同一个人。
直至1954年1月,寻找赵一曼的不同线索终于有了一个交集。李坤杰通过四川省监察委员江子能找到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何成湘辨认妹妹生前的照片,何成湘一看照片就认出:“这就是赵一曼!”就此,英雄的身份才被确认。
两封家书: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
在确认赵一曼的身份后,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在那里痛哭着抄下了母亲赴刑场前写给自己的绝笔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寥寥数语,一字一泪。家书里的每个字都写满了一位母亲的爱,也写满了一个革命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大爱。回到家后,陈掖贤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虽没有机会体会过母爱,但“赵一曼”三个字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却陪伴了他的一生。去世前,陈掖贤告诫自己的后代,“奶奶是奶奶,你们是你们,不准拿奶奶的功绩为自己谋利。”
伟大精神从不因时光荏苒而暗淡,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奶奶的英勇事迹与父亲的言传身教,让身为革命烈士后代的陈红时刻不敢忘怀,将革命家风代代相传。在一次次思念、敬仰与追问中,时隔85年,陈红写下了一封给奶奶赵一曼的回信。“‘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奶奶,这是您留给我父亲的最后嘱托。……我总是在想,您当年不得不与幼子生离,那时您内心有多不忍?生离之后您又是如何日思夜想?每每读到‘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这句时,我内心总是无比痛楚。奶奶,您走了已经有85年了,今天给您回信,是想告诉您,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这是您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会好好珍惜!相信您若能看到,定会深感欣慰! ”
几辈家风: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8月28日,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内,台上,舞台剧《长歌影魂》正在上演《赵一曼》片段;台下,赵一曼孙女陈红早已泪流满面。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召开之际,再次走进长影,近距离观看电影改编舞台剧,从不同侧面了解当年电影拍摄情况,陈红感慨万千:“当年正是因为有了长影的电影《赵一曼》,奶奶的真实身份才得以辗转浮出。我非常感谢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辈艺术家们,以对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崇敬,以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拍摄《赵一曼》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作为烈士的后代,我几十年来始终把奶奶的遗志记在心上,矢志不渝弘扬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在现场,陈红还动情写下“不要忘记历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勉励年轻人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电影节期间,也恰逢开学季,为更好弘扬爱国精神、传播红色种子,陈红在长影音乐厅为长春市部分在校师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她以烈士后人的视角,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陈红女士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手资料,从赵一曼争取读书机会的努力,到参与革命的契机,再到东北抗联的事迹,最后不幸牺牲的经过,勾勒了赵一曼短暂但伟大的一生。赵一曼充分诠释了英雄的真正内涵,肉体的陨灭固然可怖,但精神的旗帜永远鲜红!陈红女士将‘家国情怀’的种子埋进了每位师生心中!”长春外国语学校李丽婷说。
“我心中的赵一曼精神是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无惧牺牲的奉献精神。”陈红说,“因此,我也时刻以这样的要求约束自己,我们从不以烈士后代自居,从未给组织添麻烦,甚至奶奶的抚恤金我们到现在也没有领。但凡是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出席,一代又一代传播老一代革命英雄的事迹是我们作为英雄后人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米韵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