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画,大家经常会见到,画的是关羽夜读春秋。
这个历史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原文是这样的: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版本的《关羽夜读春秋》,关羽手里捧得都是一本线装版的《春秋》。
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因为,关羽千里走单骑是东汉末年的事情,这时候线装书都还没有出现。
我们来理一理中国书本的历史。
竹木简
中国最早的书本是竹简和木简,即在竹片和木片上刻字,然后再用牛皮串起来,装订成册。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韦编三绝”,说的就是孔子的故事,孔子读《易经》爱不释手,连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
与竹木简同时代的还有,帛书,把字写在丝绢上,但是这种书比较贵。
卷轴装
在造纸术发明以后,人们开始在纸上写字。这时候,书本主要是卷轴装,就是将每一页书写好的帛或纸,按顺序粘在长卷。长卷的尾部,粘在一个轴上。这个轴有各种材质的,一般的书本用木棍,贵重的书本也有用玉石做轴的。
在平时,人们把长卷卷在轴上,便于储存或者搬运。阅读的时候,就得一手拿住卷轴,一手慢慢展开,把书本铺到案几上展开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很费劲,比如,你要查某一句话的话,要把书全部展开去寻找。
“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这些词句就是从卷轴装的书本里引申出来的。
卷轴装在隋唐时期最流行,除了纸制的书,帛书也采用卷轴装。
印刷术发明以后,书本出现了蝴蝶装,包背装等几种形式,都是把书页粘在一起。比如明初的《永乐大典》采取的就是包背装,上面并没有针线。
(永乐大典包背装)
至于线装书,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民间文学大发展,线装书才开始流行。
所以,关云长读的书,肯定不是线装书,要么就是竹木简,要么就是卷轴书。
这幅画上还有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夜读春秋,关羽是不可能着穿甲胄的,古代的甲胄重几十斤,将军只有在打仗前,才在卫士的协助下穿着甲胄。一下战场,第一件事情就是卸甲。如果平时还穿甲胄,不得累个半死?
所以,文学也还,绘画也好,还得多一点考虑,不要和历史上的真实状况差别太大。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