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自2022年7月以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出最高级别警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日,猴痘疫情的扩散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传播至泰国。那么,猴痘有哪些传播途径?该如何防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类似于人天花的一种罕见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曾经肆虐多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
两个传播途径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存在两个可能的传播途径。
动物与人传播: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黏膜伤口,或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
人与人传播:密切接触猴痘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损伤皮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过的衣物、床单等,或者经胎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毒在飞沫中可以存活,但面对面的呼吸道传播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密切接触才有可能。
主要有以下症状
猴痘病毒感染者的初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疲乏和淋巴结肿大等,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有压痛,可伴有疼痛。
出疹期患者全身出现类似天花样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面部,然后迅速向其他部位扩散,可累及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咽部、结膜和生殖器黏膜等,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数目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由红色斑疹依次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持续5~7天后,脓液吸收开始结痂,此过程持续7~14天,痂皮会自然脱落,可遗留瘢痕。
做好预防是关键
猴痘的预防:
1.要加大猴痘防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倡健康行为,改变不健康的性行为,减少或避免多性伴、非固定性伴的性接触。
2.加强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对有可疑旅居史、旅游史的出疹性患者加强监测,及时上报。
3.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对有类似症状的家庭成员要及时上报、隔离。父母长辈要了解孩子日常接触人员的情况,一旦出现类似猴痘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诊。猴痘病毒感染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可以大大降低传播的概率。普通的家用消毒剂足以杀死猴痘病毒。
4.出国旅游、求学前多关注相关信息,尽量避开流行区。避免和猴痘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以减少或避免传播。
5.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猴痘的治疗: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顺利恢复。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感染者会在2~4周痊愈,有小部分感染者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为何儿童青少年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在传播方式上,儿童患者多是通过家庭接触传播。低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接触特征又有所不同。低龄儿童常常通过直接接触患有猴痘的照顾者或家庭成员后获得感染,而青少年的接触特征与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接触特征相似(即性接触)。低龄儿童不具备分辨病情和主动预防的能力,有赖于监护人的照料,一旦无意接触患者或其分泌物就容易感染。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对性行为的抵抗力不足,同样依赖于监护人的引导和监管。
在临床表现上,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感染猴痘后容易重症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脑炎或长期残疾,甚至死亡等。而对于青少年来说,除了尽早治疗,家长还要格外关注该病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包括患病方式、体貌改变所引起的焦虑、抑郁心理等,要尽早发现、积极疏导。
如果家长监管缺位或疏忽大意,儿童青少年很容易感染猴痘病毒。因此,儿童青少年要做好预防。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刘婷 郑昕
整理:涂晓晨
编辑:刘洋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N6KRZXO】获取授权
热门跟贴