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领袖金日成访问新中国,新中国给予金日成最高级别的待遇,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陪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在隆重的欢迎仪式刚结束的时候,人群里忽如窜出一位高大军人,身上佩戴着少将军衔,激动的一把搂住金日成的脖子,兴奋地喊道:“哈哈!我的老战友老金!你怎么来了啊!我可想死你啦!”

此时身为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金日成看到此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也一把搂住对方的脖子,高兴地聊起天来。

此人正是金日成昔日在东北抗联的老战友,新中国的开国少将王明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国投军 英勇抗日

1932年春,中共满洲省委派人去磐石县发展当地武装力量。此时刚刚二十出头的王明贵早就看不惯日寇在中华大地上为非作歹,只恨报国无门,一看到中共宣传的抗日标语,义无反顾的参加了中共创建的工农义勇军。

轰动世界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后方”,先后派了几十万人次的日伪军来围剿东北抗联。据权威情报统计,1938年前后,东北抗联总兵力已不足5000人。然而到了1940年,东北抗联总兵力锐减至2000余人。

面对如此绝境,王明贵并没有胆怯或者退缩,他相信眼前的黑暗只是暂时的,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王明贵了解目前部队士气低下,要想办法提高士气,然而提高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贸然进攻敌人得不偿失,王明贵深知打人要打软肋这个道理,于是把目标锁定在了敌人军事力量相对薄弱的克山县城。

虽说克山县城敌人的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但是日军伪军加起来也有千余人了,力取万万不行。于是王明贵想出了两条妙计。

王明贵与金日成威震日寇

这第一计便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王明贵带领抗联战士们不断骚扰袭击克山县城周围的城镇,车站,虚张声势,让日军觉得抗联要大举来犯。不知具体情况的日军真的以为抗联要打过来了,连忙调动克山县城的日伪军八百余人,意图抢在抗联“来犯”之前“镇压”掉这小股抗联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日伪军将大部分兵力调出克山县城的情报之后,王明贵果断实施了他的第二条妙计,乘虚而入。

王明贵率领100余名抗联战士奔袭克山县城,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一百余名抗联战士,更加巧的是,这支抗联部队的营长,正是和王明贵失散已久的金日成。但是老战友见面了也来不及叙旧了,王明贵和金日成说了奔袭克山县城的计划,金日成听了之后拍手叫好,于是两人合兵一处。大家穿上缴获的日军服装,奔袭克山县城而去。

到达县城之后,会说日语的金日成表示自己是奉命令来增援克山的,此时的克山县城的守城日军只剩200多人,而且不认为眼前王明贵的部队是抗联的人,于是打开城门放王明贵的部队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了城的抗联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个个英勇无比,仅仅半天时间就全歼了200多名日伪军,而且攻占了县城监狱,解救了300多名抗日志士,进一步加强了抗联的力量。

此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只是个小规模战斗,或许战果不是很大,但是在东北三省的影响力颇深,鼓舞了东北人民群众的抗日意志,让人民看到了抗联的决心与毅力。

跨越国界的友谊

自克山战役结束之后,王明贵和金日成就成了更加亲密的战友,两人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时而互相支援,互为犄角,时而合兵一处,给予日寇沉重一击。以至于后来时任关东军最高司令长官梅津美治郎大将,提到王明贵和金日成这两个名字时,都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据小道消息说,关东军司令部悬赏了十万大洋要王明贵和金日成的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至1945年之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了,王明贵谨遵上级指示,北上齐齐哈尔剿匪去了。而金日成的家乡朝鲜随着日寇的投降也得到了解放,他也随着朝鲜军队回了朝鲜了。也就是说,两人自1945年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面。

回国之后的金日成仍然挂念着昔日的老战友,时常托人打听王明贵的情况。这次来新中国访问之前,金日成心中就暗暗打算一定要找到这位老战友好好聚聚。没想到的是,老战友已经成了新中国开国少将

但金日成浑然不在乎什么外交礼仪,也一把手搂住对方的脖子,高兴地对着王明贵嘘寒问暖起来。金日成心中的目标,他和王明贵的友情是不同凡响的,是跨越国界的永恒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两位当事人不在乎这外交礼节,但是一旁的周总理觉得这不符合规矩,只是碍于这俩人的高兴劲没有说破。事后周总理特意叫来了王明贵,严肃地批评了王明贵:“你现在是国家少将,金日成同志也已然是朝鲜最高领导人,已经不是当年和你并肩作战的营长了!你这样子非常失礼的!下次给我注意点!”

此时的王明贵也意识到自己的严重失礼,真诚地低头认错,并表示不会再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王明贵和金日成的战友情是永恒的,是纯洁无瑕的,回国之后,金日成偶然听说王明贵喜欢吃苹果,立刻派人给王明贵整整两火车皮的苹果,可见战友之情的深刻。两人之间的战友情,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